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書法怎麼選擇字帖?

學習書法怎麼選擇字帖?作者:吉峰

常有人問,我學書法,是先學草書,還是先學隸書、先學楷書好呢?楷書法備,備具法則,所以一般認為先學楷書為好。還有人問,是學顏真卿的“顏體”好呢,還是學柳公權的“柳體”好呢?顏筋柳骨,可根據各人的喜歡來。自己喜歡的有興趣。不過有一點,我來說明一下。不要見異思遷,不然的話不是半途而廢,就是畫虎不成反累犬。

擇帖,也就是選擇字帖。學楷書,一般是選擇唐朝的楷書來作為範本。選擇唐代的書法,一般都選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顏真卿、柳宗元。這是為什麼?晉之前的書法是以“自然”為法,是以法外法為法;而唐代的書法是以晉代人的書法為法,是法內求法。所以說唐代的書法是以“法勝”,法是方法、是法則、是規矩。方法、法則、規矩成就了藝術,也為學習書法提供了入門的途徑。

擇帖的主要方法是要“取法乎上”。關於這一點,我在《學習書法要取法乎上》中曾說過了。現轉錄過來,供參考。鄭簠見宋珏的書法“其奇而悅之”,意思是鄭簠見到宋珏的八分(隸書)奇異就心生喜悅。這一喜悅,讓鄭簠一學就是20年,痴迷的程度,可想而知。其中辛苦,也不難想象。寫了這麼多年,鄭簠覺得不對了,越寫越沒有條理了,找不到路徑迷失方向了。從清周亮工《宋比玉臨董文敏各體十九首跋》:“ 比玉,人知其善分書,不知其行楷俱登峰造極。”來看,鄭簠起初選定宋珏來作為學習對象(範本),也不是沒有道理。只是沒有想到要到源頭去找“活水”。當知道沒有出路時,鄭簠改變了方法,他認為要從原本上下功夫。從漢碑學起,“溯流窮源”,從此,一片光明,“自得真古拙真奇怪之妙。” 任情肆意,神韻自足。

取法乎上,也就是起點要高。

擇帖的幾種情況:

1.“一見鍾情”,就是一見到某種字體的書法,就喜歡上了。喜歡就好。

2.“道是無情卻有情”,不想學可又有點放不下,想學可又提不起神來,又不願將全部精力花在“她”身上,主意不定。歐陽修學李邕的書法開始時就是這樣的。歐陽修想學李邕的書法,可又看不出李邕書法的好來。學學停停、寫寫放放。後來他轉念一想,如果李邕的書法不好,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人在學呢!於是他專注於李邕的書法,學了一段時間。結果他終於發現了李邕的書法“骨氣洞達,奕奕如有神力”,怪不得李陽冰稱他為"書中仙手",杜甫為他寫下了:"聲華當健筆,灑落富清制。"他也不無感慨地說:“及看之久,遂為他書少及者,得之最晚,好之尤篤。譬猶結交,其始也難,則其合也必久。”

3.“莫讓浮雲遮望眼。”王安石有首詩叫《登飛來峰》,其中有一句是“不畏浮雲遮望眼”。我借來用一下,為了行文適用,換了兩個字。擇帖中不要將“輕佻”當嫵媚、妍麗;將“浮滑”當流暢、嫻熟……。不然的話是字沒寫好,俗氣倒先佔上了。

……

所以說,學習書法選擇字帖要認真對待,有擇帖如擇友的說法,也就是這個意思。


學習書法怎麼選擇字帖?

學習書法怎麼選擇字帖?

學習書法怎麼選擇字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