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盪不安的南北朝,各路將領折戟天府之國,噩夢幾時休?

301年,在巴蜀,巴氐(dī) 族的領袖李特帶領著來自西北的難民,掀起了反抗晉朝的統治。304年,李特的兒子李雄,在成都稱王,僅僅過了二年,李雄在成都定都稱帝,國號“大成”,即成漢。338年,李壽即位,改國號"漢"。成漢主要的版圖在四川東部以及雲貴一部分。在十六國裡面,成漢也算是流民起義的結果,但幾任掌權者的下場並不佳。

先說李特,李特是四川巴西郡氐族人,但很早就遷移到雍州謀生。西晉時期,由於關中發生了大饑荒,導致了很多老百姓流離失所,李特兄弟被迫和流民一起去往巴蜀謀生。一路上,李特兄弟對流民非常照顧,一下子就在隊伍中建立起了威信。


動盪不安的南北朝,各路將領折戟天府之國,噩夢幾時休?


永康元年,即公元300年,當時的八王之亂導致天下一片混亂,益州的刺史趙廞想拉攏李特兄弟一起佔據巴蜀,成為巴蜀的“土皇帝”。但是,由於李特兄弟的在軍隊裡的威望太高,趙廞害怕李特兄弟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便先下手為強,殺掉了李特的三弟李癢以及其他宗親。收到消息的李特兄弟,直接殺向成都,趙廞不敵李特兄弟。趙廞死後,西晉朝廷讓羅尚當益州刺史。這一年,朝廷下達命令要李特為首的流民回去,不僅不給回去的路費,還想在路上搶劫流民。李特兄弟被逼只能和西晉朝廷對抗,李特任鎮北大將軍。

公元303年,李特率領軍隊攻破了成都,但是由於中了計,李特和兒子身死戰場。李特的弟弟李流在李特死後接替了哥哥位子。李雄即位後,封李特為景王,景皇帝。李流、李特的大兒子李蕩、三兒子李雄在李特死後繼續戰鬥。三月,李特的大兒子李蕩不幸犧牲,西晉的軍隊步步緊逼。李流本來打算投降,但是在李雄的堅決反對下,李流放棄的投降的念頭,並且一鼓作氣大勝官軍,形勢由此扭轉。九月份,李流因病去世了,李雄為下屬推舉為益州牧、大都督、大將軍。同年十二月,李雄率領軍隊進攻成都,益州刺史羅尚逃跑了,李雄順利佔領成都。


動盪不安的南北朝,各路將領折戟天府之國,噩夢幾時休?


公元304年十月的時候,李雄在成都稱王。公元306年六月的時候,李雄稱帝。初期,政治清明,輕徭薄賦,對老百姓的賦稅跟同時期的其他政權相比要輕不少,這個時期,由於中原地區戰亂不斷,中原的老百姓紛紛逃到川蜀地區避難。

但是李雄死後,由於繼承人問題沒有解決好,導致家族變亂,繼位的侄子李班被兒子李期殺死,李期又被堂叔李壽殺死,李壽改國名大漢,由此也是成漢名號的由來。經過這麼折騰,成漢國力大衰,等到了李壽之子李勢,國家就到了崩潰的邊緣。終於347年,正欲立功的東晉大將桓溫攻入成漢,兩軍交戰,東晉軍稍挫,但是桓溫手下司馬袁喬厲聲麾軍前進,終於大破成漢軍,打破成都,李氏歸降,成漢滅亡。

縱觀成漢立國不足五十年,奠基人李特率先英年早逝,和兒子李輔,李蕩先後在攻打蜀地的時候戰死,後來李雄雖然割據數載,但是後來家業敗落,自己的後代全被李壽等人殺死,末代李勢又大殺宗族,李氏族人已經是敗落至極,最後也只有亡國之主李勢能夠多活幾年了。


動盪不安的南北朝,各路將領折戟天府之國,噩夢幾時休?


再看討滅成漢的桓溫,這位東晉的權臣乃是一個大野心家,滅成漢更多是為了自己揚名,但是在滅成漢之時,開始軍勢受挫,參軍龔護戰死,桓溫一度想要撤退,陰差陽錯的是,鼓吏理解錯了桓溫的意思,敲成了進軍的鼓點,加之桓溫的第一謀士袁喬不顧危險,麾軍前進,才最終勝利。雖然桓溫取蜀勝利,但是最大的功臣袁喬卻在當年就莫名奇妙的去世,讓桓溫非常痛惜。在這之後桓溫威權日盛,權傾朝野,三次北伐,雖然沒能最後成功,但是享有極高威望,甚至開始擅行廢立,索要九錫。不過最後桓溫也沒過上皇帝癮,死後兒子桓玄學老子要當真皇帝,結果大事不成,過了兩年癮,桓家被族誅。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消滅桓玄的劉裕後來成了南朝宋開國皇帝。

