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 薰 糖 燙 懶 ,油 酒 煙 醃 黴,他們為何能致癌?

鹹:胃癌

鹽似乎是“危險”的調料,吃得太鹹會導致胃黏膜屏障的慢性損傷,長時間會增加對致癌物質的易感性,導致胃癌發生。

口味偏鹹的人,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維生素C能幫助阻斷致癌物亞硝基化合物的合成。

燻:食管癌和胃癌

還有一個多月,夏天就要來了。這個季節,烤串是少不了的。燻烤類食物在製作中會產生大量的多環芳烴類物質,強致癌物苯並芘就是其中一種,它會造成細胞突變,容易引發如食管癌和胃癌等癌症。燻烤類的食物一定要少吃。

糖:乳腺癌和胰腺癌

瑞典科學家的一項研究,曾對8萬人進行了長達9年的跟蹤調查,發現過多攝入糖、甜飲料、果醬等會增加患胰腺癌的風險。

糖分過多會導致胰島素大量分泌,使胰島功能受損,成為誘發胰腺癌的潛在因素之一。

美國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大量糖的攝入可增加患乳腺癌以及癌症向肺部轉移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天糖的攝入量應控制在50克以內,最好不超過25克。

燙:食管癌、賁門癌

中國人吃飯,總是講究“趁熱吃”,但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佈的一項研究顯示,飲品溫度在65℃以上飲品(如咖啡、茶等)可能會引發食管癌。

根據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愛喝功夫茶、生滾粥的潮汕人,愛喝大碗燙粥的太行山區居民,常飲滾燙奶茶的新疆哈薩克人,都是食管癌、胃賁門癌的高發人群。

這是因為,過熱的食物會損傷食道黏膜,長期吃過燙的食物,黏膜反覆受到慢性損傷,就可能引發慢性炎症,進而增大癌變的可能性。

懶:快餐中亞硝酸鹽致癌

不少人懶得做飯,喜歡吃火腿、香腸等加工食品,有的人習慣在外就餐,這樣做很容易導致油鹽攝入超標, 帶來致癌風險。

還有人把上頓飯菜熱熱,湊合吃掉,但剩菜中的致癌物亞硝酸鹽。

建議大家吃飯要按時、定量,吃新鮮的食物,儘量不吃剩飯剩菜。除此之外,懶得運動也會增加癌症風險。

油:腸癌

油炸食品屬於一種高熱量食品,即便是“好油”炸出來的食物,也對人體有傷害。特別是反覆煎炸的油,其中的致癌物更多。

《NATURE》雜誌近日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肥胖、高脂肪及高熱量飲食是引發多種癌症的危險因素。

高脂飲食可驅動腸道幹細胞數量激增,使之進行無限期地繁殖,並且分化成為其他類型的細胞,易於引發腸道腫瘤。

酒:胃癌、肝癌、結腸癌

美國一份最新報告顯示,人們患胃癌的風險與飲酒量呈正相關:過量喝酒和肝癌密切相關;經常喝啤酒或其他含酒精飲料的人,結腸癌發病率高。

中國癌症基金會建議:男性飲酒每天不超過20~30克酒精,女性不超過10~15克。

煙:肺癌

吸菸致癌已經是世界共識。除了要戒菸外,做菜的油煙也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中國人的菜以煎、炒、炸等高溫烹調方式,這種做法很容易產生大量油煙,其中夾雜著不少烷烴類物質等致癌物,以及類似於PM2.5的可吸入顆粒物,不但影響皮膚,還會導致肺癌的可能。

大油炒菜的時候,一定要記得開窗、開排氣扇,儘量使用無油煙的綠色環保飲食方法。

醃:增加下腹部患癌幾率

美國癌症研究所與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聯合發表的報告顯示:食用培根等加工肉製品會提高下腹部癌變(如結直腸癌)的風險。而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製品,將會提高 18%的患下腹部癌症的風險。這些加工肉大都採用醃漬的方法制作。很多老一輩人都喜歡醃製食品,而實際上這類食物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硝酸鹽,會在胃內被轉變為亞硝酸鹽,然後與食物中的胺結合成亞硝酸胺, 具有極強的致癌性,會導致胃、腸、胰腺等消化器官癌變的幾率升高。當然也不用矯枉過正,偶爾吃幾次還是沒問題的。

黴:肝癌

發黴的食物當然沒有人會故意去吃。不過花生、玉米、大米、高粱等食物很容易受潮,進而被黴菌汙染,有時候不易被發現,特別是夏天的涼菜,有一些發黴也是肉眼無法辨別的。

這種情況下的食物,很可能有致癌作用的黴菌毒素,這種毒素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強的物質之一,與肝癌的關係極為密切。建議大家學會合理儲存食物,防止受潮黴變。

如何吃出健康,吃走癌症?

  1嫩脆蔬菜多生吃

  質地脆嫩可口的蔬菜不妨生吃,但是吃之前一定要洗乾淨,並細細咀嚼。

  如果是深綠色和橙黃色蔬菜則適當加熱有利於類胡蘿蔔素的吸收。特別是那些質地較為結實的蔬菜,生吃時其中的營養成分和保健成分難以充分釋放出來。

  2蔬菜:動物性蛋白=2:1

  美國癌症研究機構(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提出的原則,正餐食用至少三分之二的蔬菜類,而動物性蛋白最好不超過三分之一。

  吃蔬菜要多吃深色蔬果,因為蔬果類含有許多抗癌營養素。

  除了本身營養豐富外,它們也能幫助你維持健康的體重,而肥胖往往是許多癌症的因子。

  3粗糧每天都吃點

  粗糧最好安排在晚餐吃。正常人吃的頻率以兩天一次為宜,“三高”人士可一天兩次。

  粗細搭配1:1:2。研究發現,飲食搭配以6分粗糧、4分細糧最適宜。從營養學上講,與其單獨吃玉米、小米、大豆,不如將它們按 1:1:2 的比例混合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