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了?我裝的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遇到一個打不過、逃不掉,還一心想幹掉你的敵人,你會怎麼辦,為了尊嚴戰鬥到底嗎?

對於很多動物來說,遇到這種情況時有一個極好的選擇——裝死。實際上,這個策略還真的挺有效,前提是它們確實裝得有水平……

呵,誰還不是個影帝呢?

我死了?我裝的

裝死,要裝得噁心

“熊出!沒注意……” 在荒野裡突然遭遇一頭兇巴巴的大棕熊,跑是跑不過的,要不就往地下一躺、兩眼一閉裝死吧?

熊有食腐習性,碰見送到嘴邊的一坨小鮮肉,怎麼會拒絕呢!就算碰上一頭只愛活食不吃死屍的挑食熊,你的體溫、心跳、呼吸也會出賣你。

我死了?我裝的

hi...呼你熊臉!

遇熊裝死這招對人來說可能行不通,但在北美洲,有一類動物在碰到捕食者的時候,屢屢靠裝死大法得以逃生,它們就是北美負鼠。

作為歷史悠久的有袋類動物,北美負鼠行動緩慢,跑得不夠快,於是受到驚嚇時就乾脆裝死。

我死了?我裝的

一隻揹著幼崽的負鼠

圖片來自:wikipedia

只不過,北美負鼠裝死的技術含量很高:先是“前戲”,只見它躺倒在地,眼睛緊閉,嘴巴張開,舌頭伸出,同時渾身抽搐,看起來分分鐘要死的節奏。

接下來,它肛門旁的臭腺還會分泌出黏稠、惡臭的黃色液體,聞起來像高度腐爛的腐肉,讓熊、狼、美洲獅等捕食者完全沒了胃口——畢竟就算再餓,吃下病死或嚴重腐敗的動物屍體也很危險。

我死了?我裝的

如果哪位還不死心撥弄負鼠兩下,它也一動不動,完全是一副死透了的樣子。

這種狀態,在動物學上屬於“假死”,跟一些動物冬眠時的狀態很相似。

下面請欣賞“裝死三連”

“我死了,別煩我”

我死了?我裝的我死了?我裝的
我死了?我裝的

北美負鼠的“老鄉”豬鼻蛇,也是裝死高手。

它們有毒牙但是毒性較弱,遇到敵人時先是頭頸變扁、發出嘶嘶聲進行恐嚇,嚇不倒對方的話就切換到裝死模式。豬鼻蛇裝死時,也是張開嘴露出舌頭,腹面朝上,甚至糞尿失禁。有趣的是,如果你把它翻過身來,它通常會主動翻轉身體繼續肚皮朝上……

行8,畢竟動物的思維和人類不一樣。

我死了?我裝的

你別說,這翻肚張嘴的效果還挺逼真的

但是有了人類這個BUG,北美負鼠和豬鼻蛇這兩位,有時還真的會“弄假成真”,自作自受。

比如說,在公路上聽見汽車來了,它們也會本能地原地裝死,結果就真的被軋死了……

我死了?我裝的

家貓、獅子、老虎等許多貓科動物,在幼年的時候都有條件反射:母獸叼起幼崽的後頸,幼崽就本能地進入麻痺狀態,任由媽媽擺佈,跟裝死差不多。只是這種本能反應會隨著貓的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弱,畢竟長大了就不需要被叼了。

裝死,要裝得低調

在昆蟲、蜘蛛等節肢動物中,假死行為也很普遍,很多種類都會用這招保命。

這種假死通常是隻要身體一被碰到,就立刻僵住,好幾秒鐘甚至超過一分鐘靜止不動。至於裝死的姿態,一些甲蟲和蜘蛛是把腿緊緊貼住身體,竹節蟲、蝗蟲則是六肢展開,而毛蟲和馬陸則多半是蜷縮成一團。

我死了?我裝的

裝死的蟹蛛

假死狀態下的昆蟲,通常會肌肉緊張、呼吸減慢,但仍然有感覺。如果過一會兒感到危險已經過去,它們就重新活動起來,該幹嘛幹嘛。不過如果仔細觀察,還是能看出節肢動物的假死並不完全逼真:真正死亡的昆蟲,腿和觸角一般比較鬆弛,不像假死狀態下繃得那麼緊。