此後,東晉的梁州刺史司馬勳想要佔據蜀地,但又害怕益州刺史周撫就放棄了。公元365年6月,周撫剛死,司馬勳便迫不及待的舉兵反晉,州別駕雍端和西戎司馬隗粹勸司馬勳不要造反,一心想成為一方勢力的司馬勳不聽勸阻,殺了他兩。司馬勳自封益州牧、成都王,同年十一月,司馬勳帶領軍隊進入劍閣,攻打涪縣,守城的官員聞聲選擇棄城,連夜逃跑。司馬勳將成都團團圍住,此時成都的守將是周撫的兒子周楚,周楚選擇了抵抗,後來和朝廷派來的朱序援軍前後夾擊打敗了司馬勳。


動盪不安的南北朝,各路將領折戟天府之國,噩夢幾時休?


這位朱序,就是在淝水之戰中,非常有名的“身在前秦,心向東晉”的名將。前秦南下之後攻打襄陽,守衛襄陽的朱序力戰不敵,兵敗被俘,但是苻堅對他很信任,仍然任用他為度支尚書,並曾經在淝水之戰前派他勸降,結果他卻好好的當了一回奸細。當然前秦大敗之後朱序歸晉,之後也多立戰功,屢破翟遼、慕容永等割據勢力,不過畢竟是曾經被俘之人,不久便自稱年老多病辭職,得享天年。

在東晉平滅成漢之後,前秦在北方崛起,公元373年,苻堅派遣大將徐成,毛當,王統,楊安等人一起攻打梁州,益州。東晉守將楊亮,周颺等人不敵,很快就先後敗降。前秦獲得梁州,益州,國力更加強盛,很快就加快了南下滅亡東晉的腳步,並引發了不久的淝水之戰。當然結局也是婦孺皆知了。


動盪不安的南北朝,各路將領折戟天府之國,噩夢幾時休?


而這次平蜀的將領結局如何呢?淝水之戰後,慕容垂,姚萇先後舉旗叛亂,楊安和毛當先後前往討伐慕容衝、慕容垂,毛當與慕容垂手下大將慕容鳳大戰,結果大敗戰死。楊安則偷襲慕容衝,結果戰敗被俘,慘遭斬殺。王統,徐成則歸附姚萇,苻堅被姚萇所殺。姚萇建立後秦之後,患病一度讓兒子姚興理政,而姚興聽姚方成之言,認為王統、徐成等人屬於前秦老臣大族,將來必然對他不利,因此趁老爹不在將二人並多位老臣誅殺。由此,前秦昔日的眾多名將,皆歸黃土。

淝水之戰之後,前秦陷於分裂,最終滅亡,東晉趁機收復蜀漢。公元405年,益州的蜀軍因為不願意被徵調攻打荊州,發生兵變,殺死了益州刺史毛璩,擁立譙縱為主,譙縱自立為成都王,向後秦稱藩,建立蜀國,四川再次出現割據政權。此時的東晉,權力全部在太尉劉裕一人手中。


動盪不安的南北朝,各路將領折戟天府之國,噩夢幾時休?


公元406年,劉裕任命劉道規為徵蜀都督,帶領兵五千人討伐蜀。公元408年,劉敬宣一路上勢如破竹,轉眼距離成都只有五百里了。譙縱派出使者請求後秦姚興出兵相救,姚興於是派遣平西將軍姚賞、南梁州刺史王敏等人帶領軍隊馳援。黃虎之戰中,劉敬宣受到了非常激烈的抵抗,雙方相持了六十多天,劉敬宣由於糧草快吃完了,加上軍營內出現了疾病,劉敬宣不得不退出四川。損失慘重的劉敬宣被罷免了官職,封地也因此減少了三分之一。公元413年,劉裕任命建威將軍朱齡石為元帥,再次進攻蜀國。朱齡石奉劉裕的妙計,佯攻涪水,連下彭模,廣漢,直攻成都,譙縱不敵,逃亡中自殺。蜀國尚書令馬耽封庫出降,曇花一現的蜀國滅亡。

滅蜀未成的劉敬宣此後下場也很悲慘。公元415年,太尉劉裕決定攻打司馬休之,司馬道賜與同僚闢閭道秀、小將王猛子陰謀刺殺劉敬宣。劉敬宣召闢閭道秀一起進入密室,左右隨扈悉出戶,王猛子逡巡而來,用劉敬宣自己身上的佩刀殺死劉敬宣。劉裕聽到劉敬宣被殺的消息後,悲痛萬分。

