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卻還沒有承載心願的居所!

風起時,任何塵沙都會迷亂眼睛,在模糊與朦朧中錯亂方向,
風終究會停,
當沒有任何掩蓋時
一切,終究會迴歸本質。
 

二十一世紀初,老齡化在商業市場中不斷被髮酵,各種養老產業應運而生,特別是要解決未來四億老人的地產行業,在行業發展中掀起了狂熱,而隨之嵌套的醫療、養生、健康、娛樂、運動等相關行業,不斷被植入,但真正能夠無縫銜接,承載好養老需求的地產商卻並沒有大量的出現。

一面是空巢老人、獨居老人等渴望養老產業的需求,一面是掛著羊頭賣狗肉的旅遊地產、天價養老醫療、養老院虐老等不合情理的市場供應,而真正實現“老有所養,頤養天年”的迴歸生活需要什麼樣的條件,這是整個產業鏈所需要思考的問題。而在過度發展的養老行業中,成功還是需要腳踏實地,需要回歸本質,解決養老的根本需求。

人老了,卻還沒有承載心願的居所!

01 何為養老地產

養老地產是在傳統房地產概念基礎上,加上部分的適老性設計,專門定向服務於老年群體的地產類型,其不同於一般的傳統的房地產開發模式,前期的設計、建造只是全週期中佔比較小的一部分,更重要的在於運營期的運營及服務,因此其更隸屬於服務業,是在地產載體上的多種服務融合的綜合性產業,其核心在於“養老”服務,而不在於“地產”開發。

02 為什麼要湧入養老地產

(一)養老地產的產生背景

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居民的生活水平、社會的生產能力水平並不能達到追求生活品質的要求,加上傳統的儒家思想影響、人口流動性的穩定,使多數的老年群體基本上歸家安享晚年,甚至高知、富貴群體基本都在這個模式。但自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文化的影響、人口流動的加劇、生育人口的下降等使老年群體迅速膨脹,並且對生活的需要也逐步提高,催生了養老地產的發展,在分析現階段的變化以來,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1.老年群體的急劇增加

2015-2020年,老齡人口總數將從2億上升至2.5億,佔比將由15%左右增加至17.17%。到203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3.71億,佔總人口的25.3%,2050年將達到4.83億,佔總人口的34.1%,屆時每三個人當中就有一個老年人。與此同時,中國高齡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500萬,失能老年人口規模龐大,突破4000萬。

國內一線發達城市上海、北京未列全國老齡化前二。2017年北京市60歲以上戶籍人口達到333.3萬人,佔比24.5%,而上海達到483.6萬人,佔比33.30%。

人老了,卻還沒有承載心願的居所!

2.生活品質的提高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均壽命逐步提高,現階段我國的人均壽命在76歲左右,而預計在2050年將達到80歲,後續將進一步提高。人均壽命的提高對老年階段的保養、看護、疾病預防等都有較高的要求,因此未來的市場將衍生出更多的老年市場需求。

3.養老觀念的改變

計劃生育政策進一步加劇了養老局面的困境,新時代“空巢老人”的出現也是社會的不安定因素之一,鑑於這種社會需求,政府也在逐步的支持養老產業的發展。

4.科學技術支持

老齡會帶來身體機能的下降,在身體機能不足以支撐身體需要的情況下,會對老年人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而隨著科技、信息、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在語音、機器、檢測、監控等各方面能夠實現對人的生活功能輔助,由此衍生出的對老年人生活的支持行業便是養老產業的構成。

(二)養老地產的政策概要

2013年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2014年7月民政部發布《關於做好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含清單)》,推動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地區建設。國務院、發改委在《關於2016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深化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鼓勵民間資本、外商投資進入養老健康領域,提高養老服務質量,推進多種形式的醫養結合,增加有效供給。

03 養老地產是如何發展的

養老地產的參與主體、資產構成、業務模式等均有較大的差異。

參與主體方面:

房地產開發企業(萬科、保利、遠洋、綠城、綠地)

保險企業(國壽、人壽、平安、泰康、合眾、太平)

養老服務機構(親和源、凱建、樂成養老、雍柏薈、自在城)

醫療機構(北京香山醫院、北京證仁醫院等)

其他投資機構等

資產構成:主要分為自持和租賃兩種方式。

業務模式:(資產運營+服務管理、金融服務+資產管理+服務管理、服務管理、服務管理+康養醫療等)

