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汝州 陈向敏《两串糖葫芦》

河南汝州   陈向敏《两串糖葫芦》

周末休息一天。今天下午三点多,我和上高三的女儿,提着行李,站在小区门口,等候儿子开车过来送我们回学校。

“糖葫芦——糖葫芦——”伴随着沙哑低沉的声音,一花白头发的瘦小老头,推着自行车从小区门前经过。自行车前面竖起的架子上,插着两串糖葫芦。

“妈,你吃糖葫芦吗?”女儿问。

“不吃。你想吃就过去买吧。”我对糖葫芦一点也不感兴趣。

女儿高兴地跑过去,买了两串糖葫芦。

“说过我不吃糖葫芦,你哥开车,也不吃,你买两串干嘛?你一个人能吃完啊?”我在女儿面前嘚啵嘚啵开了。

“他那么老了,糖葫芦就剩两串了,我想让他早点回家!其实,买两串也不多啊,到学校,周围的同学你一口我一口,一会儿就吃光了!”女儿目视前方,似乎看到了同学们争食糖葫芦的热闹场景。

“好样的,姑娘!想让老人早点回家,说明你有恻隐之心;买东西吃时想着同学,说明你有博爱之心,说明你懂得分享!妈妈要向你学习!”我对她赞不绝口。

“夸什么夸!不批评我我就知足了。”女儿调皮地说。

儿子把车开过来了。坐在车上,我眼前浮现出一幅幅画面。

第一幅——齐宣王“以羊易牛”的画面。

齐宣王坐在堂上,有个人牵着牛从堂下经过,齐宣王见了,问:“把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要用它祭钟。”齐宣王说:“放了它!我不忍心看它惊惧哆嗦的样子,像这么毫无罪过就被拉去杀掉。”那人问:“那么就不要祭钟了吗?”齐宣王说:“怎么可以不要呢?用羊替代它!”

孟子分析说:“这正是一种不忍心,是一种恻隐之心,是仁德的表现方式,因为当时您只看到了牛而没有看到羊啊。君子对于禽兽,看到它们活蹦欢跳的,就不忍心看见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哀叫悲鸣,就不忍心再吃它们的肉。正因为这样,君子要把厨房安在离自己较远的地方。对于君王来说,用仁德可以统一天下。”

对于像我女儿这样的普通人呢,仁德也是一种永不过时的美德,她可能记不清儒家的“仁者爱人”,但她发自内心又身体力行,这种“仁爱”美德啥时候都熠熠闪光。

第二幅画面——“天堂的勺子”。

天堂和地狱都是用长勺子吃饭。在地狱里,每个人用长勺子吃饭,勺子比胳膊长,所以吃不到嘴里,饥饿难耐,苦不堪言。在天堂里,每个人用长勺子吃饭,勺子比胳膊长,大家相互喂食吃,其乐融融,幸福无边。原来,地狱中人个个自私,所以吃不到食;天堂中人个个无私,所以吃喝不愁。其实,自私的人如同生活在地狱,无私的人如同生活在天堂。

天堂里的人们用长勺子喂别人其实也是是一种分享,也是一种“舍得”,舍得舍得,懂得施舍,才能获得。有时候,帮助别人就是帮助你自己!

女儿,好样的!仁爱、分享、舍得……这些美德你无师自通,你发自内心,你身体力行,情商高高在妈之上,你的前途一定无限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