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說這樣的話來傷害孩子了

“你除了吃,還會什麼?”

“你怎麼這麼笨?”

“說了多少次了,怎麼還是記不住!”

“你怎麼不去死?”

“你怎麼什麼事都做不好?!”

“我怎麼生了你這麼個沒用的東西!”

“別哭了!再哭就不要你了!”

……

你有對孩子說過這樣的話嗎?也許你是無意,但對孩子而言,你說的每句話,都像子彈打在心臟。

不要再說這樣的話來傷害孩子了

我們總說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父母嚴厲的話語之下是對孩子深深的愛意。可真的是這樣嗎?

大人以為的:我管你、我罵你是為了你好,別人家的孩子我都不稀罕罵……孩子是怎麼去理解接受的呢?

其實,父母每多說一句狠話,就加深一點孩子的恨意。

有些孩子以早熟聽話乖巧懂事的方式來應對,也有孩子以打架鬥毆做壞事來發洩自己處理不了的情緒。

也許你和我一樣,會以為有嚴重暴力傾向的人、違法犯罪的人,童年肯定受到了非一般的“精神虐待”。

語言也能成為暴力,它不留痕跡,但傷害卻更持久。

有人形象地把對兒童的語言暴力,比喻成一顆定時炸彈,它只會在行兇者離開現場足夠久之後才會爆炸。

不要再說這樣的話來傷害孩子了

如果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總是反反覆覆,不分場合地聽見“你怎麼這麼蠢”、“你就不會好好做啊”、“我上輩子是造了什麼孽才生了你這種孩子”,這些言語會從一兩次的無關痛癢變成鋒銳傷人的刀。

這些傷人的刀不止叫人發疼生恨,還會把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生存的價值在一次次打擊中逐漸壓滅。

等TA長大成人,性格、社交能力、心理都會受到童年經歷的巨大影響。更有甚者,直接走向“殺人”的不歸路。

身為父母,我們該怎樣與孩子溝通交流,心口合一地向孩子表達愛、擔心與關懷?

一則關於尿床的真實故事

不要再說這樣的話來傷害孩子了

有個叫林瑩瑩的北京姑娘,小時候跟父母住在一個有很多鄰居的四合院裡。父母都是老師,為人謙和,但是對孩子的管教比較嚴格,認為“嚴是愛,松是害”。

一天,已經上小學的瑩瑩竟然尿床了,她既緊張又害羞。

媽媽很生氣,站在院子裡邊收拾被褥邊當著鄰居埋怨“這麼大個姑娘還尿炕,人家2歲的小孩都比她強!”

如今,已經36歲的林瑩瑩還能記起當時的感受:想找個地縫鑽進去。鄰居都在院子裡聽我媽嚷嚷,還有小夥伴在笑我,我就像被扒光了衣服站在那裡,沒有一點尊嚴。

更糟的是,成年後的瑩瑩一直有失禁的問題,看了很多醫生也不見好轉,為此她一直無法結婚,很長一段時間她和她的父母都認為這是生理問題。

直到看了心理醫生,才知道這個問題是兒時那次事件的創傷後遺症,與她小時候的承受巨大壓力有直接關係,她說,她這輩子也無法原諒媽媽。

你把孩子當孩子了嗎?

不要再說這樣的話來傷害孩子了

我們對待孩子最常見的問題,就是遊走於兩個極端——做事時,把他當成大人一樣去要求;犯錯了,又像對待孩子一樣直白甚至粗暴的批評。很多人都不知不覺中做著雙標黨。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他有自尊,有自我,需要你的尊重、理解和接納。

也許所有的父母認為自己都愛自己的孩子,可是當父母的語言武裝成子彈射向孩子的心時,他感受到的,不會有愛,只會是你的恨意。

自此,孩子就有可能關閉了心門,認為父母是不愛自己的,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就像當年的你我一樣。

不要再說這樣的話來傷害孩子了

以下幾件事會傷害孩子的心

01. 侮辱孩子,給孩子貼標籤

“我倆怎麼就生了你個這麼醜的孩子”

“把你養得太好了,胖得什麼都不會做”

“給你花了那麼多錢上補習班,人蠢沒辦法救”

“你以後也就是給人打打工的命了”

“別人家的孩子都考出了這麼多本證書,你看看你垃圾得要死,考門數學還是不及格”

...

