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特級教師、陝西好校長李進寶:家長來個“檢索” 孩子更有“方向”

李進寶

省特級教師、陝西好校長李進寶:家長來個“檢索”  孩子更有“方向”

李進寶,商洛市小學校長、黨支部書記。投身教育32年,堅持推行文化管理,受到北京電視臺和《教育家》雜誌專訪,曾被陝西傳媒網、陝西日報、三秦都市報“改革開放40年陝西教育百強榜”評選為“陝西好校長”,被陝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特級教師”稱號。

小學復學時間已經確定,離返校具體時間不足一週。我們看到的是,老師提前一週全部在校上班,一邊繼續進行著線上教學,一邊緊鑼密鼓地全面清掃衛生、參加多重培訓和反覆模擬演練,努力做好迎接孩子們返校的準備,但同時我們聽到更多的是來自於家庭方面的一些信息,有的為開學興奮,有的為疫情擔心,還有的家長放鬆了自己,放縱了孩子,有的甚至連孩子的健康信息都不能堅持正常報送,對老師的反覆聯繫置之不理……做為一名小學教育工作者,在抗疫的壓力之下,牽掛最多的還是孩子的健康如何保證?孩子如何有序返校?如何順利恢復和適應常態?如何更好更全面的發展?我建議,在孩子復學返校之際,家長不妨來個“檢索”,讓孩子的發展更有“方向”。

檢索家庭氛圍,讓孩子空間更加溫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同樣需要教育和成長的氛圍。線上教學是一種特有的學習方式,是一種挑戰,但也是非常好的實踐和鍛鍊的機會。家長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空間,準備好學習設備,更重要是保證有一個最好的學習環境和良好的家庭氛圍。家長有榜樣,哥姐有示範,弟妹不干擾,多關注,多肯定,多激勵,多指導,讓孩子始終充滿激情,那是最好的。外面早已春暖花開,可是聽說有的家庭卻充滿“陰霾”,這是非常可怕的!創造一個溫馨的空間和環境,對於孩子的在線學習、返校適應以及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應成為家庭的重要責任。

檢索家長管理,讓孩子溝通更加順暢。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管理方式也是家庭氛圍的具體體現。壓制型管理可能會阻斷親子關係,會讓孩子失去溝通的機會,時間長了就不願意和大人交流;爭勝型管理總想以強勢坐上風,很可能贏得了當時,贏不了長久,說不定最後還會在孩子面前敗得一塌糊塗;寵養型管理會給孩子過多享受,孩子吃不了苦,缺乏大局,不能擔當;放任型管理,任其自生自滅,孩子會逐漸失去人生目標和追求;替代型管理可能會給孩子養成惰性,會讓孩子生活不能自理;個別“甩包袱型”的家長,總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這種認識是有嚴重偏頗的,其實家庭是個體教育,是“根”的教育,重在積澱,學校是集體教育,重在薰陶,總之我們都是在盡“為國育人”之責,需要彼此共擔共進。如果父母今天總想把孩子當包袱甩,將來自己完全有可能成為孩子甩的包袱。因為教育是相互感染、實踐影響、形成人格和價值觀的過程。重視和改進家長管理方式,陪伴孩子一起成長,才是最佳的選擇。

檢索孩子興趣,讓孩子發展更加持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體現的是孩子的自主選擇,興趣也最有可能成為孩子終身發展的重要路徑。我們學校提出的教學質量觀 “身心健康是基礎、興趣喚醒是關鍵、習慣養成是核心、全面發展是目標”中,把興趣作為關鍵提出來,可見它的重要性。我們在線上教學的時候,除了防疫知識的宣傳和教材內容的教學之外,也非常注重組織有效的活動,引領孩子的興趣與發展,目的就是讓孩子們能在居家學習的過程中,同時促進參與性、發揮想象力、提升實踐力、收穫自我教育力。我們學校把素質教育目標具體化,其中就提到“能讀一本好書、能寫一手好字、能畫一幅漂亮畫、能辦一張優質報、能鍛鍊一項健身技能、能養成一身好習慣”等要求,有許多家長認為聽課是學習,做作業是學習,老師佈置的讀書、練字、繪畫、手抄報會、參加主題活動等對學生成績產生影響。其實這些方式才是激發孩子愛學習、會學習、靜心學習、自主學習、提升綜合能力的重要渠道,是孩子持續健康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因為小學教育就是打基礎,而不是出精品!

