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未來格局如何演變,高頻低價還是高價低頻?


  • 如何看待東西方膳食營養補充劑的異同?
  • 保健品的未來格局將如何演變?
  • 怎麼看待產品利潤率演變?
  • 線上佔比如何演變?
  • 疫情期間,行業近期銷售如何?


近日湯臣倍健發深度報告、舉行線上行業專家電話會議及進行部分地區渠道調研。在與投資人及業內人士交流過程中,收到不少對行業發展及對企業發展的反饋及建議。


保健食品未來格局如何演變,高頻低價還是高價低頻?

五問:保健品行業發展


01、如何看待東西方膳食營養補充劑的異同?


歐美日等市場,膳食營養補充劑零售價格不高,但產品銷量確實很大,內在本質是食品,高頻次低單價;


但國內對保健品的認知發展仍未到成熟階段,把其本質理解為保健藥品,是高單價低頻次的消費模式。我們相信,隨者消費者市場的成熟,原本用於消費者教育的高額渠道毛利,會逐步下降,市場零售價也相應下降,但需求量應該還會增長。


02、保健品的未來格局將如何演變?


短期看份額朝頭部集中,長期看仍有不確定因素。


短期監管門檻的提高導致經營不規範的企業出清,經營規範的龍頭公司受益。譬如藥店渠道中准入門檻及監管門檻提高,預計藍帽子數量佔優、渠道關係良好且經營規範的龍頭公司集中度提升;


長期來看,若食品公司及藥品公司進入保健食品或功能性食品領域,行業格局有趨於分散的可能性。


03、怎麼看待產品利潤率演變?


成熟品類利潤率下降,逐步向快消化發展;專業性較強品類或仍能維持高盈利水平,產品力及服務力是關鍵。


保健食品未來格局如何演變,高頻低價還是高價低頻?

04、線上佔比如何演變?


在疫情衝擊下,線下渠道銷售受到影響,預計全年行業線上佔比仍會提升。長週期看,我們認為線上佔比到一定程度後會維持平穩水平,主要系線上獲客成本逐步提高、線上競爭加劇拉低利潤水平導致吸引力降低、對於專業化較高的產品仍需專業化渠道進行互動。


05、行業近期銷售如何?


線上銷售高增,直銷渠道恢復,藥店渠道動銷預計在Q3 恢復正常。


保健食品未來格局如何演變,高頻低價還是高價低頻?

關於三點交流反饋

(湯臣倍健的反饋)


企業需要積極重塑資本市場形象

在2010-2013年,行業高速增長,3年時間湯臣的市值上漲了5倍;


但2014-2016年在和投資者溝通的經營戰略戰術上不再清晰,業績增長不盡人意。儘管市場認可公司積極海外收購的戰略,也對益生菌品類充滿興趣和期望,但高估的投資額引發資本市場的爭議,最後LSG 項目大幅減值加大了市場疑慮。


雖然項目成敗或受到不可抗力的因素影響,但就結果來看投資者承擔了一部分損失,公司還需多種辦法改善資本市場形象和信任度,增加價值機構投資者。


提高快消化及專業化能力應對未來競爭

從交流反饋中看出,在成熟品類快消化道路上,企業需強化品牌、供應鏈及非藥渠道運營能力。即加強快消品領域的品牌渠道運營經驗,增強供應鏈積極響應消費者多變的需求。


此外,保健品傳統優勢是在藥店渠道,但非藥渠道崛起未來或對銷售產生影響,建議繼續加快步伐佈局非藥渠道;在專業化道路上,企業需繼續加強產品研發能力和服務能力;同時,公司需繼續加強科技驅動、數據驅動提高消費者粘性及復購率。


持續佔據消費者心智擴大市場份額

從日本和美國的發展經驗看,其保健品行業至今仍然非常分散,沒有一家企業份額超過10%,這與成熟市場一般消費品的行業集中度特點差異巨大。


一方面是保健品的核心賣點在成分,產品形態雷同,生產工藝雷同,產品功能感知較弱,在成熟品類中,消費者教育成熟後主要關心成分而非品牌,導致品牌忠誠度隨市場教育程度提高而降低。而保健品的成分來源眾多,對應功能的產品眾多,甚至實現同一功能的成分也眾多,並沒有一家公司能把所有成分來源、所有功能賣點全部把控,這給了很多細分領域公司機會。


從上看來,要在保健品領域持續做大,跳脫美日市場的份額魔咒,可能需要向行業外龍頭企業學習,首先是從功能分類出發,持續把握消費者最大需求的功能訴求,牢牢把握核心功能品類的產品地位,其次圍繞功能開發出具有足夠感知力的產品,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再次是持續做好消費者購買和售後體驗,最後是持續收購兼併。


聲明來源: 新浪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