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争议”的袁崇焕

所有的历史人物在人们的心中都有个自己的形象,这个形象是我们通过自己对历史的了解,书籍的阅读,传说的耳濡目染中所得来的。而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给我们的传统思想上留下的一个烙印,就是历史上的人物非忠即奸,这个人不是好人就一定是个坏人。那么问题来了,有些历史人物自己本身在史料上就有矛盾的记载,那么人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有的认为他是好人,有人认为他是坏人,这就引起了对这个人物的争议。袁崇焕就是这么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袁崇焕是明朝末年一个很有名的人物,有人说他是忠臣良将,明末脊梁;有人说他是汉奸,卖国贼。那么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有“争议”的袁崇焕

忠臣,袁崇焕肯定是忠于大明王朝的。说他资敌卖国,帮助敌国杀本朝大将,与清廷议和这些罪状是不能成立的。作为蓟辽督师,边境最高负责人,市米和议和可能是他作为保证边境安稳的一种做法,要知道当时国内农民起义的烽火可是熊熊燃烧的,两线作战对大明王朝可不是什么好事。 良将,袁崇焕的能力到底如何呢?前期他在牛人孙承宗的赏识下镇守宁远,取得了宁远,宁锦两次大捷。后来当了蓟辽督师,总管军政。主张修城墙以防清军入关。能力肯定是有的。

那么为什么到后来对他有所争议呢?袁崇焕在没有被孙承宗赏识之前,曾经上书朝廷给魏忠贤修生祠。后来两次大捷之后又因为得罪魏忠贤被罢官,直到崇祯登基又给予他重用。这个他到底是站在阉党的对立面还是一个阵营的,不能给后人一个非黑即白的明确答案。擅杀毛文龙,毛文龙再怎么说也是朝廷一品大员,他的部队对清朝的后方还是有牵制作用的,这一下杀了他(没有禀告皇帝),才有了后来的清兵没有后顾之忧的长驱直入打到了北京城下。

袁崇焕最后是被凌迟处死的,罪名是通敌卖国。他的死是不是像岳飞那样冤,忠君报国,最后落得个悲剧收场。其实这个如果站在现在的角度来看,确实是。因为在南明的时候,就为袁崇焕平反了,后来清朝也给他平反,证明他根本就没有通敌卖国,而是一心向着大明的,这个他临刑前的一首诗也能表明他的心境和抱负"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可是我们站在当时的皇上崇祯的立场上,袁崇焕死的一点都不冤枉,封建王朝该有的忌讳他几乎犯了个遍。五年平辽(欺君),崇祯给了他人力,物力,财力上最大的支持。全国最精锐的部队关宁铁骑也是他的。当时关内的部队有的的饭都吃不上,但是他的粮饷充足有余。结果两三年时间,清军居然直接打到了北京城下,这个落差皇上哪受的了。擅杀毛文龙(妄上),一个一品的军区司令员,袁崇焕说杀就给杀了。杀了之后才跟皇上说,我杀了谁谁谁。就这两条,在当时来说就足够他死了。但是崇祯这个时候还在犹豫,这也正好证明了,袁崇焕还是有能力的。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袁崇焕下狱之后,他的手下大将祖大寿带兵出走,朝廷召不回来,结果他一封信就给召回来了。。。。。。皇上和大臣会怎么想,不用我说了,国家的精锐军队,皇上指挥不动,袁崇焕一封信就搞定(触动皇权),这就决定了他必死无疑。事实也证明,袁崇焕一死,祖大寿就投清了。

有人说崇祯杀袁崇焕是自毁长城,我们来想想袁崇焕不死的话,吴三桂应该不会降清,清军不会入关,明军陷入腹背受敌两线作战,要知道攻陷北京的是李自成的大顺军。可见,明朝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只是时间上多延迟一点吧。

有“争议”的袁崇焕

袁崇焕是一个忠臣,也是个有军事上有能力的人,同时他也是个政治上欠缺考虑的人。不管怎么说,他在明末的时候抵御外来侵略的成绩是要肯定的。

以上纯属个人的观点,如果有不同观点的朋友们,欢迎多多指点和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