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新一代步兵戰車發展趨勢:雖設計理念不同,但整體方向一致

美俄新一代步兵戰車發展趨勢:雖設計理念不同,但整體方向一致

導讀:現代戰爭中,步兵戰車的作用日益突出。美、俄等軍事強國都裝備了大量的步兵戰車,並致力於研究新的步戰車平臺,注重其升級能力,以保證強大的戰鬥力。美國下一代步戰車NGCV計劃更加致力於數字化、信息化能力的提升,最終讓士兵未來能夠同時控制多輛機器人戰車,並用先進的網絡數據系統整合有人與無人車輛協同作戰。因此美陸軍考察了全球先進的CV90 MKⅣ、“山貓”KF41改進版以及“格里芬3型”步戰車,初步的研究方案已經得到了美陸軍高層的認可。俄羅斯新一代的T-15重型步兵戰車同樣裝備了大量的信息化設備,並融入數字式車載指揮信息系統,能夠實現統一指揮通信。作為新一代兩棲步戰車的代表,美國的“凱普藍”20與俄羅斯K-17除了具備兩棲作戰能力之外,還注重火力、火控、360度態勢感知與智能化能力的提升。

美國下一代步戰車——可選載人戰車(NGCV-OMFV)計劃

美國陸軍啟動的下一代步戰車(NGCV)—可選載人戰車(NGCV-OMFV)計劃,旨在取代M2布拉德利IFV。該平臺旨在提高整體殺傷力、戰術移動性、戰略部署性與士兵保護,最終讓士兵未來能夠同時控制多輛機器人戰車,並用先進的網絡數據系統整合有人與無人車輛協同作戰。

儘管最終由於參與競標的三家公司中,有兩家公司退出而終止該計劃,但初步研究方案為美國陸軍所認可,在此對該項目相關步戰車技術裝備進行梳理。

美俄新一代步兵戰車發展趨勢:雖設計理念不同,但整體方向一致

美國下一代步戰車——NGCV能力需求與規劃

為了能夠全球部署,美陸軍要求NGCV的總重量不超過37噸,能夠在不超過兩名乘員的情況下工作,載運至少六名士兵。並且NGCV還需具有足夠的尺寸、重量、架構、功率和冷卻能力,能作為運輸和電氣用途平臺,能夠滿足美軍各類裝甲車輛平臺改進需求。

美俄新一代步兵戰車發展趨勢:雖設計理念不同,但整體方向一致

NGCV允許將乘員組安置在發動機後面,獲得額外的裝甲防護,減少整個裝甲中的弱區數量。並對有人/無人模式切換、通信/戰場感知、防護等技術均有要求。

美俄新一代步兵戰車發展趨勢:雖設計理念不同,但整體方向一致

參與競標的步戰車方案主要包括英國BAE系統公司基於瑞典CV90 MKⅣ車體的升級改造方案,雷聲與萊茵金屬聯合推出的新戰車之王“山貓”(Lynx)KF41改進版,以及美國通用動力的“格里芬3型”(Griffin III)方案。

圖表1:三個競標方案步戰車主要性能參數

美俄新一代步兵戰車發展趨勢:雖設計理念不同,但整體方向一致

參與競標的三種步戰車除了重量、運載士兵數量、主炮等性能有所不同,其防護、火控系統等更是各具特色。

(一)CV90 MKⅣ型步戰車

CV90 MKⅣ型步戰車的特點之一在於其配備了主動車輛阻尼系統與新一代複合橡膠履帶,零部件都是3D打印部件。並採用了焊接的裝甲鋼,通過附加的模塊化裝甲以增強裝甲防護,還裝備了主動防護系統。