家長無意間給孩子貼的“標籤”,會讓孩子以為“自己就是這樣的”、“自己只能這樣了”,等他長大成人,他也會一直帶著這個“標籤”,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自己就配這樣的生活,自己就該吃苦,自己活該。

02. 不理孩子,對孩子進行冷暴力

孩子在房間玩耍,你收拾完廚房,又去打掃客廳,到房間又看到孩子把剪碎的紙片撒滿了每個角落。於是,你默默的板起臉,悶悶不樂,任憑孩子怎麼呼喊你,你都不應。

很多家長習慣於對孩子實施冷暴力,生氣了不與孩子溝通,這樣會讓孩子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但他又能覺察出氛圍不對,隨之會產生焦慮和不安,無法取悅你也會使孩子感到深深的挫敗。

03. 放狠話,恐嚇孩子

“你再不聽話我們就把你扔了!”

“你再哭我就把你扔到外面喂狼!”

“你再這樣我信不信我打死你!”

“行,不吃飯是吧。你就去餓死吧!”

“頂嘴是吧,把你嘴巴縫起來,看你怎麼說話?!!!”

...

這樣的威脅和恐嚇,會讓孩子產生深深的恐懼,也會讓孩子覺得:只有我怎樣怎樣,父母才是愛我的,一旦我不這樣,父母就不愛我了。

長大之後,也會非常沒有安全感,即使進入親密關係,也會非常恐懼做的不好對方就會離開,最後無法獲得真正的幸福。

不要再說這樣的話來傷害孩子了

怎樣與孩子相處

01. 真實面對自己的情緒、合理排解

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直接告訴孩子,並且自己合理的處理情緒,不要將孩子作為出氣筒。

可以直接告訴孩子:“寶貝,爸爸/媽媽最近工作壓力有點大,這會兒心情不太好,但是跟你沒有關係,可以讓我安靜一會兒嗎?”這樣做,既免於衝突,又為孩子示範了正確處理情緒的方式。

02. 接受孩子可以犯錯

孩子就是孩子,他們處在一個逐步學習的過程,更多時候,孩子只是在探索和玩,並不是有意犯錯。

接受孩子會犯錯的事實,反而可以心平氣和地去幫助他們成長。

想一想吧,我們總能為自己的拖沓、懶散找藉口,為什麼不多包容一下孩子的磨蹭、不乖呢?

03. 允許孩子表達情緒

很多家庭禁止孩子哭泣,認為哭是不好的。但孩子性情是天然的,孩子的情緒也是自然且無掩飾的。哭是孩子表達情緒的方式。

我們很多人從小被教育“不準哭” “哭是不好的”,於是我們也不允許孩子哭。我們壓抑了情緒的出口,導致很多成年人,如今變得越來越情緒化,心理問題頻出。

我們還要將這樣的傷害複製給我們的孩子嗎?

在孩子哭的時候給他一個擁抱,就像擁抱童年的自己。給感情一個通道,給自己一個與孩子流動情感的機會。

04. 直接告訴孩子錯在哪裡

“我都說過多少次了,你怎麼就記不住?”這種話除了發洩自己的情緒,只能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

批評孩子時少說廢話,不翻舊賬,具體地指出當下的錯誤就是最好的幫助。“我很生氣,因為你沒有收拾玩具”。一句簡單的話,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就夠了。

05. 第一時間跟孩子道歉

如果實在沒忍住跟孩子發了脾氣,補救的辦法就是第一時間道歉,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歉意和愛。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雖然生氣了,但不會因此而不愛自己。

緊緊抱住孩子,“寶寶,對不起,媽媽今天不該跟你大吼大叫,媽媽愛你”。

不要再說這樣的話來傷害孩子了

對孩子來說,

父母就是他的一切。

他們對父母的話深信不疑,

不論好的壞的。

無心的一句話,

可能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

但我們可以有一顆改進自己的心,

意識到粗暴的語言對孩子是有傷害的。

不要讓語言成為阻礙孩子健康成長的工具!

不要再說這樣的話來傷害孩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