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聊聊:天天動聽P2和入耳式耳機

“沒點兒能耐別想伺候好它,不過,試試也總是沒壞處的。”

一起聊聊:天天動聽P2和入耳式耳機

前段時間做了一個平板耳機的評測,很多朋友私下裡問我對於平板單元的入耳式耳機有沒有推薦,畢竟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條件購置一個臺式機去伺候大耳,更多時候大家僅僅是手裡一個100mw左右的播放器去玩各種小耳機。雖說從單元尺寸等方面明顯落後於開放式大耳,隨著現在各方面發展,綜合而言小耳機是可以有著不屬於大耳機的表現的。

除了天天動聽的P1,在2019年時大邪神本有機會嘗試另一品牌的平板單元耳機,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使得並沒有順利拿到樣機。而我第一次接觸平板入耳,也是借了仇子傑大哥的便利,那便是金平面的產品,但是也得到了一些不得不承認的事實——就設計方案和調音而言,開放式入耳平板如果不借助周邊方案進行調教,聲音是不可能很成熟的,由此引發的最大問題便是適配性的問題,當這一問題上升到商業性,就並不是一個看起來那麼簡單的問題了。

所以,當我最終接觸到天天動聽的方案——將平板單元按照動圈單元思路進行調教——感覺到平板入耳將會解決了其自身存在的大部分問題,而且事實上也是如此,天天動聽給出了現在看來最為成熟的方案,並且效果不錯,本文並不是常規的評測文,而是將我的所思所想記錄下來,供大家參考的一篇,筆記,可以這麼說。

很多人已經做過開箱了,本來準備簡簡單單寫個開箱評測,但是對待這樣一款耳機僅僅開個箱未免太浪費了,就開啟了這一篇討論。開箱圖就放在下面了,圖片過後便是大段的文字討論,沒有技術,沒有解析,沒有商業元素,簡單易懂,只是想法罷了。最後聊兩句關於如何選擇P2的觀點,想直接得到結論可以直接看到文章結尾,當然,完整閱讀本文,你會有不一樣的體驗。

一起聊聊:天天動聽P2和入耳式耳機

一起聊聊:天天動聽P2和入耳式耳機

一起聊聊:天天動聽P2和入耳式耳機

一起聊聊:天天動聽P2和入耳式耳機

一起聊聊:天天動聽P2和入耳式耳機

一起聊聊:天天動聽P2和入耳式耳機

一起聊聊:天天動聽P2和入耳式耳機

一起聊聊:天天動聽P2和入耳式耳機

一起聊聊:天天動聽P2和入耳式耳機

一起聊聊:天天動聽P2和入耳式耳機

一起聊聊:天天動聽P2和入耳式耳機

首先,我們來思考一個核心問題:入耳式耳機有什麼樣的職責。

入耳式耳機從佩戴方式上分為了平頭塞和入耳塞,最初精細工藝並沒有很強,做出來單元尺寸也就是那麼大了,這就是早幾年流行的平頭塞的原因,不是因為聲音,不是因為專業需求,就是因為工藝達不到要求所以只能做的那麼大,加之那個時代環境噪音並沒有很厲害,因此受到了年輕人廣泛喜愛。在這個基礎上一些品牌做過很多嘗試,現在還能看到的一些,比如創新Air使用了佩戴更加穩定的金屬耳掛,比如鐵三角中CKM編號下便是耳塞尺寸單元下延長腔體設計做到的入耳塞,總之從一開始的入耳塞單元尺寸就並不小,相應的對前端功率要求是不小的。

但是到了入耳塞,也就是現在最常見的硅膠耳機套加導管設計的,其最開始的普及應用便是舞臺監聽和其他吵鬧環境,通過硅膠套甚至是海綿套實現的被動降噪可以有效的隔絕大部分噪音,在很多場景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舞臺上,對於歌手錶現的提升有著顯著效果。後面單元技術提升,誕生了小尺寸動圈、微動圈入耳,大部分是直插結構,佩戴更加輕便。但是問題隨之而來:小尺寸單元的解析能力總是不如更大尺寸的單元。後來有了佩戴穩定、外觀多變的繞耳結構,由於繞耳結構解放了重量問題和空間問題,單元尺寸繼續變得大了起來,同時塗層、材質的不斷進化,就有了我們現在的耳機市場。同時由於磁路設計的廣泛提升,對於前端的推力沒有了那麼多的要求。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現在的入耳式耳機基本上肩負著以下幾個職責:1、隔絕外界噪音,2、提供裝飾作用,3、更佳的佩戴感,4、提供更好的音質。在這個基礎上,由於單元尺寸變大,前端的需求似乎就沒有當年直插式入耳那麼隨意,而且由於現在的前端機器設計也是在更小尺寸提供更大輸出功率,挑選一個“對的”前端也成了問題,也成了一件煩心事。我想在此基礎上提出第5點要求:匹配更多前端類機器,適應不同的用戶各種使用場景。