美國、日本等國家的養老產業發展等較為成熟,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管理經驗。美國政府在財政制度和福利政策方面對養老失業較為支持,經過行業的發展,現階段主要通過商業化運營,形成醫療、文化、教育、休閒、康養等極為複合的產業,在產業鏈方面,資產管理、金融支持、服務管理各司其職。服務內容結合服務對象,定向化服務,對不同需求、不同特徵、不同要求的服務對象提供特定的服務。

日本養老產業的政府支持主要在於提供完善的金融體系,保障養老對象的服務權益,由養老對象自主進行權利保障。在服務內容方面,結合特定需求形成多樣的小而精的養老機構,更多的提供居家外的養老服務,實現居家養老的相應支持。

04 養老地產的業務模式如何

養老地產是複合型的產業鏈,在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通過不同產業的導入,逐步滿足養老人群的不同需求,最終形成現階段的業務圈層,包括資產管理、金融支持和服務管理。資產管理和金融支持均建立在服務管理的基礎上,服務管理隨著社會的發展,會有更多的服務板塊,同時衍生出更多的養老產業分支。而養老地產的根本核心還在於這三個業務模塊。

盈利內容由三個不同的業務模式延伸。資產管理主要通過對外租賃收入、委託增值收益、資產增值溢價等獲取收益。金融支持主要通過證券化產品和保險產品獲取收益,服務管理通過醫療服務、康養恢復服務、健康管理服務、文娛休閒服務、特殊照料服務、健康管理服務等獲取收益。

盈利能力是業務收入的保障,因涉及不同的階段,且覆蓋不同的業務內容,因此各板塊對參與主體的能力要求差異也較大。

人老了,卻還沒有承載心願的居所!

05 我們所需要的養老

在此討論的拋開居家養老的相關需求,僅探討作為一個有相應追求的老年群體的養老需求。

人老了,卻還沒有承載心願的居所!

1.穩定長期的養老生活保障

現在的60、70後,能夠依靠養老金滿足自身生活需求的群體數量極少,但在這一二十年快速發展的經濟中,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主要體現在房產、重金屬、銀行存款等投資中。但隨著經濟形勢的逐步趨緊,國內各行業投資渠道不多,造成這部分老年群體雖有重資產,但無法享受資產帶來的高品質生活。國內近些年保險、財產管理公司通過以房養老、反抵押等方式盤活老年群體資金,但安全性及效果有待考證。國內相關服務機構需要繼續探索此類產品的研究,能夠在保障財產安全的基礎上,為老年群體提供穩定長期的養老生活保障。

2.信服的醫療服務

醫療服務是養老的基礎,但現階段受國內醫療機構管制和民營醫療機構的發展限制,致力於養老服務的醫療機構並不能夠滿足市場需要。近些年部分醫院逐步與外部養老機構進行合作,通過醫療與養老的聯合體模式來解決養老的醫療服務要求,但是在實際發展中,並沒有完全嵌套。醫療相關產業具有投資大、專業水平要求高、風險大等相關特點,並沒有多少投資機構敢於探索這塊業務,因此市場存在較大的空缺。在行業發展的初期,這是機會也是挑戰,敢於在與公立醫院合作的基礎上,嘗試管理機制和方式的創新融合,探索專注於養老的醫療機構是未來的發展機會。

3.先進的健康檢測、跟蹤服務

體檢行業在近些年發展飛快,湧現出了愛康國賓、美年大健康等相關機構,這些機構也針對老年人推出了定向的體檢服務,並逐步滲透在各養老院、社區服務中心等,但體檢機構與醫療、康養恢復的結合還比較欠缺。老年人的身體條件變化較快,需要定製化的檢測及針對性的治療、康養、服務,因此需要大量的數據經驗積累,這對於處於發展初期的老年定製化養老還需要探索。

4.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同類群體環境

經濟發展推動了生活標準的提高,而對養老需求的也多是具有一定生活品質要求的客群,他們期望得到不同於家庭養老的生活支持,期望得到能夠享受生活的場景氛圍,養老地產便是這種群體的聚合,但在真正營造氛圍時,需要結合不同的需求去營造特異化的小團體。客群的分類和異化是養老地產未來的要求。

5.怡然安靜的生活居所

在現階段的養老地產發展中,過於關注環境的特殊性,有山有水,有藍天有富氧,這種過於追求環境的養老地產專注於房地產的打造,而通過一次性的銷售去化實現投資收益,但在後續的發展中,這種物業會逐步脫離養老地產,而失去運營的價值,會逐步形成普通的住宅地產。因此高質量的物業管理和維護是養老地產的基本保障。

養老地產,需要結合本職去尋找,路程任重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