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業企業財報信號:向集成電路轉型提速在即

中證網訊(記者吳科任)萬業企業(600641)向集成電路設備與材料領域轉型的進度備受資本市場關注。公司在4月24日晚發佈的年報中表示,經過近三年的努力,已經完成了轉型前期的佈局工作,進入正式操作實施階段。業內人士分析,此番表述,意味著公司轉型提速在即。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上述所稱“佈局工作”,包括引入國家大基金一期作為公司股東,截至2019年底,持股比例為7%,系第三大股東;以自有資金10億元認購首期上海半導體裝備材料產業投資基金19.80%的份額,已累計出資8億元,該基金先後增資飛凱材料、精測電子及長川科技,併購紫光控股等集成電路裝備材料核心項目;以自有資金近4億元收購離子注入機廠商凱世通100%股權;擬與中科院微電子所共同牽頭髮起設立集成電路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等。2015年底,浦科投資斥資20.43億元成為公司控股股東,其在集成電路領域投資經驗豐富,尤其在跨境併購方面。

萬業企業轉型操作路徑清晰。未來,一方面依託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利用境內境外兩種資源,“外延併購+產業整合”雙輪驅動發力轉型。

另一方面,作為國內唯一擁有全領域離子注入技術的上市公司,公司將著力發展集成電路核心國產裝備,同時通過入股的上海半導體裝備材料基金深入佈局集成電路裝備材料核心資產,積極開展“集成電路+投資+產業園”的創新模式探索,以“三駕馬車”並駕齊驅,攻堅集成電路裝備材料,全面轉型成為集成電路高端裝備材料龍頭企業,實現收入和利潤的更大突破。

目前,萬業企業的集成電路板塊主要由凱世通承接。凱世通主要研製、生產、再製造和銷售高端離子注入機,覆蓋集成電路與光伏兩個市場領域,但截至2019年底,收入還全部來自光伏領域。

公開資料顯示,全球從事離子注入機制造的公司很少,從事光伏離子注入機制造的公司更少。自2015年美國應用材料公司因設備成本和產能問題宣佈退出光伏離子注入機的生產以後,全球主要有凱世通、美國Intevac公司、日本真空3家公司生產光伏離子注入機。

據瞭解,凱世通已研發出應用於集成電路領域的離子注入機,待客戶完成驗證後,便可貢獻收入。年報提到,2019年凱世通的低能大束流離子注入機遷機成功,順利進入離子注入晶圓驗證階段。產品在低能和大束流等核心指標,特別是束流強度指標上表現優秀,可更好地降低單位成本消耗,滿足國內集成電路行業實際應用。這標誌著凱世通具備先進製程的低能大束流離子注入整機工藝驗證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3月26日,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公示的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項目評審結果中,凱世通等共同承擔的“大束流離子注入機裝備及工藝研發”項目成功榮膺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集成電路離子注入機的用途為通過高壓離子轟擊將雜質引入硅片,是實現摻雜的主要手段。券商研報指出,該領域全球市場份額高度集中,應用材料、Axcelis獲得了大部分市場份額,其中應用材料一家佔有50%以上的市場份額。

萬業企業表示,凱世通未來有望為全球先進製程邏輯、存儲、5G射頻、攝像頭CIS、功率半導體等不同應用領域芯片客戶提供離子注入工藝驗證服務,提升客戶晶圓製造能力與芯片性能。

不過,從收入結構來看,目前房地產還是萬業企業的支柱業務。儘管2019年這塊業務收入下降32.71%至17.33億元,但佔比高達92.73%。

實際上,確定轉型的萬業企業在幾年前就已經停止拿地。其在2019年年報中表示,“將切實做好現有存量房產的開發、銷售工作,為公司轉型提供有力保障”,隨著各項目的銷售回籠,萬業企業目前現金充裕,為公司未來加快轉型奠定了良好的資金基礎。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末,萬業企業貨幣資金餘額為29.35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餘額為13.47億元。

萬業企業坦言,目前公司轉型與市場預期尚有差距,亟需兩個緯度持續發力。一是轉型的集成電路項目規模方面,需加大對合適投資標的搜尋的廣度和深度。二是轉型人才的匹配,尤其在關鍵崗位、關鍵部門的人才引進和儲備不足,仍需在專業能力、知識結構等方面縮小與轉型要求的差距。

萬業企業表示,2020年,公司繼續將外延式發展戰略作為重要的工作目標,尋找集成電路裝備與材料的上下游併購項目,充分發揮資本平臺優勢,加速公司實現戰略性佈局,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增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