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甄士隱的角度探尋紅樓夢的現實意義

《紅樓夢》裡到過太虛幻境的人不只有賈寶玉,還有一個便是甄士隱,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想找尋生命的現實意義是什麼?他還想見識一下那塊通靈寶玉,一僧一道滿足了他的要求,將通靈寶玉交給他看。看了以後,甄士隱還想多問幾句,而一僧一道認為天機不可洩露把玉搶過來就不再理他。

從甄士隱的角度探尋紅樓夢的現實意義

他們繼續向前走著,猛然看見一座大的牌坊,上面刻著兩句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作者之所以給他取名甄士隱其實是在暗示只有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是真的,其他的人和事都是假的,賈政,賈寶玉,賈鏈全是假的,作者就在“真”和“假”兩個字上做文章。

什麼是真,什麼是假,對於我們這些執迷不悟的常人來說就愛分辨是是非非、真真假假。然而對《紅樓夢》的作者來說,他經歷了從繁華到幻滅,真和假的又有什麼區別?我們常常把生命裡最假的事物當成真的,把生命裡最真的卻當成假的,權利、財富、情愛讓你執迷不悟的時候都是真的,當你看淡了以後就都變成假的。

從甄士隱的角度探尋紅樓夢的現實意義

“無為有處有還無”,有和無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老子曾經講過,一個杯子只有空和無才能盛水,如果它是滿的就根本裝不了水。同樣,一個房間可以容納很多人正是因為它是空的。

《紅樓夢》圍繞著兩個家族的故事發展,一個是甄家,一個是賈家,I與甄士隱相對的人便是賈雨村,作者將真事隱去,用假的故事書寫人生。小說裡面有一個甄寶玉,一個賈寶玉,這兩個人其實是同一個人。同樣,在我們的生命裡也有兩個“我”,一個是在人世間與大家做朋友,熱衷功名、富貴的我,另一個是隱藏在自己內心真正的”我”,這在紅樓夢裡是最常見的寫法。

從甄士隱的角度探尋紅樓夢的現實意義

甄士隱做完夢以後便開悟了,“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這副對聯點醒了他,就像我們在廟裡抽到的籤一樣讓人捉摸不定。甄士隱在夢中聽到關於林黛玉和賈寶玉前世的故事,一僧一道走過牌坊,他也想過去,可是他的人生還沒到領悟的階段,所以他是過不去的。所以甄士隱方舉步時忽聽一聲霹靂猶如山崩地陷,甄士隱大叫一聲驚醒了過來,只見烈日炎炎、芭蕉燃燃,在夢裡面山崩地陷,但是醒過來又看到陽光和芭蕉,夢境和現實交錯在一起。這時,小說裡地發生了文學性的轉折。

從甄士隱的角度探尋紅樓夢的現實意義

甄士隱看到奶媽抱著他的女兒過來,女兒長的這麼好,他感到無比欣慰。這個時候來了一僧一道,正是夢裡面他所遇到的那兩位神仙,但是在現實世界這一僧一道簡直就是一對乞丐,和尚道士蓬頭垢面、瘋瘋癲癲,他們對著甄士隱抱的女兒講:"施主,你抱著這個有命無運的累及爹孃之物作甚?這個女兒叫甄英蓮,這個女孩子一出場甄士隱的厄運就開始一幕接著一幕上演,先是士隱不小心丟了女兒,然後葫蘆廟裡失火將整條街都焚燒殆盡,甄士隱的全部家產化為烏有,所以甄士隱只能跑到太太的孃家居住。岳父封肅每天給他白眼使他飽受世間冷暖,他領悟到人生的空幻後來出家了。

從甄士隱的角度探尋紅樓夢的現實意義

我們經常講命運,命和運是兩個不同的事物,有人將命形容為汽車,有的人是豪華的進口汽車,有的人是普通的國產車,而將運比喻為道路,你雖然是奔馳可是總開在看客顛簸的路上這就是命好運不好,你是輛小破車總是開在坦途上這就是命不好運好。英蓮生在一個條件優越的家庭,父親甄士隱是一位衣食無憂的地方鄉紳,所以她命不錯,可惜運不好,一僧一道在點醒甄士隱,甄士隱當然沒有辦法去領悟,和尚說:舍我吧,舍我吧。甄士隱很不耐煩地抱著女兒走了,和尚指著他大笑,唸了四句詩。

嬌生慣養笑你痴,菱花空對雪澌澌

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

菱是香菱,雪是薛蟠,後來香菱被薛蟠買去做妾飽受折磨,事情還沒發生,詩是看不懂的暗示。這個隱喻好比之前的牌坊,人生不到那個關頭始終不會領悟,沒有經歷人生的領悟多半是假的,英蓮才三歲,但是那一句菱花空對雪澌澌已經交代了她的命運。

從甄士隱的角度探尋紅樓夢的現實意義

這有點像希臘的悲劇俄狄浦斯,俄狄浦斯出生時他的父王在神殿抽籤,預言他會殺父娶母,他的父王被嚇的魂不守舍,就把這個嬰兒丟在曠野,並派人將他殺死。可是殺手見嬰兒太可憐便下不去手,於是殺手仍將嬰兒丟在曠野,他相信嬰兒一定也會餓死的。幸運的是另外一位希臘國家的國王和王后他們年齡很大始終沒有兒子,他們也去神殿抽籤,簽上說:上天會送給你們一個兒子。於是國王派人去曠野尋找,有人聽見了俄狄浦斯的哭聲,就這樣俄狄浦斯非但沒有餓死反而又當上了王子。

王子長大以後十幾歲到神殿抽籤,神說他會殺父棄母,俄狄浦斯感覺和父母的關係十分融洽怎麼能做傷害父母的事,於是他便開始周遊列國決定一生不再見父母一面。最後,俄狄浦斯輾轉到了自己親生父親的國家,在路上遇到了自己的父親,兩人發生衝突殺死了他。接著,國家遇到大旱,他的親生母親發下佈告誰能夠破解神咒密語就嫁給誰為妻子,結果俄狄浦斯破解了就娶了他的母親。

從甄士隱的角度探尋紅樓夢的現實意義

這個故事在告訴我們,人怎麼繞都繞不開自身的宿命,無論你我怎樣逃都逃不掉註定的命運。《紅樓夢》的作者認為人活在迷夢當中,如果夢沒有醒便沒辦法知道夢的本質是什麼,我們用各種方法想去解釋夢,可是夢已經超越了理智可以達到的範圍。就像這句“菱花空對雪澌澌”一樣,一個三歲的女孩子的苦難命運已經被這句詩點透,可是她的父親並不知道這句詩的含義,即使大禍臨頭他還是很難看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