美俄新一代步兵戰車發展趨勢:雖設計理念不同,但整體方向一致

CV90 Mk IV型步戰車

CV90 MK4的動力系統包括斯堪尼亞公司生產的新型1000馬力發動機和升級型X300全自動變速箱,還採用了主動減震系統,具有良好的越野機動性。

該車還採用第四代北約通用汽車架構,有助於未來的技術升級。據稱就火力而言,CV90 MK4優於KF41。

就NGCV目前的要求而言,CV90尚需進一步在網絡、情報、指揮控制、計算機、光電傳感等方面做深度改進,整合現有技術,方能達到美國軍方的要求。

(二)“山貓”KF41改進型隱身步兵戰車

該步兵戰車的最大爬坡度為60°和最大側傾為30°。它能夠跨越2.5米寬的溝渠,涉水深度達到1.5米,並通過1米高的垂直障礙物。其沃坦機炮屬於外能源炮,可發射多種35毫米彈藥,具備對地和對空作戰能力。

美俄新一代步兵戰車發展趨勢:雖設計理念不同,但整體方向一致

“山貓”KF41步兵戰車

該型步戰車的突出特點在於隱身性好、防護能力強,並且高度模塊化。

  • 機關炮炮管加裝用於隔熱和冷卻的金屬護套,車體表面噴塗防紅外塗料,並採用移動偽裝系統,減少熱信號以及紅外、視覺和雷達特徵。
  • 車體和炮塔都由裝甲鋼焊接而成,內有防剝落襯層,外有模塊化附加裝甲,並且還可根據作戰需求繼續加厚裝甲。可選配硬殺傷主動防禦系統,對各種攻擊進行360°主動防護。
  • 基於高度模塊化設計理念,允許集成特殊任務套件以生成特定的變型車。
  • 全數字火控系統能夠使其在移動中準確命中3000米高的高速飛行目標,射速為每分鐘200發。

此外,“山貓”KF41步兵戰車還裝備了HSWL 256自動6速變速箱,能夠安全地移動、轉向和制動車輛。

(三)“格里芬3型”步戰車

“格里芬3型”採用通用動力ASCOD裝甲車的車體與底盤,整車90%以上零部件可保證美國本土生產。其最大行程500千米,可攀越0.6米高垂直牆,越壕寬2.1米,爬坡度60%。

美俄新一代步兵戰車發展趨勢:雖設計理念不同,但整體方向一致

“格里芬3型”步兵戰車

“格里芬3型”裝備的50毫米機關炮,配備了自動裝彈裝置,爆炸威力為25毫米機關炮彈的10倍,射程遠2倍。

美俄新一代步兵戰車發展趨勢:雖設計理念不同,但整體方向一致

美國“凱普藍”20新一代兩棲步兵戰車

“凱普藍”20新一代步兵戰車由美國聯合防務公司(FNSS)為滿足土耳其陸軍其他美帝友好國家的對下一代步兵戰車的需求而研發的新型步兵戰車,是目前少數具備兩棲作戰能力的步兵戰車之一。

美俄新一代步兵戰車發展趨勢:雖設計理念不同,但整體方向一致

“凱普藍”20新一代步兵戰車

“凱普藍”20車長6.5米,寬3.15米,高2米,功重比和最大公路速度也均明顯優於M2布拉德利IFV。其履帶有6個負重輪,對不同地形均具有良好的通過性,能適應不同天氣情況。其乘員為3人,可攜帶6名步兵。

美俄新一代步兵戰車發展趨勢:雖設計理念不同,但整體方向一致

此外,該步戰車還安裝了導航系統、360°態勢感知系統、裝甲透視系統、日光自適應室內照明系統、戰場管理系統、無線乘員對講系統和敵我識別系統。另外,其觀瞄裝置玻璃具備強光防護功能,可避免高強度光線損傷乘員視力。

俄羅斯新型重型步兵戰車——T-15

美俄新一代步兵戰車發展趨勢:雖設計理念不同,但整體方向一致

新型重型步兵戰車T-15

T-15重型步兵戰車於2018年首次公開亮相,以“阿瑪塔”坦克底盤為基礎,並將動力系統前置,全重約40噸。

該步戰車將主炮與反坦克導彈進行組合,大幅提高了突防能力、毀傷能力以及反裝甲打擊能力,還可以滿足一定的防空作戰要求。

美俄新一代步兵戰車發展趨勢:雖設計理念不同,但整體方向一致

T-15採用隔音隔熱的隔板將駕駛艙與動力艙隔開;配有3個潛望鏡,便於駕駛員向前方觀察;配有夜間駕駛儀,以便於夜間駕駛;採用新型T字型方向盤以減輕駕駛員的操控難度。

