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請查收這份疫情下的健康管理提醒!

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在疫情期間出現咳嗽、胸悶及氣喘等哮喘症狀突然加重時,往往會特別恐慌,擔心自己感染到新冠病毒。


南方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趙海金提醒,慢性呼吸道疾病(慢病)患者做好健康管理則無需驚慌;但有慢性咳嗽、咳痰或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的尚未確診的患者,或有長期抽菸史等高風險人群,需及時到醫院確診。

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請查收這份疫情下的健康管理提醒!

圖/視覺中國

哮喘患者,記得不要隨意停藥

據瞭解,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包括哮喘和慢阻肺。中國哮喘患者約4500萬,哮喘是一種慢性疾病,同時又是一種發作性疾病,病人不發作是哮喘管理的主要目標。但有很多患者並不知道哮喘需要長期治療和長期管理。
趙海金介紹,近期他們的一項病例隨訪研究發現,患者不好好用藥是哮喘發作的主要危險因素。
他強調,正接受吸入治療的患者不要隨意停藥。疫情期間藥物不夠,又擔心醫院交叉感染,需想辦法在附近大藥房或正規的網站購買;對於常規吸入治療仍然有症狀的(中重度哮喘)患者,更是需要自我高度重視和自律,要增強信心,堅持用藥,避免各種環境刺激誘發,避免受涼感冒,同時注意均衡飲食,儘量高纖維飲食,適當運動;正在接受生物靶向治療(如奧馬珠單抗)的患者需與主診醫生保持溝通,適時複診接受治療。
如果咳嗽、胸悶及氣喘等哮喘症狀突然加重,首先不要驚慌,如果不在疫區或無相關密切接觸史,先在家增加吸入治療或調整其他方法,觀察判斷病情是否好轉,同時爭取與主診醫師保持溝通或在線諮詢醫生。如有病情進一步加重需及時到醫院就診。如果在疫區或有密切接觸史,又出現發熱、乏力及咳嗽等症狀,需及時到定點醫院發熱門診做新冠篩查。

慢阻肺患者,記得早檢查早診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俗稱慢性支氣管炎(慢支炎)、肺氣腫,中國約9990萬患者,該病最大的特點是發展隱匿,確診時往往病情已經較為嚴重。
趙海金介紹,他所在醫院的調查數據顯示約50%患者在初次診斷時已經發展為重度,88%為中度以上,在醫護眼裡稱得上名副其實的“沉默殺手”,而疫情下慢阻肺患者因缺少活動將更加不能判斷自己肺部出了問題,顯得更加沉默。
“我們前期的調研發現,慢性咳嗽、咳痰及氣喘出現時間越長,確診時疾病越嚴重,提示一旦出現慢性呼吸道症狀,務必儘快到醫院就診,以便早期診治。”
肺功能檢查是確診慢阻肺的金標準,疫情下為儘可能阻斷傳播途徑,該檢查不能常規開展,這大大地阻礙了慢阻肺的早期診治。
趙海金告訴記者,近期他們採用常規武器聽診器,結合抽菸史、慢性呼吸道症狀判斷病情,這一方法有利於疫情期間慢阻肺、哮喘的早診早治。他表示,作為基層醫務工作者,不管是疫情期還是平時,更需要重視常規武器聽診器的使用。


疫情下慢病管理顯然面臨新的挑戰,他提醒,有慢性咳嗽、咳痰或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的尚未確診的患者或有長期抽菸史等高風險人群,需及時到醫院確診。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餘燕紅
通訊員 李曉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