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上刺刀”——炮兵某部大口徑火炮老山作戰直瞄半直瞄射擊

我們在老山前線作戰中,發揚炮兵近戰殲敵的戰法,在組織使用小口徑火炮對敵直射、超直射的同時,還組織炮46團7連的5門130加農炮前出,對敵前沿工事、直瞄火器、屯兵洞、指揮所等進行了半直瞄射擊。僅三個多月時間就斃敵140餘人,擊毀各種火炮近20門、火力點10餘個、指揮所1個、觀察所2個、工事20餘個、屯兵洞4個,有效地打擊了敵人。該連有37人榮立戰功;一個班、一個排榮立三等或二等功;二個班和全連榮立集體一等功。

戰後,炮兵第46團7連被成都軍區授予“英雄神炮連”榮譽稱號。

為什麼在老山地區作戰中能以大口徑火炮進行直瞄半直瞄射擊呢?除了參戰官兵具有敢於戰勝敵人、勇於“大炮上剌刀”的大無畏精神外,老山地區特殊的地形條件,也為實施這種特殊的戰法提供了可能。下面結合我們作戰的實踐,介紹一下當年大口徑火炮直瞄射擊的有關情況。

一、大口徑火炮半直瞄射擊是特定條件下制敵的有效措施

用大口徑火炮半直瞄射擊,是在作戰實踐過程中提出來的,由於老山戰場特定的作戰條件,對我們的作戰方法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初戰時,我們按一般戰術原則組織炮兵的火力,暴露出了對敵前沿直射火器壓制不力的薄弱環節。如在接防不久的6月初,我前沿步兵經常遭敵直射火器射擊。6月9日,我們曾用2個炮兵營的火力對漢陽、395高地附近敵直射火器進行壓制,均因地形條件限制,未取得良好的射擊效果。根據這一情況,我們在作戰過程中,迅速採取措施,確定了以直瞄、半直瞄射擊對敵實施“火力拔點”的戰法,重點炮擊與“火力拔點”相結合。除組織火炮用間瞄破壞射擊殲敵外,還用半直瞄射擊破壞敵工事、屯兵洞,以小的消耗取得了大的戰果。實戰證明,大口徑火炮半直瞄射擊是特定條件下制敵的有效措施。

一是從戰區地理條件看,提供了大口徑火炮半直瞄射擊的可能性。老山戰場,位於熱帶山嶽叢林地區、山峰重迭、溝壑縱橫,林密草高。加之氣候多變,晴雨無常,霧霾時聚時散,致使炮兵觀察死角多,射擊死界大,能見度差,對發揮炮兵火力,觀察和修正射擊都帶來較大困難。但是,山嶽叢林地作戰,敵我陣地犬牙交錯,在我淺近縱深內有可俯瞰敵陣地的地形,便於選擇配置火炮,不僅可用小口徑火炮直瞄、半直瞄射擊,而且提供了大口徑火炮半直瞄殲敵的有利條件。不失時機的利用這些有利條件,就能夠置敵於極大的威脅之下,爭取戰場的主動權。

二是從敵軍戰術特點看,具有用大口徑火炮半直瞄射擊的必要性。在山嶽叢林作戰,敵慣於用小分隊偷襲,戰術隊形配置隱蔽,小口徑火炮數量多,使用靈活,點多面散;工事多是利用溶洞,石縫改造修築,有的火器有三至四個發射位置,尤其前沿直射火器,對預定地界標定射擊,對我造成較大威脅。如在211高地,敵對我接近高地的暴露地段,採取了預先標定,利用小炮、高機火力封鎖的辦法,無論晝夜,有動靜,立即射擊,對我前沿步兵和前運後送的人員造成很大的威脅,而我間瞄火炮對其集中射擊效果較差,對前沿直射火器、工事壓制效果更差。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採取以直射對直射、以分散對分散的戰法,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靈活地對敵直射火器造成較大威脅,使敵防不勝防,處於被動的態勢。7月份以後,當我們大量使用直瞄、半直瞄射擊後,敵前沿火炮工事、火力點普遍遭我破壞。如小青山的敵6門直射火炮工事,有的被我摧毀2~3次,有的火炮被我炸燬,致敵無法及時修復,不得不採取封堵洞口的辦法避我打擊。

