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真是個很颯的時代,以配劍為尊,這些出土戰國寶劍即為力證

戰國晚期,寶劍和寶玉已成為高尚志節的象徵。屈原在《楚辭》中有“帶長鋏之陸離兮”(長鋏即寶劍),與寶劍緊密相關的還有馮驩客孟嘗君的事蹟等等。

戰國時期的《越絕書・越絕外傳記・寶劍第十三》中有這樣的言論,就是楚國大夫、品評鑑定寶劍的大行家風胡子提出的。

不同時代(兵器)就各有不同的精神,軒轅、神農、伏羲的時候,用石頭做成兵器;到了黃帝的時候,用玉石作兵器;大禹的時候,用銅做成兵器;到了越王勾踐,鑄造出鐵製的兵器。無意中道出人類社會由石制兵器、玉製兵器向銅製兵器、鐵製兵器發展的歷史過程;以上這些都可以從考古發現,逐漸得到驗證。

在此,我們進一步從出土材料分析:西周晚期三門峽虢國墓地(M20001),是諸侯君主虢季的墓。其中出土了一把玉柄鐵劍,由鐵質劍身與銅質柄芯與玉質劍柄嵌接組合而成。由此發現,可以將鐵製兵器提前到西周晚期,同時與玉質和銅質結合在一起,可見非實用兵器。

戰國真是個很颯的時代,以配劍為尊,這些出土戰國寶劍即為力證

玉柄鐵劍,引自《三門峽虢國墓》第一卷下

再看戰國早期,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玉劍具,通長33.6釐米、寬5.1釐米、中厚0.5釐米。玉質白色略黃。器由劍首、莖、格、璏、鞘、珌六部分構件組成一套完整的玉劍具。每個構件都有鑽孔,用金絲與其它構件相連。

戰國真是個很颯的時代,以配劍為尊,這些出土戰國寶劍即為力證

曾侯乙墓出土玉劍具,引自古方主編《中國古玉器圖典》

以及也是戰國時代的裝飾用玉,浙江省杭州市半山區石塘鎮二號墓出土的龍紋玉劍鞘,通長31.4釐米、寬4.9釐米、厚3.5釐米。玉質青黃色,局部有黑色雜質。鞘由兩面扣合而成,每面圖案可分為六段,除一段光素外,均飾以成組的龍紋,間或飾以捲雲紋。從此器的玉質、長度和結構來看,並非實用器,可能是明器。

戰國真是個很颯的時代,以配劍為尊,這些出土戰國寶劍即為力證

杭州市半山區石塘鎮二號墓出土的龍紋玉劍鞘,引自古方主編《中國古玉器圖典》

2005年4月,陝西省考古工作者在韓城市梁帶村發掘春秋早期、芮國的一座車馬坑、兩座甲字型大墓M16和M26、一座中字型大墓M27。其中在M27發現一把長29釐米、寬3.6釐米、厚1釐米的玉劍,孫秉君、蔡慶良《芮國金玉選粹》說:“玉劍中脊長直,前鋒收尖呈三角形,劍身兩側收刃,輕薄銳利如鋒。劍隔局部鏤空,飾以勾轉對稱的紋飾。劍柄部分的製作較為簡略,側面可觀察到明顯的片具切割痕跡。……本玉劍當為墓主人生前身份象徵。是特殊場合佩帶的禮儀重器。”

戰國真是個很颯的時代,以配劍為尊,這些出土戰國寶劍即為力證

玉劍,引自孫秉君、蔡慶良《芮國金玉選粹─陝西韓城春秋寶藏》

戰國真是個很颯的時代,以配劍為尊,這些出土戰國寶劍即為力證

金劍鞘,引自孫秉君、蔡慶良《芮國金玉選粹─陝西韓長城春秋寶藏》

同時還有一件長18.7釐米、寬4釐米、厚1.5釐米的純金質地劍鞘,連同玉劍出土於墓主人的腰部;如上引:“劍鞘紋飾以中軸對稱對稱的構圖設計,自上面依序排列鏤空設計,這樣紋飾可分成三組,一組為相視的兩隻側面吐舌龍紋,另一組兩隻側面吐舌龍紋則還有後伸的龍角,最後一組則為兩隻口吐分叉蛇信的俯視長蛇,這三組紋樣依序輪番出現。”從它的青黃色玉質和純金劍鞘,以及形制來判斷,應該是他生前佩戴的禮儀重器。

​內容整編自:吳興文 《寶劍·玉劍·天下劍》《紫禁城》2010年9月刊,感謝作者及雜誌提供資料,如有問題私信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