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婚姻的五個理由,個個都很現實?

在這個社會,不結婚的人越來越多。有的人不斷髮問,為何一些人不結婚,換一句話說,為何一些人不需要婚姻?因此,一些人對於單身生活頗為不解,認為這不是反叛嗎?其實不是,恰恰體現了社會的進步,儘管現實當中這樣的人並不多。

存在即合理。這個世界時時處處都是需要與不需要的選擇。需要有需要的理由,不需要有不需要的道理。比如,在進餐的時候,有的進餐,有的不進餐,並不奇怪,因為各自情況不同;面對同樣的食物,有的喜歡,有的討厭,也不奇怪,各自偏好不同。結婚與結婚也同樣如此,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偏好。如果你不理解一些人為何不結婚,那是因為你沒有明白婚姻到底是什麼,包含哪些內涵。

討論總是,必須首先明確一下概念,如果概念不同,就不可能在一個頻道上對話,對話也沒有交集。這裡說的“不需要”是自己沒有結婚的想法,是主動放棄結婚,不包括被動不結婚,即不包括想結婚而沒有結婚的合適對象這種情況。請不要把兩者扯在一起。

不需要婚姻的五個理由,個個都很現實?

要理解不想結婚的人,你首先要搞明白結婚所包含的真正含義

人是趨利避害的動物。人們奮鬥的一切都與利益相關。無利可圖的事情,沒有人去幹。婚姻也是趨利的一種表現形式。如果婚姻無利可圖,那麼有誰還去結婚呢?不想結婚的人,就是覺得結婚無利可圖或是沒有益處,所以沒有結婚的想法。

婚姻的利,並非是指純利,利多弊多的一種衡量結果。如果利多弊少,自然選擇婚姻。如果利少弊多,自然放棄結婚。一些人之所以離婚,也是經過實踐檢驗之後,覺得失大於得,難道不是這個道理嗎?

結婚有五個理由,不需要結婚也有五個理由。

婚姻是動物繁衍的需要。動物身體中內嵌了一種繁衍後代的本能。人類能夠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靠的就是這個本能,否則早就滅亡了。在原始社會,沒有婚姻一說,人們自然不需要結婚,它的本能自然釋放。隨著社會的發展,婚姻成為一種社會組織形式,現在還有法律約束,人類繁衍的本能被規範在法律範圍之內。

婚姻是為了讓人類更好有程序地繁衍。在過去,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之說,其實質也在繁衍後代,也即傳宗接代是婚姻的主要理由。有的人將這種觀念斥之為封建思想,其中是錯誤的。這是保證人類繁衍的需要,只是這種需要在封建社會被誇大到極端的地步。現在人口太多,傳宗接代觀念也就逐漸淡化了,一些人自然就不需要婚姻了

不需要婚姻的五個理由,個個都很現實?

婚姻是生存下去的需要。小的時候由父母養著,沒有衣食之憂,長大了之後則需要自食其力了,畢竟父母不可能養育子女一輩子。人老了,不僅養不動子女了,自己也還需要別人供養。這就形成了父母養小、子女養老的人類社會交替供養關係。正是這種供養關係,導致了人們必須結婚。因為只有結婚才能生育後代,生育了後代才能使自己老有所養,單獨是難以生存下去的。

在當代社會,城市已經有了社會養老機制,養兒防老不再那麼重要,所以一些生活在城市的人也就不需要婚姻。尤其是,隨著教育普及,女子獨立生活能力越來越強,單獨也能生存下去,自然不需要婚姻。在農村,至少在目前,養兒防老還無其它替代方式,所以在農村選擇單身生活的人極為罕見。

婚姻是互相依賴的需要。人類是群居動物,有伴總歸是好一些。男女在生存能力方面各有優勢,可以互相取長補短,發揮各自優長。婚姻使得這種取長補短更加方便、更加有效、更加及時,久而久之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內的這種社會角色分工。

互相依賴包括感情的需要,因為人類也是感情的動物,所以結婚又與感情聯繫在一起。感情上沒有需要,或感情上不能形成依賴,自然也就沒有結婚。這就是一些人選擇同居而不結婚的原因。

當然,在現代社會,服務業比較完善,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相應的社會服務組織或是機構提供有效服務。依靠婚姻維持的互相依賴的需求也在變化。有一些人經濟條件很好,所居住之地社會服務又很完善,各種服務完全可以由社會服務替代,所以也就不需要婚姻。

不需要婚姻的五個理由,個個都很現實?

婚姻是生理方式的需要。在現代社會,雖然沒有了傳宗接代的需要,但動物也是有生理需要的,食色性也。這是由動物本性決定的。在原始社會,滿足生理需要是不受約束的,所以不需要婚姻。

在現代社會,即使是生理需要,也有法律規定,婚姻之外是不能解決生理需求的,所以人們需要結婚。婚姻是一種社會組織形式,在人類發展過程中具有階段性。在現代社會,正因為沒有了傳宗接代的需要,又有一些人選擇只婚不育。隨著性觀念逐漸轉變,解決生理需要也不再侷限於婚姻,所以又有一些人選擇不要婚姻

綜上所述,一個人如果沒有傳宗接代的需要,沒有物資生活依靠的需要,沒有養兒防老的需要,沒有感情依賴的需要,還沒有生理的需要或是不通過婚姻滿足的需要,自然也就不需婚姻。對嗎?歡迎留下你的高見。

(本文為原創,頭條號首發;文中資料與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