一起聊聊:天天動聽P2和入耳式耳機

其次,我們來看P2,這一耳機,基於的是平板單元,是否達到了其應有的預期,有是否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

平板單元是中頻密度更加優秀的單元,同時在技術發展中也完善了高頻和低頻的聲音表現,從各方面來說,在中低價位段,平板單元是性價比更高的選擇——而在高端價位,動圈結構在此價位消費者更喜歡的古典樂中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這不是我們討論的重點,P2是一箇中價位的平板耳機,恰好在其最合適的地方,我們便不需要考慮那麼多,研究明白P2就好。

我們首先來熟悉一下P2的設計,看起來是半封閉式的結構,表面蓋板似乎是阿思翠天琴座平頭塞系列的Lyra Nature一樣的點珠迷宮設計,可以很好的控制空氣流動,無需額外的開孔,讓整個產品看起來一體感更強。同時,配合整體銀色的設計以及銅紅色的耳機線,是一套充滿貴氣的組合,更人的視覺感受非常不錯,第一印象便是“低調奢華”,具有一種深沉的“精英感”。

耳機外殼裁剪延續了天天動聽低價位的一款T2Plus的設計,尤其是貼耳端幾乎是一比一切割,早在大邪神評測T2Plus的時候就提過這款外殼的設計非常人性,大多數朋友都可以很好的適配這款腔體,選擇好了合適尺寸的耳套可以很好的佩戴,這便是其很大的一個特色——從這些角度來看,P2外在的要求是非常合格的。

接下來便是聲音,P2搭載的平板單元依然維持了平板單元耳機本身的特點,即密度優秀的中頻以及相對不錯的高低頻。而在中價位的耳機面對了各種各樣的用戶,大家所喜愛的音樂風格千差萬別縱橫交錯,但是人耳作為熟知的頻段就是中頻,因此在這個價位的耳機往往有一種“得中頻得天下”的趨勢。事實上,在這一價位大邪神所推薦過的耳機大多數都有一個合格的中頻,有一些耳機比如弱水的平頭塞旗艦Maria,中頻並沒有達到我的要求,所以我最終也沒有寫過這款耳機。

強大的中頻解析需要依託強大的解碼能力,就算是不錯的中低頻也要有著前端功率保證。在大邪神煲機階段各種嘗試中,單聲道輸出功率在500mw左右的時候是聲音效果最讓人滿意的時候——是的,這個功率推開一般的30歐姆家用大耳都綽綽有餘,但卻讓這個這麼小的平板耳機剛剛合適,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是事實上這個功率下的P2有著不輸於封閉式大耳的聲場,有著足夠的下潛以及優秀的包圍感的低頻,高頻延展十分順滑且色彩感十足。

即使是小功率機器上,比如iPad Mini上,P2聲音也很不錯,中頻密度和解析彌補了中高頻的一些不足,總體聽感很舒服,而且很耐聽。我個人使用的是樂彼的L3pro,搭載著2.5平衡輸出,音色非常正確耐聽,聲場雖不如大功率輸出,但是已然在耳塞界算是上乘,總體看來,每次加一點推力都會有更好的效果。

因此可以認為,這款耳機適配了從便攜前端到臺式前端,而且潛力巨大,當在完整的推開下持續提升解碼能力,可以聽到更多的細節。在我看來,適配大部分機器多的玩家,另外如果有想要就此入燒平板耳機的朋友也可以選購,可以陪伴你很久。


一起聊聊:天天動聽P2和入耳式耳機


最後,關於如何選購P2,我是有著這樣的想法的,簡單聊兩句也算是交代一下為了這一目的翻看本文的一些讀者了。

第一,你的預算是多少,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第二,你是否本人喜好足夠廣泛且雜食,或者喜好足夠流行:正如之前所說,中頻在我認為是人耳最為熟悉的頻段,也是大部分音樂最遠與突出的頻段,因此大部分流行樂玩家對於中頻要求非常高,這樣像平板結構就是你最佳選擇之一;假如說你對與音樂和樂器的喜好很單一,那就得針對性的挑選耳機,一個適配性廣的耳機並不一定合適。諸如鋼琴愛好者可能更喜歡Final的Piano系列。

第三,前端情況。如果你擁有一定的前端設備並且準備入燒兩千元價位,那麼沒問題,這絕對是你的菜,你可以長期持有它,並且隨著更新換代送走很多前端設備。相反的,如果你並沒有一個像樣的前端,甚至不準備購入任何前端,我就不建議你選購這款耳機,處於對消費者和產品本身的尊重,這款耳機最好是在有前端的情況下選購,單純的為了休閒聽音的目的,同品牌T2Plus是相當優秀的選擇,且售價不高,很不錯的機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