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嗎


你相信“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嗎

第二天需要值班,8:00——12:00,大張自告奮勇地說:中午我做飯,讓你一回來就吃上熱乎乎的豐盛的午餐。我懷疑地說:你做?大張自信滿滿地說:相信我。

中午,我一進門,大張就迎了過來,有些沮喪地說:沒做成功。

我一看,餐桌上兩大盤菜,左邊一盤菜花,右邊一盤還是菜花,都用水焯過了,上面淋了一些麻醬,沒有調勻,並且每塊菜花都很“碩大”,三口絕對吃不完。我夾起一個咬了一下,馬上就吐了出來。這是放了多少鹽呀!

大張不好意思地說:本來想做三個菜,我沒想到一個菜花會這麼多,就沒再做其他的。麻醬裡沒放鹽,直接灑菜花上了,可能沒調勻,你吃的那口應該正好有鹽。看你做菜那麼簡單,我以為我看會了。

記不得是什麼時候了,我讓大張幫忙做飯,奶奶不滿地說,孩子還小,別燙著她,做飯有什麼學的呀,大了就會了。

現在倒是大了,可做飯這件事,並沒有因為大了,就會了。

你相信“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嗎


“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可以說是老人的傳統理念。

老人這樣說,一是真心疼孩子,二是自恃過來人。自己養的孩子,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之人,但踏實本分,也算是一種成功,所以以過來人身份告訴你他們的經驗。

但是大部分事情,小時候不好,若無人管束,長大也基本好不到哪兒去。

可以說,任何習慣的養成,知識,技能的學習,如果不從小學起,不經過個人努力,長大後是不可能自然而然就會,就好的。

有一個學生,小小課桌上永遠是一大堆的東西。上課時,其他同學都能很快地拿出需要的東西,只有他每次找很久還不一定找到。寫作業時,也是直接把本子放在那一堆東西上。可想而知,在那一堆高低不平的桌面上寫出的作業,質量會是怎樣的。幾乎每個老師都說過他,也都幫他整理過,但直到高中畢業,他的桌面也沒有改變。

而他的前桌霞,桌面永遠非常整潔,每個人都是相同的空間,唯獨她的感覺比別人的要大,桌子上小書架上的書,從來都是高低有序。霞曾說,父母要求她從小整理自己的書桌,收拾自己的房間,後到要求她負責全家的衛生。

你相信“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嗎

其實,收拾房間,不是單純地收拾房間,這個過程可以培養孩子整理的意識,可以讓孩子做事有條理,進而學會對時間的有效管理。

“孩子還小”,是個特別好的縱容孩子懶散不上進,放肆沒規矩的藉口,“長大就好了”,卻是縱容自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理由。

我們如果以“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為理念,在孩子養育過程中,就會對他們的自私、放縱、任性懈怠等消極的特性視而不見或無限縱容。

一次去發小豔家,正遇到她弟弟跟父母嚷,我當時立馬想到一個詞:歇斯底里。也許是從小就比較熟,他並沒有因為我的到來,有絲毫的難堪,甚至沒有降低聲音的分貝。豔恨恨地說,從小就慣著,我媽說什麼“樹大自直。”“小時淘的,大了都是好的。”還說大了就好了,現在大了,不還是這德行?

從小就這樣,沒有人去約束,自己沒改變,大了怎麼就會好呢?

你相信“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嗎


小時候跟長輩說話沒大沒小,長大了可能依然如故;小時候不好好學,貪玩逃學,長大後,也很難坐下來靜靜地讀書。大人們一直說“他們長大懂事就好了”,不過是一種美好的願望罷了。

但,也不是沒可能改變,前提是在這個過程中,有父母的約束,有學校教育的規範,有自我的進步。如果沒有這些,小時什麼樣,大了只會更嚴重。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從小培養孩子好的習慣,一定要給孩子正確的指引,絕對不能有“孩子還小,長大就好”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