教育部公佈2020新增專業名單,考生家長如何辯證看待熱門專業?

日前,教育部公佈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2020年高校新增專業名單)。此次新增備案專業數量最多的是人工智能,共180所高校新增。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智能製造工程、機器人工程、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等專業也異常火爆。

教育部公佈2020新增專業名單,考生家長如何辯證看待熱門專業?

作為高中生家長,究竟該如何辯證客觀的看待“冷門”“熱門”專業呢?

教育部公佈2020新增專業名單,考生家長如何辯證看待熱門專業?

一般來說,冷門專業往往指報考熱度較低、就業形勢不夠樂觀的專業;熱門專業往往指報考熱度較高,就業前景相對較好的專業。但究其根本,衡量一個專業是冷門專業還是熱門專業,要從就業的角度、供給和需求的數據來判斷。在報考時,很多同學和家長盲目選擇報考熱度高的專業,就是忽略了專業就業方面的數據表現。

比如說,法學、會計學、金融學、土木工程、機械、電子等專業都是典型供給過剩的專業,雖然它們具有各自的學科優勢,但目前在就業市場上,這些專業的人才嚴重供給大於需求。

教育部公佈2020新增專業名單,考生家長如何辯證看待熱門專業?

冷門專業和熱門專業的範圍也不斷在變化。隨著社會就業、市場需求的變化,以及社會價值取向轉變,每個時代的冷門專業和熱門專業都在不斷變化。如上世紀70年代,剛剛恢復高考後的熱門專業是中文、哲學等文科;上世紀80、90年代的熱門專業則是國際經濟與貿易;而隨著21世紀“依法治國”理念的提出,法學應勢成為熱門專業。

教育部公佈2020新增專業名單,考生家長如何辯證看待熱門專業?

某一專業成為大熱門會帶來什麼社會效應?以法學為例,2002年以後各大高校紛紛設立法學專業,考生報考率也迅速提高,幾年過後大量畢業學生進入人才市場,嚴重供大於求,即使是到了2019年,法學專業的就業率排名也是倒數。2005年以後的物流專業、2010年以後的計算機專業也類似,

所以家長們首先應該冷靜看待近年來的金融學、人工智能等專業,如果一味追求“熱門”,效果有可能反而不好。

教育部公佈2020新增專業名單,考生家長如何辯證看待熱門專業?

今年的冷門專業和熱門專業有哪些?哲學、漢語言文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物流、電子商務等專業,最近幾年報考熱度相對較低;而法學、金融學、會計審計、財務管理、資產評估、人工智能等專業,從報考熱度上看都是熱門專業。

但作為家長,要冷靜的從就業數據去衡量這些專業,有很多冷門專業,事實上就業率高、學費性價比高。比如工學門類的地礦、地質工程、勘探、石油等專業,報考率一直較低,但這些專業就業率非常高。但因為相關工作比較辛苦,所以這些專業成了冷門。而這些專業因為報考人數少,與同校其他專業橫向比較分數偏低,學費性價比也很高。如果選擇這樣的冷門專業,有可能以普通高校的分數,進入重點高校學習。當然,報考前要進行學校和專業的綜合考量。

教育部公佈2020新增專業名單,考生家長如何辯證看待熱門專業?

就讀熱門專業,就一定高枕無憂了嗎?不一定。目前本科熱門專業有金融學、投資保險、會計審計、財務管理、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動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熱門專業並非一定符合未來發展趨勢,比如會計學畢業生一般會進入企業或政府部門,擔任一些基礎的財務類職位。但隨著技術進步,這類工作被計算機取代的可能較大,這也是需要考慮的。

教育部公佈2020新增專業名單,考生家長如何辯證看待熱門專業?

人工智能專業、大數據專業、區塊鏈專業,符合時代發展趨勢,但並不意味著就是當下最好的選擇。首先國內人工智能等產業還不成熟,也許在20年後才會形成規模化產業鏈;其次由於這些專業報考熱度高,高校紛紛開設,學生人數太多,也會導致畢業後的就業問題。

同時熱門專業競爭激烈,很多高校開設的金融學專業,雖然不是該校最優勢的學科,但分數卻最高,導致報考性價比較低。家長在選擇時要注意,弄懂升學激烈競爭的根源,綜合考量某個專業的性價比。

在考量專業時,除了“冷門”“熱門”,家長要從就業數據、未來發展和個人適配這幾個方面綜合選擇,不能盲目聽信某一種觀點。因為無論是大學的學習,還是未來的工作,每個考生的報考方案都應該是“私人訂製”的,沒有一種十全十美的方案,可以適配所有人。

教育部公佈2020新增專業名單,考生家長如何辯證看待熱門專業?

家長不要被“冷門專業”、“熱門專業”的概念迷惑,應審視自身情況、結合自己的興趣能力,選擇一個適配度高的專業。對於熱門專業,還是要辯證地看待。普通人與時代最好的關係,其實是“領先半步剛剛好”。


教育部公佈2020新增專業名單,考生家長如何辯證看待熱門專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