而朱齡石之後歷任左將軍,右將軍,雍州刺史等。公元418年,趁著劉裕南歸準備篡晉,赫連勃勃進攻關中,都督關中軍事的劉裕次子安西將軍劉義真敗歸,長安失守,朱齡石退守潼關。率軍救援龍驤將軍王敬先,結果被圍斷水,全軍覆沒,自己被俘,與其弟超石一起在長安被殺,年僅四十歲。


動盪不安的南北朝,各路將領折戟天府之國,噩夢幾時休?


之後蜀地一直被南朝統治,待到梁朝時,由於梁武帝放縱侯景,造成了侯景之亂,梁朝內部混亂,梁元帝之弟武陵王蕭紀在成都稱帝,欲東下攻梁元帝所在的江陵。梁元帝無力征伐,於是與西魏交好,請求西魏伐蜀。西魏宇文泰隨即派大將尉遲迥伐蜀。西魏廢帝二年(553年),尉遲迥率軍數萬,出散關直下劍閣,蕭紀手下安州、潼州守將不戰而降,益州刺史蕭撝籠城堅守,等待蕭紀援軍。但是蕭紀援軍很快被尉遲迥分兵擊破,蕭撝苦戰不勝,又聽聞蕭紀被梁元帝擊敗身亡,遂舉城而降,益州由此歸西魏。雖然梁朝消滅了內患,但是損失了益州,國力更加衰退,而西魏獲得益州,國力日盛,為其之後的北周以及隋朝統一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不過之後的尉遲迥也受困於取蜀不利將帥之讖,取蜀之後,不久北周代魏,他先後被封為益州刺史,蜀公,封邑萬戶,位高爵重,北周宣帝去世之後,由外戚楊堅輔佐繼位的皇帝輔政,這個時候楊堅獨攬大權,當時的相州總管的尉遲迥對楊堅心生不滿,聯合鄖州總管司馬消難先後起兵反對楊堅。


動盪不安的南北朝,各路將領折戟天府之國,噩夢幾時休?


僅僅花了十天時間,就接連攻下了衛州、滄州等多個城池。楊堅派遣上柱國韋孝寬、王誼、高等出兵討伐。最後,韋孝寬一舉在鄴城擊敗了尉遲迥,尉遲迥兵敗身亡。

尉遲迥舉兵的時候,益州總管王謙同樣不願依附楊堅,拒絕了新任總管梁睿,由此楊堅派遣梁睿出兵攻打王謙。公元580年,梁睿率領20萬軍隊,出其不意連克通谷,龍門,開遠,直逼益州,經過奮戰,擊破王謙軍主力,王謙眾叛親離,不久便被生擒誅殺,益州平定。由此,兩晉南北朝近300年間,益州幾易其手,終於歸屬隋朝,在這期間,多少勢力割據西蜀,卻最後都逃不過滅亡的命運。

而梁睿算是運氣比較好的一位了,平蜀之後,梁睿名動天下,進封上柱國。但是他深知功成身退的道理,不僅多次上書要求交出兵權回朝,而且之後故意大量接受賄賂,自汙名節,並藉機謝罪歸還大理,最終得保善終。


動盪不安的南北朝,各路將領折戟天府之國,噩夢幾時休?


寫在最後:

縱觀兩晉南北朝三百多年的時間,中華大地歷經上百個不同的割據政權,社會動盪,兵荒馬亂,民生凋敝,生靈塗炭,在這種大環境下,蜀地也難獨善其身,先後經歷了成漢、東晉、前秦、蜀(譙縱)、宋、齊、梁、武陵王、西魏(北周)以及隋朝內亂,多年的戰亂給蜀地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好在蜀地本為天府之國,加之各代統治者比較注意發展農業,因此蜀地的經濟在當時還可算是殷富,這也是各國都盯上它的重要原因吧。

不過多次的征伐,對於領兵大將來說卻是噩夢,僅僅死於非命的將領就有李特、李輔、李蕩、徐成、毛當、王統、楊安、劉敬宣、朱齡石、尉遲迥等人,叛亂的譙縱,司馬勳,王謙等人,俱不得善終。其他桓溫雖然善終,但後來兒子篡逆造成一門滅族;曾經鎮壓益州叛亂的姚萇,因為害死苻堅,搞得最後精神失常,痛苦而死。只有朱序,梁睿,雖然各有汙點,但是深知急流勇退的道理,早早去職,方得享天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