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器營的故事,你知道嗎?

火器營是北京10號線上的一站,每次地鐵經過,看到這個名字,你有沒有想了解一下它的故事。今天帶你瞭解一下北京這個老地方—火器營。

火器營從名字就可得知,這個地方是之前火器營軍隊所在地。說到火器,從明朝起,就已經引進了火器。1522年(明嘉靖元年),明軍在廣東沿海的西草灣一帶繳獲了兩艘為非作歹的葡萄牙船,接觸到了先進的火繩槍,但沒有立即進行仿製。1548年(明嘉靖二十七年),沿海駐軍又在雙嶼島之戰中擊敗了一股海盜,在戰利品中同時發現了日本人與葡萄牙人制造的火繩槍,並察覺日本人的槍械比葡萄牙人的更加精良。因此,明朝專門製造兵器的有關部門便開始仿製日式火繩槍。明朝人步日本人的後塵成功仿製了火繩槍。這種槍打得比較準,甚至能將天上飛翔的小鳥打下來,故被稱之為“鳥銃”;又因其彎形的木製槍托好像鳥喙,所以也叫“鳥嘴銃”。明朝時期仿造了多種槍支,在火器製造和槍支使用上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火器營的故事,你知道嗎?

鳥銃

打清朝起,清政府閉關鎖國,火器的技術也逐漸遺失。當時的清政府重視水軍,在廣東、浙江、福建沿海一帶召募熟悉水性的青年,組建了一支青龍水師,後來在靖海侯施琅的帶領下收復了臺灣。

乾隆年間,水師北撤,據傳說來言,跟史上大貪官和珅還有關係。和珅和當時的水師統領馬尼善不和,像乾隆進言,馬尼善擁兵自重,意圖謀反,建議裁撤水師編制。 涉及軍機大師,乾隆也沒有輕言相信,後來和珅設計,陷害馬尼善,在部隊演練中提前安排在乾隆旁邊的柱子安排了彈孔。待到演練中火槍一響,和珅大喊有刺客,立柱上有彈孔為證,趁機促使乾隆砍了馬尼善腦袋。之後為了避免水師譁變,將水師和京中八旗子弟兵混合,在京西藍靛廠組建了火器營。

火器營兵有鳥槍護軍與炮甲兩種,額定滿洲、蒙古每佐領下鳥槍護軍六人,炮甲一人,分內外二營操演,在城內的為內火器營,分槍、炮兩營,在城外的為外火器營,專習鳥槍。內外二營,共有鳥槍護軍五千二百多人(內有護軍校、藍翎長、隊長各一百二十人,並有筆帖式十六人掌文移出入即軍隊調動記錄),炮甲八百八十人,養育兵一千六百五十人(備補充鳥槍護軍),三種兵總數是七千八百多人。內外火器營分別定時訓練,除操演槍、炮之外,並操演步射、騎射及各項技藝,外火器營新建後原內火器營的鳥槍護軍由內城遷往現火器營地區。

火器營的故事,你知道嗎?

清朝火器營舊照

外火器營在全盛時期營盤內住有官兵及隨軍家眷共計15000人,兼朝廷對八旗官兵施行恩養政策,他們的收入十分可觀,當然也帶動了火器營周邊的商業發展。鎮上的西頂廟,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和四月初一至十五各有半個月的廟會。每逢廟會時,火器營的南門外街上就像城裡一樣熱鬧。旗人強大的購買力吸引不少山東、山西和附近十餘村的商人、小販雲集營房內外,使藍靛廠的集市更加紅火。

因為清朝火器營以滿族人為主,這裡也留下了相對完整了滿族文化,在1985年,火器營便有了北京市唯一一處的滿族文化站,正是這個文化站,讓旗營文化的火種得以保存。

現在外火器舊址,營區的周邊界,主體街道,極少部分的老營房遺址尚存,最為顯赫的是永山宅院,今為小學校。整座宅院由兩部分組成,進大宅門,迎面為磚雕影壁。此時路分左右,達東西兩院。進屏風門,西院有北房正廳五間,南房七間,房間建築前廊後廈,院中寬闊。東院前半部南北各有正房,倒座五間,獨西牆外有衚衕一條,通宅第後院,院之北郊有房十五間,多為僕人、庫房作用。整個宅院有人物園林彩繪近三十幅,其色調鮮豔,形象逼真。這座宅院也是火器營歷經百年後留下的珍貴財產之一。

火器營的故事,你知道嗎?

舊址上的空軍指揮學院

現如今的火器營,隨著北京市政府的規劃建設,火器營舊址經過幾十年的演變,北部成為空軍指揮學院的院址,南部成為居民社區。走在這裡,雖然感覺平常,但耐下心來,感受歷史留下來的積澱,細細品味火器營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