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無用論被批“思想狹隘”,“功利學習”是貧窮者的標籤

自從王思聰在微博回懟“花千芳”的“英語廢物論”之後,花千芳連珠炮一樣的進行了“反攻”,還拖出了老王健林來對王思聰進行“上綱上線”的階級鬥爭式打壓,這讓王思聰大為惱火,採取了一波花樣式的頑皮操作,將自己的頭像,改成了“花千芳”,而在頭像周圍P上了四個罵人的字母以示抗議!當然這種操作也引起了網警的注意,結果小王被網警警告了。

英語無用論被批“思想狹隘”,“功利學習”是貧窮者的標籤

曾幾何時,“技術有用論”曾佔據著中國人的認知思維,包括現在,這種思維也依舊是大行其道。在電視劇中也頻有反映。《情滿四合院》裡的傻柱是廚子,在困難時期一月的工資是普通工人的好幾倍,《人是鐵飯是鋼》裡的南易也是廚子,其形象也被塑造的優於一般產業工人。而大量以廚藝和其他技藝為題材的電視劇,近年來也是充斥著熒屏。其吸引人的硬核就是:人們離不開廚子,人們離不開懂技術的手藝人。

英語無用論被批“思想狹隘”,“功利學習”是貧窮者的標籤

但這種思想實質上是極其危險的,因為我們曾經敗於技術至上論,而且敗的很慘,最具標誌性事件的就是“甲午海戰”,師夷長技以制夷。技術有用嗎?有,但對於技術的學習,絕不可以凌駕於對於理論的研究,否則就會失去方向,理論層次一定要高於技術層次,以理論指導實踐,而在理論缺失的情況下,盲目崇拜技術,那最大的可能就是長期的落後。因為沒有以理論為先導的技術是會停滯的。

英語無用論被批“思想狹隘”,“功利學習”是貧窮者的標籤

那麼回到正題上來,英語到底是一門技術,還是一門理論呢?或者說我們應當以怎樣的方法論來迎接英語的學習,是以“英語實用主義”為指導來學習英語,還是以“英語文化補充理論”來對待英語。

英語無用論被批“思想狹隘”,“功利學習”是貧窮者的標籤

人民日報對於自媒體人“花千芳”的批判就是集中在技術和理論的辯證關係層面,人民日報批判道“學英語的重要性,並不是相關行業從業者“吹”出來的。對於中國年輕人而言,英語學習是必要的,而且大家應該更清楚地明白一點:學英語,不是為了遵循社會遊戲規則來“通關”,而是為了獲得視野和思維的“進階”。

在早些年裡,教育體制對英語教育的針對性還是“技術”,因為那時候我們缺乏大量的“英語技術人才”,而經過這麼多年的英語教育普及,我們的英語人才已經充分足夠的情況下,英語教育也已經開始轉移到“理論”層面,英語教育的文化交流層面的功能開始凸顯,如果現在放棄對於英語的學習,那就是“技術至上論”又取得了上風。

有些人把英語的學習時間長作為藉口來攻擊英語教育的普及,英語的學習時間長和佔用精力大,是應當從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上進行改進,而不是一刀切的把外語的學習廢除掉。如果哪門課程難,就廢除哪門,那對於偏重喜愛文科的人來說,是不是應該呼籲取消數理化呢?那喜歡數理化的理科人,是不是該在兩會上呼籲取消對實際生活沒有半點直接用處的政史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