美俄新一代步兵戰車發展趨勢:雖設計理念不同,但整體方向一致

新版T-15重型步兵戰車主要組成示意圖

T-15步戰車裝備了大量的信息化設備,融入數字式車載指揮信息系統,能夠將全車各部分信息集成到統一的戰術環節指揮系統,並且用微型計算機對各種信息加以處理,以實現統一指揮通信,從而極大提升作戰能力。

此外,該步戰車還採用了先進的戰場感知、火控與主、被動防護系統。

美俄新一代步兵戰車發展趨勢:雖設計理念不同,但整體方向一致

據稱,T-15戰車整個炮塔和車身可抵禦14.5毫米機槍穿甲彈和部分小口徑炮彈的火力打擊,正面裝甲能抵禦部分反坦克火箭彈與30毫米機關炮的猛烈攻擊。其不僅能夠反制反坦克導彈,還能反制機載激光、電視、紅外製導的精確打擊彈藥。

T-15重型步兵戰車具有精準的火力打擊能力、強大的防護力和機動能力,是綜合作戰性能出色的步兵戰車,特別增強了在城市巷戰條件下的生存力,能夠彌補T-14坦克的諸多不足,為其保駕護航。

但T-15車重過大,已經超出了戰術運輸機的運輸範疇,不能進行空降作業,只能通過伊爾476、安124等戰略運輸機進行運輸,由此大幅限制了T-15的快速機動反應能力。

俄羅斯K-17“迴旋鏢”(Bumerang)兩棲輪式步兵戰車

美俄新一代步兵戰車發展趨勢:雖設計理念不同,但整體方向一致

K-17輪式步兵戰車

K-17輪式步兵戰車採用8乘8全新設計結構,加裝了水上推進器,車體前方設有攔水板,具備兩棲能力。其重25噸,可容納3名乘員和8名載員。

該步戰車採用YaMZ-780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為552馬力。其公路行駛速度為100公里/小時,水上行駛速度為12公里/小時,最大行駛距離為800公里。

  • 表面採用了模塊式附加裝甲,其車體可抵禦輕武器和炮彈碎片的攻擊,披掛的陶瓷裝甲,可抵禦14.5毫米穿甲彈和152毫米炮彈碎片;
  • 採用無人炮塔設計,配備由車長和炮長操控的遙控武器站(RCWS),該武器站集成了火控系統,可實現目標自動跟蹤和打擊;
  • 武器站上還裝有一門2A42式30毫米自動炮(雙路供彈)和PKTM型7.62毫米並列機槍的遙控武器站,炮塔兩側分別安裝2部雙聯裝“短號”-EM(Kornet)反坦克激光導彈發射裝置;
  • 配備了電子對抗系統、干擾器和激光警告系統。

此外,K-17還裝備了核生化(NBC)防護系統、夜視裝置、計算機火控系統和中央輪胎充放氣系統。其配備的攝像機,能夠為車內乘員提供360度視野。

K-17步兵戰車已經在“軍隊-2017”國際軍事技術論壇上首次進行了實彈射擊演示,原計劃於2018年底前完成初步試驗,詳情未見披露。

總結:通過對美俄新一代步戰車的裝備技術調研可知,美軍的下一代步戰車將趨向於輕型化坦克設計,無人炮塔與自動裝填機成為標配,主動防禦系統、新一代觀瞄成像系統與光電系統成為主流配置,戰場感知能力更強;俄羅斯的下一代步戰車則將採用通用化的底盤與無人炮塔設計,並強調重火力裝備、先進的戰場感知、火控與主、被動防護系統。儘管美、俄兩國的設計理念有些許不同,但都將引領著未來的步戰車沿著重裝甲防護、強火力攻擊、提升隱身性能的方向發展,同時也注重信息化與無人化能力的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