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宝”事件后——银行还安全可靠么?如何避免踩坑!

今年已经过去了一半,相信各位已经感觉到我们每天都在“见证历史”

近期“原油宝”事件已经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虽然现在已经不是热点新闻,但是各位肯定从各种渠道或多或少的听说了这个抄底血亏的故事,现在的进展是已经有投资者准备起诉。详细事件始末,各位可自行网络搜索关键词~

“原油宝”事件后——银行还安全可靠么?如何避免踩坑!

今天和各位主要说的不是原油宝这款产品,而是设计这种产品的金融机构——银行。

都说“最好的投资者教育就是赔光”,但这次“不仅赔光还要倒贴双倍本金”的教训已经令不少投资者开始感到不安了。昔日给予投资者“满满安全感”和“稳稳幸福”,如今却让人一夜心碎,不得不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银行”了。

因为在绝大多数人的眼中,银行算得上是最“安全可靠”的储蓄资产的机构了,不管什么行为,只要搭上“银行”这个词,人们下意识就会觉得特靠谱。

“原油宝”事件后——银行还安全可靠么?如何避免踩坑!

不信造几个句试试?

  • “我把钱存银行了”
  • “我去银行开了个保险柜存金条”
  • “我把房子抵给银行贷了笔款”

但如果把句中的“银行”二字替换成别的,认可度瞬间就下跌80%。

银行到底是个什么机构,凭什么能被大众如此信任?

其实银行也是盈利性质的企业,只不过它买卖的商品很特殊,相当于一个信用中介,卖的是服务,经营的是信用。

“原油宝”事件后——银行还安全可靠么?如何避免踩坑!

就拿银行最传统、也最基础的存贷业务来说,有人手里有多余的闲置资金想保值增值,有人缺钱想借款,银行就是在中间牵线搭桥的机构,它一边吸储,给储户付息,另一边拿着储户的存款去放贷,收取利息,这中间的利差,就是银行的盈利。


银行之所以能正常运营,都是靠信用支撑。若是银行信用体系出现了问题,储户会因担心自己的存款而去银行挤兑,历史上很多银行的破产都是因信用破裂而起。这就是大家相信银行的原因:因为信用在,银行才能存在。


银行通过经营信用,把“倒腾钱”的生意越做越大,平台优势也就愈发凸显。随着国内金融业的发展,如今除了“老本行”存贷业务外,银行几乎可以完成普通人所有的金融需求,比如买基金、买保险、买理财等等。

虽说银行的能耐是越来越大了,但客户的满足感和信任感似乎没有等比例上升,相反,大家听到了越来越多的银行“失信”事件。

比如去银行存钱,结果变成了买万能险或是投连险;

或者本来想买个低风险理财,结果被安利买了一只较高风险的股票基金,结果连本金都亏损了;

更有甚者,遇上银行员工违规销售“飞单”,银行业务员利用大家对银行的天然信任,私下接单卖其他机构而非银行本身的高风险产品,令投资者亏损严重甚至本金全无;等等。

“原油宝”事件后——银行还安全可靠么?如何避免踩坑!

银行终究是经营性企业,员工也背着KPI,在面对客户时,多少会带有一些销售的私心去做推荐。而对于大部分普通客户来说,一来缺乏完备的金融知识,无法识别各色投资品的真实风险;二来对银行盲目信任,容易放松警惕,这就很容易被“披着银行外衣”的高风险投资给坑了。


不过,即便是“一朝被蛇咬”,我们也没必要“十年怕井绳”。

银行作为社会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枢纽之一,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既然我们的经济金融活动绕不开银行,那么,如何鉴别银行中的“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下面就来教大家如何正确地“区别对待”银行的各种业务:

存贷业务

银行最传统的存贷业务,咱们是可以百分百相信的。抛开极端的银行破产情况,在其他任何场景下,去银行办理的存款业务都是安全可靠保本保息的,去银行贷款也是市面上最靠谱且最划算的。

“原油宝”事件后——银行还安全可靠么?如何避免踩坑!

银行理财

银行卖的理财产品,还是要仔细研读产品合同的,比如背后的投资标的到底是什么,要通过产品的投向来判断风险,而不要只看银行给出的风险等级,或是盲目相信客户经理的“热情推荐”。

就拿这次“原油宝”事件来说,原油本身就是高风险投资,交易规则十分复杂,基本不可能出现在普通人的投资中,而银行却把它打包成了“平民级”的理财品,还用“低风险”、“收益稳健”等说法迷惑投资者。事实上,很多“原油宝”投资者对原油这个商品并不是很了解,甚至没有任何投资经验。这次投资者大部分都是小白,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

“原油宝”事件后——银行还安全可靠么?如何避免踩坑!

基金保险

对于银行以渠道方式接入的服务,比如基金、保险等产品,大家也要留个心眼。

一来银行卖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市面上那么多产品,为什么银行只选了这些产品呢?

除了对产品自身考核过关外,不排除银行因为某些利益关系而“翻牌子”,比如,给投资者推荐一些保费较高但保障却一般的“低性价比”保险产品等等。

二来银行的产品也不一定是最便宜的,银行作为中间商肯定要赚差价,比如通过银行投资基金,基本只能享受4-6折的费率优惠,而通过互联网第三方平台去投资基金,普遍都能享受1折优惠。

其实作为普通投资者,咱们的诉求无非是赚“踏实的钱”。

“原油宝”事件后——银行还安全可靠么?如何避免踩坑!

如今金融市场越来越开放,大家接触的产品、投资方式和投资渠道越来越多,可无论什么投资,都逃不开“不可能三角”的限制,即收益、风险、和流动性三者不可能在同一投资品中同时被满足。

想练就投资的“火眼金睛”,我们就要得丰富自己的理财投资知识,在投资前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充分了解产品的方方面面,多问几个为什么,时刻保持审慎的投资态度,总比日后亏钱时再后悔要好得多。


对于银行,引用原浙商银行行长刘晓春的话:

“人们去银行存钱,是把财富存放到银行,说得严重点,那是把身家性命托付给银行。银行是社会财富的托管人,在经营信用的同时,要经营好在人们意识中、心目中的信用形象”。


大众对银行投以信任,银行也理应报以“善良”,用专业、公正的服务来便利人民的生活,发挥银行在社会金融运转中的“水渠”作用,而不是去“消耗”大众信任。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不要贪婪见好就收,一定要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投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