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勉縣鄒寨村的生態致富路

漢中勉縣鄒寨村的生態致富路

養殖戶正在拋灑有機飼料

西部網訊 仲夏時節,走進勉縣褒城鎮鄒寨村的無公害水稻和泥鰍混養基地,放眼望去,稻田全被柵欄圍起來,周圍是一米多寬的水溝,地壟整齊、溝渠暢通、井然有序。

28歲的返鄉創業青年張恆一邊介紹,一邊往稻田裡撒有機飼料,不一會,平靜的水面頓時炸開了鍋,幾十只泥鰍鑽出了水面爭搶著食物,“水稻和泥鰍共生,比單獨種水稻收入隨便翻幾番!”張恆自豪地說道。

近年來,該村積極探索推進“稻鰍連作”綜合種養殖技術,緊扣高效優質和綠色生態主題,保障糧食持續穩產的同時,進一步提升農民生產效益。

“水稻和泥鰍一起養的好處多著呢!”張恆介紹道。稻田綜合養殖能夠有效降低農藥、化肥等化學品的使用量,泥鰍在稻田裡排的糞便通過水體作為水稻的肥料,水稻存在的病蟲害作為泥鰍的天然飼料,有效提高水稻品質及降低泥鰍飼料係數,促進生態循環,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

漢中勉縣鄒寨村的生態致富路

篩選泥鰍幼苗

2017年,該村集體經濟薄弱、產業發展後勁不足、群眾致富渠道單一,脫貧難度較大。為解決這一問題,同年村上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轉土地200餘畝,分別由匯誠生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和東興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探索實施。

經過三年的實踐,該村種養殖技術日趨成熟,所產的“褒漁谷稻”牌稻米,經國家技術部門鑑定,均達到國家標準,銷往全國各地,泥鰍主要銷往四川、重慶等地。目前,該項目收益年利潤120萬元,帶動貧困戶30餘戶,戶均增收1000餘元。

為進一步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促進種養殖業形成規模,該村及時對市場需求進行調研和深入考察,新建100畝稻鰍養殖基地。據悉,該項預算投資260萬元,通過土地流轉、務工、資產收益分紅等途徑帶動全村735戶農戶發展,進一步為鄉村振興打下良好的基礎。(通訊員 趙玢陽 張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