彙報工作時被直接打斷:知道這些彙報步驟,讓你輕鬆做彙報

彙報工作時被直接打斷:知道這些彙報步驟,讓你輕鬆做彙報

一、不會彙報工作,會降低領導對你的期望值

在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中,艾米莉是《天橋》雜誌主編馬琳達的第二助手。馬琳達有多厲害呢,艾米莉是這樣對來面試的人說的:“只要跟著馬琳達一年,之後想去什麼雜誌社就可以去。”可想而知,馬琳達的能力有多強,當然對助手的要求也肯定很嚴格,因為艾米莉還說:“她們需要一個能適應這個高強度工作的員工。”

甚至在乘電梯時,有人看到馬琳達進來了,主動出來把電梯讓給她,順便還長呼一口氣。從這些中都能感覺到馬琳達是一個又牛又拽又難伺候的領導。

在電影剛開始,艾米莉接了一個電話,整個雜誌社都開始變得慌慌張張,有收拾東西的、有把拖鞋換成高跟鞋的、有化妝的等等。

原來是幫馬琳達預約的美容師椎間盤突出,本來9點才會到的馬琳達提前到了。

馬琳達見到艾米莉後說:“我不明白為什麼確認預約就這麼困難。”

艾米莉趕緊說:“對不起,馬琳達,我昨晚真的去確定預約了。”

還想繼續解釋的她,被馬琳達一句話打斷。

馬琳達說:“我對你無能的細節沒興趣。”

雖然在現實生活中,你的領導可能沒有馬琳達這麼嚴苛。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因為彙報工作方式不對,惹得老闆不開心或者是彙報被打斷的情況。

在《向上管理》中是這樣描述彙報工作的重要性的:彙報工作是“二八法則”的真實體現:彙報工作只佔了一個員工全部工作的20%,但是這20%的彙報卻決定了你80%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

彙報工作時被直接打斷:知道這些彙報步驟,讓你輕鬆做彙報

二、在職場中,為什麼有人選擇不彙報工作

除了上述中彙報方式錯誤之外,職場中,還有一種“彙報”就是不彙報,原因如下:

1.害怕見領導——“權威恐懼症”

李霖來公司三年了,勤勞又認真,能力也行,老闆交代的事情也能做好。但是感覺升職無望,老闆對她好像也印象不太好。李霖說,其實她自己知道是什麼原因,就是自己對領導有恐懼心理。

平時一見領導就躲,實在躲不過跟領導站一起都感覺很窒息。工作也是能不彙報就不彙報,實在沒辦法去彙報一次也是要麼語無倫次,毫無邏輯。要麼就是說的特別快,恨不得趕緊說完離開,但是領導卻完全反應不過來。

有一次彙報完,領導就跟她說:“你說了5分鐘,我完全不知道你說的什麼。”這更加增加了李霖對老闆彙報工作的恐懼。

“明明我工作做好了,也是我自己做的,整個過程也很清楚。為了彙報時順利一點,她還專門讓同事小貝幫忙,把小貝當成領導練習過。但是一到領導面前就變了樣,我知道沒必要害怕,但是我控制不住我自己。”李霖苦惱地說道。

李霖這種情況屬於“權威恐懼症”,即對有管理權力和批評權利的人很害怕。

2.自己的彙報方式跟領導喜歡的不同——“吸引力”法則

張超很喜歡現在的工作,也喜歡這個公司的文化價值觀。唯一受不了的就是他的上司。

張超是一個看重結果的人,他認為只要最後結果達到了,在過程中,只要不犯法、不損失公司的利益怎麼做都可以。

但是他的上司是一個小心謹慎的人,每次彙報工作,上司不僅要讓彙報進程、結果,還要對各種細節問清楚,因為他希望所有的事情、程序都是按流程的、都是合乎公司規定的。

有時當他知道張超沒有按流程做事時,還要訓張超。張超說:“每次彙報工作上司問細節時,他都快被上司逼瘋了。真的是因為喜歡這個工作、喜歡這個公司,不然真的可能會選擇辭職不幹呢。”