檢索孩子責任,讓孩子基礎更加堅實。

現實中個別只追求孩子成績的家庭,往往讓孩子得不到全面健康的發展。孩子的責任一定要在家長的長期引導和影響之下,促進做人有底線,做事有態度,有過程,有細節,能夠提升技能,能夠收穫成長,來不得半點馬虎。加強責任教育,培養孩子的責任心,這才是真正為孩子成長打基礎,才是真正為孩子終身發展服務,才是真正為“為國育人”做貢獻,因為這才是“根”的事業,是每一個家庭都要做好的重大工程。

檢索孩子心理,讓孩子身心更加健康。

在學校,我肯強調這樣一個觀點:教育教學的背後必須有心理學的有效支撐,否則我們的工作針對性不強,過程性不對等,教育教學的效果也會打折扣。這是對於教育工作者而言的,強調在教育教學中要重視研究學生的心理,提升工作的效率。同樣,在家庭教育之中,追求知識和成績的同時,千萬不能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績落後,可以補上;身體不佳,可以鍛鍊;但有時候孩子心理一旦失衡,出了問題,卻是溝壑難填!現在我要說的是,面對這場疫情,面對長時間居家線上學習的方式,家長一定要注意觀察,注意溝通,注意指導和幫助,讓孩子走出現有的心理困境,幫助孩子進行心理矯正,以健康快樂的心態正確理解疫情造成的人間隔閡,儘快適應返校後新的生活,這比成績重要幾千倍幾萬倍!

檢索孩子習慣,讓孩子發展更加全面。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習慣培養,重在薰陶。我經常強調“習慣即財富”這句話。我們學校提出的學生基本素養,也是學生的培養目標是:“我們要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知書達理的小精靈、誠信守規的好兒童、健康向善的好少年、有責任心的小公民。”就是看到了學生的共性發展需要,看到了家庭教育的誤區,想給社會教育加把力,真正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上盡好我們的職責,而且要努力做到最好,引領家庭和社會。作為家庭,這些工作也都要從小的細節上、習慣養成上抓起,與家庭文化繼承緊密結合,與學校文化管理搞好配合,與傳統文化傳承相互滲透。我之所以提出“上學就是帶著家庭教養,接受學校培養,全面提升素養”這一觀點,就是為了強調要讓良好的習慣伴隨孩子的一生,這是做教育的每一個人的重要責任。當前開學,家長必須強化好孩子防疫自護技能與習慣,要加強管理,保證孩子在家吃好飯,不在路邊攤點亂買零食,切實保證孩子按照錯時規定上學,不在校門口聚焦,更要防止孩子不堅持正確戴口罩,或者把口罩當玩物、近距離交往、扎堆玩耍、摸爬滾打不講衛生等情況發生。學生在家呆的太久,如果每家放出一個“神獸”,在集體場合可能不亞於“大鬧天宮”!因為集體教育本身就有聚集的特性,我們必須都來多多操心,多多引導,強化教育,形成技能,促成習慣,確保孩子健康和安全,同時收穫全面的成長。

在開學之際,建議家長來個檢索,特別是利用疫情防控這個不凡的經歷和資源,通過教育和引導,並和孩子一起履好職與責,分清公與私,掂清輕與重,融入家與國,讓孩子的成長道路越走越寬,而且形成永恆的記憶,收穫最好的人生財富。

編輯:王波

《陝西教育》(綜合)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綜合性教育類月刊。欄目設置見置頂文章,發表不收取任何費用,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