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疗愈》:每个人都不完美,但我们仍有勇气拥抱自我

每次看到心理学家的书,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心灵捕手》中的尚恩,因为尚恩对威尔说的那句话:

不是你的错,孩子,不是你的错。阅读这本《内在疗愈》的时候,这种感觉再次扑面而来。

这本集结了很多心理学家的故事的治愈系书籍,让我们看到了心理学家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也从心理学家的亲身经历和专业眼光,对如何跨过心里面那道坎进行了详尽的解说。在他们的故事里,我们能发现自己的影子,也能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

《内在疗愈》:每个人都不完美,但我们仍有勇气拥抱自我

1. 挥手告别抑郁:EMDR训练法和MBCT训练法

斯特凡尼是个抑郁成疾的心理医生,或许这让人很难理解,心理学家也会有抑郁症?但事实就是如此,每个人都可能要与自己的内心抗衡,心理学家也不例外。斯特凡尼开始无端地悲哀,对自己的喜欢失去兴趣,甚至一直被“自己一无是处”的念头所困扰。

改变的契机来自于朋友介绍的两个训练法:EMDR训练法和MBCT训练法。

简单来讲,EMDR训练法是个对回忆再加工的过程。痛苦的记忆之所以会带来那么强烈的感受,重要的不是我们回想起的那些画面,而是强加在画面中的消极情感。当它们经过反复发酵,就会形成强大的冲击力,让我们陷入痛苦之中。而EMDR训练法能够将那些消极情感拿走,当我们再次进入回忆的时候,就不容易被情绪牵着鼻子走了。

《内在疗愈》:每个人都不完美,但我们仍有勇气拥抱自我

与之搭配的MBCT训练法则更广为人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正念训练法。和我们一忙起来就忘了悲伤一样,这种训练方法也是改变我们注意力的一种尝试,只不过它不是通过分散注意力来让我们忘记悲哀,而是通过集中精力关注自身感受,从而把胡思乱想的那部分注意力拉回到当下,并借此让我们不再为坏情绪的产生而担忧。

正念训练法听起来简单,真正进入训练却不轻松。五天高强度的持续训练,一开始就对我们改变抑郁心态的毅力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换句话说,要想克服抑郁症就不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是要有坚定的决心。

很多人在谈到抑郁的问题,习惯把这归结于内心的脆弱,并寄希望于有双温暖的手,能将被情绪淹没的自己拉出悲伤的泥潭。但其实,“自助者天助之”,寻求外界的帮助固然重要,但关键还要靠自己。

《内在疗愈》:每个人都不完美,但我们仍有勇气拥抱自我

2. 接纳那个不完美的自己:自我揭露,拥抱真实的自己

“接纳自我”是《内在疗愈》中谈及最多的一个话题,而心理学家斯特凡那和心理学家布律诺,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接纳自我的好方法,自我揭露。

如同说到大家心坎的墨菲定律,每个人几乎都会有“怕什么,来什么”这样的经历:想完美表现自己的时候偏偏出岔子;担心被老板批评,老板却总能揪出小错误;劝自己镇定自若,红得像煮熟螃蟹的脸却出卖了内心的紧张……

面对这种情况,大部分人会选择再小心一点,而“自我揭露”却不走寻常路,反而是“怕什么,就去面对什么”。也就是说,自我揭露是一个直面自己短板的过程,先将自己的不足当成常态,然后再想着去改变它,这样一来,我们对自己的苛责也就在无形中被淡却了。

《内在疗愈》:每个人都不完美,但我们仍有勇气拥抱自我

在《极简生活法则》中,作者泰普勒曾经把生活比作披萨,他说:“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总是伴随着难嚼的番茄干和橄榄”。这个比喻很是精辟,而若把人比作披萨,也是如此。

所以,哪怕我们会脸红,会胆怯,会不知所措,会沮丧,会疲惫,会陷入抑郁,都别忘了尚恩的那句“不是你的错”,然后勇敢地拥抱那个真实的自己,再一点一点地慢慢改变。或许,这也是《内在疗愈》这本书想要告诉我们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