為了不跟上司起衝突,不被上司氣炸,張超選擇只在出現意外問題、需要上司幫忙和最後完成時跟上司彙報。其他情況都選擇不彙報。

李明博曾經提出過一個“身和床”的理論,他認為,適應公司、適應領導是一個下屬必須懂得的道理,而且有必要改變自己。

張超應該要明白這兩個道理。

首先,公司任命的領導是為了創造業績的,不是為了你喜歡的。所以,你要尊重公司的決定,尊重領導。當然,也就要尊重領導喜歡的工作彙報方式。

再次,在職場中,領導除了作為你的上司、你的同事,他還是你未來的資源和朋友。跟領導搞好關係,在你升職加薪甚至跳槽的路上,領導都會是一個很好的資源。

“吸引力法則”中說:你只能吸引和你相似的人。反過來也一個道理,人會選擇那個跟自己相似的人。如果兩個人正在競爭一個崗位,其他情況都旗鼓相當的時候,很多領導都會傾向於選擇那個跟自己像的人。

3.領導說沒有重要的事不用跟他彙報

王總在出差前,告訴自己的秘書小陳說:“我這次出差要辦的事很重要,要是沒什麼重要的事,不要找我。”

而小陳也算是一個合格的秘書,不誇張地說,她和王總的默契程度跟《王牌對王牌》中沈騰和賈玲的默契程度有的一拼。

今天,負責採購給員工新年禮物的劉姐找到小陳問:“王總什麼時候回來,需要他看一下采購預算表。”

小陳想,這自己可做不了主。於是給王總打電話,但是電話不通。

劉姐又問:“你知道大概多久能回來嗎?”

小陳答:“需要10天左右吧。”

劉姐又說:“那等王總回來批來不及吧。是這樣,我給每個人預算的標準是500,而且去年也是500,小陳你跟王總默契那麼好,你覺得王總會批嗎?”

小陳覺得去年也是500,這新年馬上就到了,王總又聯繫不上,劉姐又著急,就說:“我覺得也應該會批吧。”

聽了小陳的話,劉姐更加覺得王總會批,於是放下預算表走了。

王總回來聽說這件事後非常生氣,問:“小陳為什麼自作主張。”原來是劉姐已經開始按每個人500的標準採購了,而今年公司的效益不太好,王總本來想出差回來後跟大家說一下這件事,今年降低一點採購標準,誰知道就被小陳提前“做主”了。

雖然領導說過,沒有重要的事不用跟他彙報,但是這個重要不重要不是由你說了算,是由領導說了算。

而且,很多時候,因為員工和領導所在位置的不同。對於很多事情,員工可能只看到了點,領導看到的是面,就會導致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對於判定事情的嚴重程度也不同。

三、在職場中,如何正確彙報工作

用正確的方式彙報工作如此重要,那應該怎麼正確彙報工作呢?

日常彙報工作的5個步驟:

彙報工作時被直接打斷:知道這些彙報步驟,讓你輕鬆做彙報

第一步:充分準備

充分準備包括

(1)彙報的目的:

一般情況彙報有3個目的:讓領導瞭解工作的進展;找領導幫忙獲得其他部門的協助;讓領導作出決策和指導;讓領導同意自己的看法和要求。

在彙報前,一定要問問自己“我的目的是什麼”。以及在整個彙報中,都要牢記這個目的,不能被帶跑偏。

(2)準備應答:

想一想,對於這件事領導想知道什麼?領導可能會問什麼?關於事情中涉及到的人、人數、時間、事件你是不是很清楚。

(3)準備思路

我們都看過那個把沙、石頭和水裝到桶裡的遊戲。先裝石頭,再裝沙,再裝水可以裝下,但反過來就不能達到同樣的目的。

彙報工作也一樣,不一樣的彙報思路可能會得到不一樣的結果。

(4)準備建議:

公司僱你是為了解決問題,不是製造問題的。所以,有問題要帶著解決方法去,而不只是稱述遇到的問題。

銷售經理小張想要跟領導請求降低團隊的季度銷售指標。因為他們團隊一共四個人,一個家裡有點事,至少需要一星期才能回來;一個在休產假;而現在在的兩個人還有一個是剛轉正的實習生。對於之前的指標實在完不成啊。

以這件事為例,小張在跟領導彙報前應該怎麼充分準備呢?

彙報目的:讓領導同意降低季度銷售指標的請求

準備應答:你們現在的指標是多少?為什麼要降低指標?想要的預期指標是多少?這個預期指標是怎麼算的?

