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給2歲以上孩子立規矩?專家:就3步:解釋、執行與堅持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能不能在社會交互中瞭解規則、尊重規則甚至管理規則,都直接影響一個人在社會中的生活。我們形容一個人“不靠譜”,這個所謂的“譜”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規則。“不按套路出牌”的情況有兩種,一種屬於“創意創新”,這是積極的;還有一種屬於“不遵守遊戲規則”,那往往就比較招人討厭了。

幫助孩子設立某些具體規則,幫助孩子通過一些規則建立起規則意識,能讓他受益終身。


給孩子立規矩的解決方法就三步:解釋、執行與堅持。

手機屏幕越來越大,平板電腦越來越流行,面向低齡人群的視頻產品越來越豐富,手機流量收費越來越低,無線網絡越來越普及,這些都讓新時代的孩子有了一個新習慣:一邊吃飯一邊看動畫片。也許一邊吃飯一邊看視頻是新時代的飲食習慣,不存在好壞對錯之分,但對很多家庭來說,這個習慣已經影響了孩子“好好吃飯”這一更基礎的需求,所以這的確是件值得拿來立規矩的事兒。

給孩子立規矩的解決方法很直接,就三步:解釋、執行與堅持。

父母如何給2歲以上孩子立規矩?專家:就3步:解釋、執行與堅持

知道這三件事,瞭解多大的孩子可以建立有效的規則?

很多時候,家長說話不好使,爸媽往東孩子偏要往西,甚至有的孩子還動不動就撕東西、搞破壞……其實很多讓爸媽糟心的事兒,有不少是可以通過和孩子共同建立規則來規避的。

那麼哪些事情需要給孩子建立規則?怎麼建立規則最為有效?孩子多大就可以設立規則了?你需要知道如下三件事。


第一,設立規則時,孩子的真正需求是第一位的,你的需求不是第一位的。

2歲以上的孩子,才能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規則意識。只有在2歲之後,孩子有了自我意識與基本的共情能力,我們才能和他共同制訂規則,才可以和他進行跟規則有關的有效溝通。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好奇心驅使了他們相當一部分的主動行為,所以會有亂塗亂畫、撕紙撕書、亂扔東西等在家長看來“沒規矩”的行為。這些行為的本質其實是孩子在練習如何與這個世界交互,他們在尋找自己能力的上限,而且在一般情況下,不管你干預不干預,這些“不守規矩”的行為都會慢慢消失,一去不返。

很多時候,家長設立的那些規則不是為了成就孩子,而更多的是為了方便自己。養孩子很累,“省點勁兒”對眾多寶爸寶媽都有十足的吸引力,你應該給孩子設立“我們都需要安靜有序地就餐”的規則,而不是拿動畫片和他做一個“交易”。

以“省點勁兒”為初衷來設立規則,對孩子是不負責任的。每一條養育規則的設立,都應該以尊重孩子的需求、符合孩子的發展規律為基本前提。

父母如何給2歲以上孩子立規矩?專家:就3步:解釋、執行與堅持

第二,設立規則需要家長與孩子共同參與。

逛商場的時候,經常會見到這樣的情景:一個懷抱著某玩具死活不撒手非要買的孩子,旁邊站著他滿臉不情願的家長。

也見過這樣的情景:孩子非要看動畫片或者玩手機,家長表示今天已經玩了很久了,不能再玩了,結果雙方僵持不下,甚至發生衝突。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產生“家長說了不聽”的問題,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你說的那個規則,其實孩子並沒有參與制訂。你制訂的規則,全是你自己一廂情願的,所以在孩子那裡,當然逃不掉“熱臉貼冷屁股”的命運。

你在商場不給孩子買玩具,那你之前跟他約定過怎麼來買他想要的玩具嗎?你不願意讓孩子再看電視,那你跟他共同商定過到底什麼情況下可以看電視,什麼情況下不可以看嗎?

反觀絕大多數家長定下的規則,不是拍腦袋想的,就是下意識定的,要不就是為了偷懶強行立下的。這些都和制訂良好規則的本質相去甚遠。

其實可以帶著孩子一起來參與規則的制訂。

比如,關於“在商場碰到了想買的玩具”這個議題,我跟我兒子討論過後的決定是:如果他在商場看到了想買的玩具,爸爸或者媽媽會把玩具的樣子拍照存下來,如果回到家後他還想要,那我們就在網上買一個一模一樣的。所以現在我兒子在商場的玩具店裡看到心儀的玩具,第一反應不是抱緊了玩具倒地大哭,而是讓我們趕快拍照。而我們回家後也的確會當著他的面下單結賬,然後一家人一起等幾天快遞。

父母如何給2歲以上孩子立規矩?專家:就3步:解釋、執行與堅持

第三,舉例子,別講道理。

家長跟孩子說話,一定要學會的一個基本技能就是“降維表達”。

你的抽象思維和圓滑世故都不為孩子所有,所以很多我們看起來順理成章的事情到了孩子那裡就只能變成滿腦子問號了。

別在孩子面前“掉書袋”,他聽不懂。簡單直接地告訴他“你的行為是什麼”以及“如果你這麼做,會發生什麼”,然後詢問他的觀點和看法,孩子會通過你舉的例子自己得出結論:該做什麼,或者不該做什麼。孩子不傻,他只是知道得少。

父母如何給2歲以上孩子立規矩?專家:就3步:解釋、執行與堅持

給孩子立規矩的方法很直接,就三步:理解、執行、堅持。在這一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設立規則時,孩子的真正需求是第一位的,你的需求不是第一位的;

第二,設立規則需要家長與孩子共同參與;

第三,表述規則時要“降維表達”,少講道理,多舉例子。

在做到以上三點之後,相信你已經得到了一套可以和孩子達成共識的好規則了。但規則在執行過後,家長給孩子的良好反饋同樣重要。設立規則是前期工作,對於規則執行的認可則是同樣重要的後期工作。

懲罰不是傷害,非正面管教同樣有效。懲罰,父母需把握3個原則

孩子不好好寫作業,令人抓狂,該怎麼辦?3條建議為你解惑

樂觀孩子才會充滿希望,怎樣教出樂觀孩子?心理學家4個教育啟示

六條建議,培養孩子抗挫折能力。讓孩子真正學會從失敗中學習。

“玻璃心”孩子,跑不贏人生這場馬拉松。更何況人生更像鐵人三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