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十一,带上我为你写的吃喝小贴士

新冠疫情之后的首个十一小长假,你准备好了吗?

垂涎已久的海鲜还能吃吗?

担心农药残留伤害人体健康?

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这听上去“高大上”的技术,将为我们的餐桌带来怎样的变化?

……

  • 水产品上的新冠病毒,来自哪里?

新冠疫情开始时,没有人知道它从哪来(当然,现在也不完全清楚源头)。不过最近,很多起新冠疫情的发生和传播都跟海鲜有关。比如,北京新发地发现,三文鱼和冷冻海鲜上有新冠病毒。这引起了大家的恐慌。

那么,海鲜到底还能不能吃,它跟病毒又是什么关系?

其实,海鲜跟新冠病毒没有直接关系。新冠病毒是一种必须在人体内才能复制、传播的病毒,在动物身上不会传播。海鲜上的病毒,实际上来源于它接触的人。

这个十一,带上我为你写的吃喝小贴士

放心吃海鲜 | 图虫创意

现在国外很多国家新冠疫情非常严重,感染人数众多。相较于中国,大多数国家并没有对这场疫情有足够的重视,隔离措施做的不到位,病毒便也伴随着“肆虐”起来。一旦处理水产品的工人身上携带病毒,就会沾染到食物上或者食物的包装上。

正常情况下,病毒在周围环境中,可能几个小时或者一两天就死了。但是很多海产品通过冷冻运输,低温冰冻的环境就像是新冠病毒的“温室”,所以病毒就随着这些冷冻产品到了中国。

到中国之后,我们从环境中检测到这个病毒。但是这个情况下病毒不一定能传染人,因为我们只能从检测知道有病毒存在,但是病毒是死是活却不清楚。而要达到传染人的程度,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需要很多的病毒;第二需要病毒具有活性,如果这两个条件不满足,检测到的病毒其实传染不到人身上。

因此,尽管许多进口海产品包装上携带病毒,但是没有人因为吃了这些海产品而感染;甚至,新发地疫情时,北京出现过几起餐馆的服务员、厨师被感染的情况,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因为在餐馆吃饭而被感染。

那么,市面上的水产品还安全吗?答案是:放心吃。

国产的海鲜水产品,接触的是国内的工人,中国确保在生产第一线的人,没有携带病毒,因而他们接触的产品也不会携带病毒。

针对进口海产品,海关也加强了检测。如果某个工厂进口到中国的产品中有一批发现了病毒,就会直接禁止进口这个工厂的产品了。所以,进口水产品,只要它进口到国内来,又经过海关,大家买回去就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最坏的情况是,外包装上有病毒,海关还没检测出来,又卖到了超市,大家把它买了回家。但是只要烹饪的时候把东西做熟了,吃也没有问题,因为新冠病毒不耐热。

所以疫情之后,大家喜欢吃海鲜、水产品的,还是可以放心地去超市买回来吃。

  • 农药和兽药残留怎么办?

提起农药,许多人会联想到老电影里,农村有谁想不开了,就喝农药自杀,可见农药的毒性很高。因此农药残留,还有一些养殖动物身上的兽药残留,也是一个公众非常关注的问题。

其实,在30、40年前,农药确实毒性非常强,不过,随着现在科学技术发展,逐渐淘汰了毒性很高的农药。而且现在国家农药残留的标准制定得非常严格,目的就是加强农药的减量增效。

但这就产生一个问题:标准非常严,就特别容易超标。

所以以前很少听说农残超标的情况,是因为那个时候农残检测很少。再加上那时农药标准不像现在那么严格。

这个十一,带上我为你写的吃喝小贴士

严格的农残检测 | 图虫创意

每年农业农村部和食药局都会发布一个报告,公告农产品的安全性。这几年,农产品的合格率大概在98%。有2%的概率不合格,其中包括各种情况,只有一部分是因为农药残留。

因此,总体来看,如果去比较正规的地方采购,比如说大的农贸市场、超市等,它们有可靠的进货渠道,就会比较安全。

除了去正规渠道购买,通过多样化的渠道购买,也能降低农药超标的风险。比如说买米,学着像花木兰一样“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南市买头,北市买长鞭。”有时买东北的,有时买南方的,有时买华南的,分散渠道,这样遇到农药超标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不过大家仍旧抱有疑虑,那么现有的农药残留该如何清除呢?