準備思路:直接跟領導彙報降指標領導肯定是不會同意的。所以,可以先跟領導反應團隊情況,打感情牌。再建議領導招新人或者降低指標。對於現在這麼難招人,而且招的新人很多又都是新手,都需要慢慢積累、重新培訓。所以,領導多半會選擇先降低指標。

準備建議:招新人或者降低指標以及想要的指標區間是多少。


第二步:呈現結果

在呈現結果時要遵循幾個要求:

(1)在彙報時要用“PREP”法

在《靠譜:頂尖諮詢師教你的工作基本功》中說“PREP法”是一種“先講結論”方法

PREP是有四個單詞的首字母組成,它們分別是:

POINT——結論

REASON——依據

EXAMPLE——具體事件

POINT——重申結論後結束

領導只在意最後的事情有沒有達到想要的結果。即便是他對你完成的過程感興趣,也一定是在聽到結果之後再彙報的。

(2)儘量簡潔,平時訓練自己用三句話總結要說的內容,且把時間最好控制在一分鐘。

把自己要彙報的內容總結為三句話:比如第一項是XX,第二項是XX,第三項是XX。再比如,如果要彙報調查到的消費人群數據,可以說,在XX階段,總消費人群XX,其中男性佔XX,女性佔XX。

很多人說:為什麼我只說了10分鐘,領導就把我轟出來了。但是你應該想想,一個領導每天有多少人跟他彙報。一天他的多少時間都是用來了聽彙報。

假設每天有10個人跟他彙報,每個人10分鐘,也得100分鐘。你是在你工作的8小時彙報只佔了10份分鐘,領導工作的8小時聽彙報聽了差不多兩個小時。而且領導的事情還比你多,不把你轟出來轟誰呢。

(3)有數字的話,用數字說話

比如,在電梯碰到老闆,老闆問你:“工作完成的怎麼樣?”

如果你回答:“還行。”這就不僅沒給老闆留下什麼印象,而且也沒彙報清楚

你應該回答說:“這個月目標招5個人,已經招夠4個,還有兩個人已經約好面試時間了。”

彙報的時候,用數字比文字更直觀,更能使人好理解,也更有震撼力和說服力。

第三步:應對變化,處理異議

在彙報完,可能領導對你彙報的事產生不好的情緒或者是不同意你的建議。

如果領導聽你彙報後有不好的情緒,沒法給出你指導。你可以說“領導我一會再來”然後選擇退出去。

如果領導不同意你的建議,你要學會使用“價值法則”:即說出你的想法和方案的價值所在。比如,用你的方法可以節省多少人力財力,或者是可以多創造多少價值。

當然,可能領導不能一下子接受你的建議,這時候可以用用“登門檻效應”:要讓他人接受一個很大的、甚至是很難的要求時,最好先讓他接受一個小一點的要求。一旦他接受了這個小的要求,他就比較容易接受更高的要求。

也就是說對於你的意見要讓上司一點點認同你。

小王對於怎麼提高客戶回購率有著跟領導不同的看法。但是領導不同意小王的做法。小王也不急,領導不同意他就走了。

但是他每次彙報或者開會的時候,總是先肯定領導的看法,然後再加進去一點自己的看法,然後問領導:“這樣可以嗎?”領導覺得挺好就接受了。

慢慢地,小王不斷加入自己的看法。到最後的時候,領導決定把以前的看法和小王的看法合併,而小王的看法在整個方案中佔70%。

如果是你的工作出了錯,一定要先認錯——再重複領導的意見——再表明自己改正的態度。


第四步:獲取指導

彙報完工作,你可以說:“您看這樣做可以嗎?”、“對於這件事,您有什麼建議嗎?”“這個進度可以嗎?”

這樣說,一方面是告訴領導你彙報完了,另一方面是如果領導有更好的建議或者方法也能及時調整方案。

而且在領導說了自己的意見後,一定要整合一遍或者重複一遍。重複的目的一是為了以防兩個人的理解不同產生誤導。二是聽一遍你未必都能記得住,如果你落掉了什麼內容,領導也能及時提醒你。

第五步:達成共識

不管你是出於進度、還是尋求指導,最終的目的是要跟領導達成共識。如果沒有達成共識,就不算是一次成功的彙報。

結尾

在職場中,學會正確地彙報工作,會讓自己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透明”變成一個人見人愛的職場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