三是從我炮兵陣地配置看,存在著用大口徑火炮半直瞄射擊的迫切性。由於山嶽叢林地形複雜、路少質差。因而,大口徑火炮配置受地幅所限,只能沿幾條主要公路選擇。而這些地域射擊條件往往受到各種限制,有的地方觀察死角多,有的地方射擊死界大,火力難以全面控制目標區域。我們用少量大口徑火炮實施半直瞄射擊,有效地加強了主要方向和重要地段的火力,彌補了間瞄射擊火力的不足。如在粉碎敵“M2”進攻作戰中,擔任半直瞄射擊的炮兵第46團7連,充分利用抵近觀察,火力反應快,射擊死界小的有利條件,對544高地和211高地之敵直射火器、有生力量等目標發射200餘發炮彈,有效地壓制了敵直射火器和火力點,為支援步兵打退敵11次進攻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大口徑火炮半直瞄射擊可以充分發揮大口徑火炮的優勢

小口徑火炮雖具有輕便、靈活、使用方便等特點。但射程近,炮彈威力小,處於敵直射火器的威脅之下。使用大口徑火炮半直瞄射擊,就可揚其長,避其短,具體談以下四個優勢:

1、炮彈威力大。大口徑火炮炮彈的貫穿效力、浸徹效力、破片效力,以及爆破效力都比小口徑火炮大。如56式85加農炮,其穿甲厚度僅為38~126毫米,殺傷面積為28×10平方米。而59式130加農炮。穿甲厚度可達205毫米,殺傷面積為40×20平方米。作戰中,我們使用大口徑火炮半直瞄射擊,直接命中摧毀敵工事,有的震塌,隱蔽人員有的炸死,有的震死、震昏,有的震的無法忍受,被迫炸洞撤走,如採用小口徑射擊則難以收到這樣的效果。

2、命中率高。大口徑火炮半直瞄射擊,陣地通常距敵5~10公里,一般在火炮有效射程的三分之一以內,公算偏差小,準確度高。以130加農炮為例,當射擊距離為15公里時,使用一號裝藥。公算偏差距離為36米、方向為6.1米、高低為19米,需要25發才能命中1發;而射擊距離在7公里時,公算偏差距離為22米、方向為1.6米、高低為2.2米,僅需9發就能命中1發。在實際作戰中,有的單位精心組織指揮,已取得發射17發命中4發的射擊精度。7月19日作戰中,對398高地敵團指揮所破壞射擊,首發靠近,第3發就直搗洞內,取得殲敵19名的戰果,以小的消耗取得了較大的戰果。

3、射擊指揮簡便。半直瞄射擊,通常是在與敵通視的條件下,以單炮為單位組織實施射擊和修正,減少了指揮層次。一是決定諸元快,半直瞄射擊,方向上是直接瞄向目標的,所以只需決定表尺即可射擊。二是開火快,指揮員位於火炮附近,直接掌握髮射時機,減少了指揮層次和口令傳遞的時間;三是射擊修正快,發射後一般能直接觀察彈著點的位置,可立即讓瞄準手利用瞄準鏡標定彈著點修正射擊,也可根據測定的偏差量直接修正諸元繼續射擊。由於射擊指揮簡便,爭取了殲敵的有利時機。如在一次戰鬥中,我2門130加農炮進入陣地後,發現敵1門85加農炮正在推炮進入工事。我立即確定位置標定射擊,迅速開火,發射了17發炮彈,前後時間共9分鐘,不僅毀壞了這門加農炮,而且摧毀了敵火炮工事。

4、具有射程上的優勢。敵直瞄火炮的口徑一般在85毫米以下,直射距離近,炮彈威力小。通常對在距離3公里以內的目標威脅大,反之,射擊效果明顯降低。我大口徑半直瞄射擊的火炮,射程遠,炮彈威脅力大。可對敵直瞄火器構成較大的威脅。形成了敵打我夠不著,我打敵射程好的態勢。敵若用間瞄火炮對我射擊,因射準程遠,精度差,即使炮彈落在我陣地附近,也沒有直接威脅。

三、大口徑火炮半直瞄射擊要嚴密組織,精心指揮

大口徑火炮半直瞄射擊:通常是在暴露陣地組織實施,易遭敵火力報復。除要求指戰員牢固樹立勇敢頑強,近戰殲敵的思想外,還要嚴密組織、精心指揮。我130加農炮連執行半直瞄射擊任務後,已多次遭敵火力報復,落彈一千餘發。由於組織指揮嚴密,火炮無損壞,人員無重大傷亡。我們在實戰中感到應該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1、選擇有利的發射陣地。大口徑加農炮彈道低伸,在山嶽叢林地必須重視發射陣地的選擇。一是要與射擊目標通視。便於直接觀察和修正;二是要避開我重要的戰鬥部署,避開敵直射火器射界範圍;三是陣地位置與目標位置高差不宜過大,最好略高於目標,能在火炮允許的俯角範圍內實施射擊,四是選在小山頂上,盤山路旁或小臺地上,疏散隱蔽配置,使敵射擊不易命中。如130加農炮連選擇陣地時,在6公里正面上利用稜坎、陡崖、盤山路邊疏開配置,對敵射擊後,雖多次遭敵火力報復,但始終沒有打中。