关于如何去掉农残,生活中有很多流传的谣言。第一类是用盐水、碱水、淘米水等等浸泡,但其实这么做效果非常有限。

第二类是商业的去农残产品,比如果蔬清洗剂、贝壳粉、超声波、甚至还有臭氧去农残,食材净化机等等。这些花哨的产品,其实作用都不大。

那么,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其实,国外组织过大型的去农残实验,最朴实无华却有效的方式就是清洗——用流动的自来水,用手很认真的清洗,30秒后,就能很有效地去掉农药残留。

去皮也是很有效的去农残方式。因为农药大多数在皮上,能够渗进去的不多,去掉皮以后,大部分的农药就去掉了。有一些蔬菜,比如生菜、包心菜,没有办法削皮,但是可以把外层的叶子剥掉,内部的农药残留也很少了。

除此之外,做烹饪时也能去除农残。比如菠菜、生菜这些青菜,用手去搓洗很困难,也没法剥皮,但是用开水焯一下以后,去农残的效果也很好。

  • 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人类

    吃好

    的保障

现在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农产品,而这些农产品和人类祖先遇见时,完全不一样,这中间的每一次变化,都是基因发生了改变。

比如今天市面上常见的胡萝卜,都是橙色、红色。但其实,自然界的胡萝卜有黑的、紫的、白的,基因不同,颜色也就不同。现在广泛种植的胡萝卜是荷兰人驯化出来的。在荷兰,橙色是皇家的颜色,农学家们喜欢橙色,就把胡萝卜驯化成了这种颜色。这是经过选育来操控基因而实现的。

这个十一,带上我为你写的吃喝小贴士

总之,我们看到所有的农作物的特性,都有基因调控。所以,所有的育种手段改革新品种的核心就是改变基因。只是不同改造基因的手段,形成了不同方式。

最简单的方式叫选择育种。选择长得好的作物,一代一代地选,最后就能选出一个比较好的品种了。但是这个过程非常慢,效率很低、耗时很长。

第二种方式叫做杂交育种,速度快一些。比如说马和驴子杂交,能生出骡子。这种技术能把两个品种的优势集中到一起,但是这种方式有个最大的问题:物种壁垒限制——要很近的亲缘关系才能杂交。

第三种就是诱变育种。它主要用化学药物处理种子,让作物的基因发生大规模突变。突变的结果有点像撞大运——不知道这批突变,会得到好的结果还是坏的结果,因此筛选工作量很大,最后也未必能够出成果。

所以,现代生物技术改良物种,为了高效,还会用到转基因和基因编辑,虽然日常生活中把它们都叫做转基因技术,但其实两者手段不同。

第一种叫转基因,是给作物转入一个它本身没有的基因。比如,转基因木瓜,就是给木瓜转入了一个外源基因,让它可以抵抗木瓜环斑病毒。

而基因编辑不转入外源基因,只是改变作物原有基因的表达。

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2019年生产的一种苹果。正常情况下,苹果切开以后放在空气中,一会就会变黑,这是因为苹果中有一种酶,会促进氧化。其实,那个酶对于营养没什么价值,所以科学家们就通过基因编辑让那个酶不表达,这种苹果切开后就不会变色了。

转基因和基因编辑技术特别高效,从技术角度而言,可能两三年一个新的物种就出来了。当然现实生活中从实验室到餐桌,需要经历很长时间,因为有大量的时间花在审批上。

除了高效,转基因技术还突破了物种间的壁垒,比如细菌中的某个基因,要把它转到大豆里,现在可以实现了。

而且农业生物技术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比如,抗虫转基因农作物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可以节省农民手工除草的时间;低镉水稻,可以让水稻不富集环境中的镉,避免吃的人因此中毒等等。

而且,转基因技术很精确。比如,苹果或者土豆改变的基因,就是要解决变色的问题。转基因和基因编辑技术对于基因的改变远远小于杂交和诱变育种,其实对于物种的改变要少得多,只是因为大家还不太了解,再加上技术又很新,所以就把它想得特别的可怕。


最后,在这里预祝大家中秋,国庆双节快乐!

文章转载自网络,略有修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