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王蒙

董金义(荆毅) 文/图

当代老作家中,我总是时不时地想到王蒙,这一刻翻着他的书《老子的帮助》又想起他来。想到他的作品,他的讲座,他的声音步态,想到他那总是从容儒雅的样子。 前年安徽霍山月亮湾中国作家创作基地挂牌他领衔出席,当时到场的还有刘醒龙等知名作家,活动结束后,他在一个礼堂给大家作了《永远的文学》讲座,虽年逾八旬,下坡路陡时偶尔夫人单娅要去扶一把,但讲台上的他思维依然缜密,从三个方面阐述了那天的演讲主题:命名和修辞让我们拥抱世界;文学是对时光、生命的挽留;文学浓缩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几乎所有的人都听得津津有味。刘醒龙、储福金都夸老爷子讲得好。我是第二次聆听他关于文学的讲座。

在互动环节,有作家问他:“您好,王蒙老师。上世纪70年代末,您创作了大量意识流小说。意识流主要是写‘内心的感受’。请问与您在新疆15年的坎坷经历有关吗”?因问者合肥话音较浓,王蒙老师表示没有听清,后经许辉先生翻译后,他回答说在新疆生活了16年,有关系,但不全是。也去日本、欧洲等很多国家,主要阅历、经历,用认为好的方法表现出来。文学是对时光、生命的挽留。生活需要文学。它能把人生处处的历练,把生活的苟且通过真假虚实,过成诗歌。


与他的早年作品相比,我更喜欢后来王蒙在对民族历史的反思之作,他常学表现出对历史谬误的宽容大度,其实这种宽容是人类精神世界对社会和人自身的缺欠、过失、罪过的妥协、谅解,是对不合理现状的“合理性”承认。对王蒙来说是“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年,该哭的哭够了,该恨的恨过了,我懂得了存在就是合理的,懂得了要讲废厄泼赖、讲宽容”。

话虽如此,王蒙先生对新出现的一些他认为不好的网络文化,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

他直言“有些网络词让我特别的反感,比如‘小鲜肉’,哪怕你直接谈对性的欲望都比谈‘小鲜肉’好听,可是我没有权利,也不能制止这些词。 ”


我采访过王蒙先生,在安师大礼堂还听过他的小说讲座。

那是 5月的一天,王蒙坐下来,扫视了一下会场,待掌声退去开始说道:“我是写小说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老不想谈小说,大约是黔驴技穷了,今天我要动动我的‘私房钱’讲讲小说。”

那天王蒙先生说的第一个话题是:为什么要写小说?

他认为小说和故事是你精神上的母亲和兄长,通过讲述让你的精神有所依托。故事不但能安慰孤独,还能战胜野蛮。王蒙先生举例时说到了《天方夜谭》。还说到史铁生,他说一次聚会时,有人问瘫痪的史铁生为什么写小说,史铁生说,为了不自杀。这让王蒙很感动。史的一生都在生病,是文学给了他安慰。王蒙说史的小说写得特别安详、特别沉着。还说史的长篇散文《我与地坛》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好的散文之一。说到自己成长期最难忘的小说他举出了《安娜卡列尼娜》。“她给了我那么多安慰,使我知道什么是人什么是情感……文学不仅安慰灵魂,也充实生命。”他还说到曹雪芹写小说是一种挽留、一种追念。

王蒙先生的第二个话题是小说的概念。

他在谈到小说的虚构特点时引用巴尔扎克的话说:小说就是庄严的说谎。还谈到小说的“小”就是以小见大。也谈到西方的“非虚构小说”和中国的“纪实文学”。并且希望在中国的大学能尽早开设一门小说写作课,王蒙认为小说是可以教授的。

王蒙先生的第三个话题是小说的作用。

他认为概括起来说读小说可以体验人生的某种况味,可以让阅读者体味到一种感受过或没有感受过的人生状态。可以向你展示时间的可怕,它让一切面目全非。王蒙说,要想让小说充分发挥作用,深情与机智缺一不可。他举例说到了屠格涅夫的《初恋》,说到那个爱上邻家大女孩的小男孩,结果发现爸爸正在和她恋爱。这是一种人之初别样的冲击。王蒙还说有些小说可转述,而有些小说不可转述,如契诃夫的《带小狗的女人》,你一转述就没一点韵味了,它只是一些场景与心绪。

王蒙先生以第四个话题市场经济下的小说结束了演讲。他在这一节中,说到这样一些数据,1949年到1966年,这17年里,我们国家只出200多本长篇原创小说,而现在一年内出几百甚至几千,没有一个人能说得清楚。出现了一些消费性的小说,除了生理刺激,没有让人回味的情感与思想价值,甚至还有粗鄙、野蛮、恶搞的东西。他说他不反对小说的趣味与休闲,但起码能在精神、情感、体察人生上更加丰富才行。

在结束演讲后,还接受了现场大学生们的热情提问,涉及到了文学走向、意识流、诺贝尔文学奖等问题。记得在谈到诺贝尔文学奖时,作为该奖项提名人的王蒙先生这样回答,诺贝尔文学奖,没有统一的规则。能得奖自然是高兴的事,但更重要的是作品本身。好的作品获不到奖,那不是作家的损失,是诺贝尔奖自己的损失……第一次聆听王蒙演讲,已领略了大师的风范。讲座结束后,我到铁山宾馆与王蒙先生短暂交谈并合影留念。

文学的王蒙

采访王蒙先生留影

今天中午,我捧着他的《老子的帮助》又陷入沉思:他的文学成就来自他的语言天份,来自他的人生经历,来自他澎湃的诗情和思想的深刻。八十多岁还常有新著,最近刚刚出版《笑的风》,他说本来是想叫《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思想,造就了王蒙创新的锐气和自信。当天份与激情、敏锐与深刻一起涌上王蒙笔端的时候,便造就了王蒙光彩四溢的文学气象。这一文学气象,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绚丽彩虹和灿烂湖光。(荆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