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学生时代的感动却现在才理解

上学的时候读史铁生,都沉溺于老师留给我们的随堂作业和考试题型,哪有什么真实的感受呢,真的理解不了他文字里的美。只是知道这是散文,思想情感是母爱什么的,被考试充斥着的人有什么心情去读呢。

真的静下心来理解这本书还是感谢我大学的,现当代文学的老师,感谢老师的不杀之恩,让我安心毕业了,当然我也不小心很喜欢现当代文学的作品,从诗歌到小说都很有自己的特色。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学生时代的感动却现在才理解

假如你看了这本书听我一句劝:不要因为《我与地毯》而跑到安定门外大街去找“地坛”。你去了,无非也就是逛一逛现在已是旅游胜地的地坛公园。因为史老笔下的那个地坛是一种精神的载体,不是某个客观的地点。
   
再听我一句劝,如果你没有读过《我与地坛》,千万别信导游说:“这就是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地坛”。你没有读过史老的思考,看不到《我与地坛》中的地坛。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学生时代的感动却现在才理解

这本书我最喜欢的一段话,分享给你: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

史铁生我不想叫他先生,我总觉得他的散文读起来,很像隔壁幽居在家的退休老教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希望他不要怪我。史铁生写出这样的文字,或许和他自身的不幸的经历有关吧。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学生时代的感动却现在才理解

或许正因为我没有经历巨大的不幸,所以至今为止我仍自觉自私。甚至大部分时间我都在想,我们来这世上这么一辈子,要是不能体现个人的价值,那算是白来了,甚至我觉得没有及时行乐,都是辜负每日升起的太阳。

我所认为的个人价值是这样的:能够发挥自己的天赋,让自己的欲望得以满足。这是我大部分的观点,至于其中还有一些对众生普遍的终极关怀,对亲人好友的爱,由于太微薄了,差不多被覆盖掉了,让我都羞于启齿。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学生时代的感动却现在才理解

是的,大部分时间里我都没想过别人怎样怎样,或许也是因为我自己的个人经历,但是那有如何呢?但是当我看到史铁生的这本书时,我知道我之所以这样,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很多事情都没有忘,而我也无法用语言说出来。

真的是那种感觉,整个人一片成熟,同时拥有希望和绝望,而我只能到两个地方,死之前极力寻找心的地方。

书推大部分都是这样,说着说着就说到自己感动的地方了,但是我还是那一句,你看你的,我看我的,反正看就得了。

本文由“合群不如合自己”创作,喜欢请关注,后面书推更精彩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