除了近距離騙過捕食者,假死還有“隱形”的作用。很多昆蟲本來就有保護色和擬態護身,如果突然靜止不動,像蛙類這樣眼睛對移動目標敏感、卻看不清靜止物體的捕食者,就沒法鎖定目標。

我死了?我裝的

圖片來自:flickr

一些甲蟲、蚜蟲在身邊發生振動時,也會主動收縮肢體,從樹枝滾落到地面上,對鳥類、黃蜂等飛行獵手尤其有效。

還有一些昆蟲的假死狀態,明擺著就是讓捕食者咽不下去的。比如一種天牛假死時會把自己身上、腿上的刺以“恰當”的位置支楞起來,讓捕食者難於下口,簡直就像是個小刺蝟。

我死了?我裝的

象鼻蟲遇到刺激時假死,從高處迅速滾落,逃過捕食者的追擊。攝影:唐志遠

我死了?我裝的

正常狀態下的象鼻蟲

裝死,要裝得習慣

魚類掛掉的姿勢,大家都很熟悉——身體翻轉,白肚皮朝上。這是因為魚類腹部的脂肪多、密度小,在生病、缺氧等垂死狀態下沒法控制身體,就翻肚了。不過有些魚,沒病沒災的時候也經常肚皮朝上,看起來就像快死了一樣……

最典型的,就在熱帶魚市場上稱為“反遊貓魚”的歧須鯰。總喜歡肚皮朝上游泳,如果它哪天正過來了,反而要出事了。

我死了?我裝的

喜歡肚皮朝上的歧須鯰,總是保持肚皮朝上的“裝死”姿勢,但它們這麼遊並不是為了裝死。

這類生活在非洲的小型鯰魚,幼年的游泳姿勢其實是正常的,可是成年以後就倒過來了。有研究認為,歧須鯰的這個姿勢其實也不是為了裝死,而是它們內耳的平衡器官缺陷造成的。幸好它們在演化中已經適應了仰泳狀態,不會因此影響健康。

不過魚類中確實有裝死的高手,它們可不是為了“防人”,而是為了“害人”——捕獵。比如俗稱“黃金虎紋”的弗氏副麗魚,是一種生活在中美洲的麗魚科魚類。它們遊速慢,追不到獵物,於是平時經常一動不動地翻轉身子躺在水底,看起來就像死過去一樣。有些小魚會被這條“死魚”吸引過來打算吃兩口,而弗氏副麗魚等的就是這一刻!只要小魚遊得足夠近,它就突然“活”過來一口咬住小魚,獲得一頓美餐。目前,人們已經發現好幾種麗魚都有類似的捕食行為。

我死了?我裝的

一些鯊魚如果口鼻部受到潛水員的愛撫,也會出現麻痺、翻肚的假死狀態,但不是應激,只是一種類似被催眠的麻痺狀態。

裝死,也會不由自主

除了上面這些,還有一類被動的“裝死”。比如角鴞、鵂鶹等鴞類(貓頭鷹)和一些鷹隼類猛禽,在被人捉住之後經常會保持呆立不動、雙眼圓睜的姿勢,看起來十分呆萌。然而這時候它們其實已經陷入了一種極度緊張、驚恐的危險狀態,叫做“應激”。

我們也可以換個說法,就是它們已經嚇傻了,甚至快嚇死了……

我死了?我裝的

被捉住關進籠子的未成年長耳鴞,因受驚嚇而處於僵硬的“應激”狀態,長期這樣會很危險。

猛禽在自然界接近食物鏈頂端,平時很少有動物能威脅到它們。

但遇上人類偷獵者這樣嚇不走又打不過的對手,它們很容易因為前所未有的驚嚇、恐懼而神經高度緊張,肌肉僵硬,心跳加快,內分泌、代謝和免疫系統也出現紊亂,表現出一種接近假死的“休克相”。

我死了?我裝的

假死的小鳥

如果及時解除刺激,它們還能恢復到正常狀態。但如果被人捉住關在小籠子裡,應激狀態一直無法解除,這些倒黴蛋往往就會因為“嚇傻”太久而身體衰竭,直到一命嗚呼。

很多被偷獵的猛禽在得到救助之前,就這樣被活活嚇死了。

慘,是真的慘。

撰文 | 冉浩

部分圖片攝影 | 唐志遠

微信編輯 | 高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