2、構築良好的隱蔽工事。從作戰實踐看,大口徑火炮半直瞄射擊對敵造成較大的威脅,往往使敵恨之入骨,實施報復。而我火炮笨重,轉移較困難。因此。必須構築良好的發射陣地和堅固的人員彈藥隱蔽部。我部實施半直瞄射擊的大口徑火炮,均用沙袋堆積炮床並構築了人員、彈藥鋼架工事,當敵實施火力報復時,人員攜帶器材迅速隱蔽。採取敵打我停,敵停我打的方法與敵作鬥爭,提高了生存能力。作戰中,人員、器材無一傷損。

3、嚴密隱蔽作戰企圖。大口徑火炮半直瞄射擊。通常只組織少量炮火實施。必須嚴密隱蔽作戰企圖,以達到火力的突然性。一是加強偽裝隱蔽,佔領陣地要利用夜暗和霧天進行,控制炮位附近人員活動,並使陣地偽裝與現地物景一致。二是嚴格掌握射擊時機。主要用於戰鬥的關鍵時刻和對我威脅最大的目標、地段,對一般目標不宜輕易開火。三是採取靈活戰法,出敵不意。主要採取了三種手段。(1)在大口徑火炮半直瞄射擊的同時,組織其它直射火力和間瞄射擊火力相配合,數個陣地同時開火,或在其它位置用炸藥包示爆,隱真示假,使敵分不清我射擊的位置。(2)先用位於隱蔽位置的火炮射擊,引誘敵進入陣地位置後,數門火炮同時開火,集火殲敵。(3)數門火炮交替射擊互相掩護,使敵摸不清我射擊的火炮位置,無法實施火力報復。

4、抓好射擊技術準備。一是火炮彈藥準備。選擇射擊精度較好的火炮,儘量排除和減小誤差,每門炮使用的彈藥批號、彈重符號要力求一致。二是射擊準備。指揮員、炮長、瞄準手要在現地明確任務,認清射擊目標,並精確計算,測定對目標的射擊距離,決定射擊諸元。為了保證對臨時出現的目標射擊,我們還統一了方位物的編號,調製了射擊要圖,並對目標區域劃片包乾,明確射擊單位。三是搞好技術保障。陣地上備有火炮易損的零配件,發生一般故障或遭敵炮擊損壞的零部件能迅速修復。

“大炮上刺刀”——炮兵某部大口徑火炮老山作戰直瞄半直瞄射擊

【編後語】曲射火炮用於目視直瞄,平射打擊敵近距離目標的作戰方式,形象地稱之為給大炮上“刺刀”,雖然是特殊敵情條件下的應急之舉,但可把火炮的火力優勢發揮得更加充分。當前,我軍武器裝備加速更新換代,一些部隊已經換上了全新的武器裝備,正處於摸索訓練方法的階段。要把武器裝備用好、用活、用強,就要發揚“大炮上刺刀”的精神,在近似實戰的極限訓練環境中,挖掘手中武器裝備的性能,充分發揮其戰術技術水平,最大限度提升裝備戰鬥力。同時,有的單位正準備換裝,訓練用的還是老裝備。但戰爭不會挑時間,更不會等人、等裝備,立足現有裝備打贏現代戰爭,是迫切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無論是新裝備,還是舊裝備,能打勝仗就是好裝備。無論戰爭如何發展,無論何時、何地、何裝備,我們都要有敢於給大炮上“刺刀”的戰鬥精神,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手中裝備,善於創造性地科學使用裝備,努力把現有武器裝備潛能發揮到極致,切實提升武器裝備的戰鬥效力。

本文作者: 王寶書,時任原陸軍第67軍炮兵指揮所副指揮員、炮兵第12師師長;劉慶官,時任原陸軍第67軍炮兵指揮所作戰組副組長、學術組組長、炮兵第12師司令部作訓科科長

編輯整理:劉靜 凱凱 景鵬 大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