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歲將宴,物皆複本源】

【霜降|冉冉歲將宴,物皆複本源】
【霜降|冉冉歲將宴,物皆複本源】

音樂欣賞

【霜降|冉冉歲將宴,物皆複本源】

2019年10月24日 星期四

己亥年(豬年)九月廿六

霜降

霜降,為二十四節氣之一。鬥指戌,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霜降節氣。天氣漸寒始於霜降,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氣寒冷,凍則有霜,大地或將產生初霜的現象。霜降是反映溫度變化的節氣。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可見“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陰氣始凝。霜降節氣後,常有冷空氣侵襲,而使氣溫驟降,,晝夜溫差變化大。“霜降”反映的是氣溫變化,並不是表示這個節氣“降霜”,在氣象學上沒有“霜降”的概念。

【霜降|冉冉歲將宴,物皆複本源】

氣象學上,一般把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現的最後一次霜稱為“晚霜”或“終霜”。從終霜到初霜的間隔時期,就是無霜期。霜是天冷的表現,由於凍則有霜,所以把秋霜和春霜統稱為霜凍。霜降節氣後,深秋景象明顯,冷空氣越來越頻繁。

【霜降|冉冉歲將宴,物皆複本源】

好詩

《季秋已寒節令頗正喜而有賦》

【南宋】陸游

霜降今年已薄霜,菊花開亦及重陽。

四時氣正無愆伏,比屋年豐有蓋藏。

風色蕭蕭生麥隴,車聲碌碌滿魚塘。

老夫亦與人同樂,醉倒何妨臥道傍。

【霜降|冉冉歲將宴,物皆複本源】

霜降三候

【霜降|冉冉歲將宴,物皆複本源】【霜降|冉冉歲將宴,物皆複本源】
【霜降|冉冉歲將宴,物皆複本源】

霜降習俗

吃柿子

在中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但可以禦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對於霜降吃柿子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有些地方對於這個習俗的解釋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唇都會裂開。住在農村的人們到了這個時候,則會爬上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樹,摘幾個光鮮香甜的柿子吃。

【霜降|冉冉歲將宴,物皆複本源】

賞菊

古有“霜打菊花開”之說,所以登高山,賞菊花,也就成為了霜降這一節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吳均的《續齊諧記》上有記載。“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視為“候時之草”,成為生命力的象徵。霜降時節正是秋菊盛開的時候,我國很多地方在這時要舉行菊花會,賞菊飲酒,以示對菊花的崇敬和愛戴。古人眼裡,菊花有著不尋常的文化意義,被認為是“延壽客”、不老草。

【霜降|冉冉歲將宴,物皆複本源】

送芋鬼

在廣東高明地區,霜降前有“送芋鬼”的習俗。霜降時節,人們會用瓦片堆砌成河內塔,在塔裡面放入乾柴點燃,火燒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燒紅,再將河內塔推倒,用燒紅的瓦片熱垠芋頭,這在當地稱為“打芋煲”,最後把瓦片丟到村外,這就是“送芋鬼”。人們以這樣的方式,闢兇迎祥。

【霜降|冉冉歲將宴,物皆複本源】

登高遠眺

古時霜降時節有登高遠眺的習俗。登高能使人的肺通氣量和肺活量明顯增加,血液循環增強,腦血流量增加,達到增強體質、防病治病的目的,而且,登高還可以培養人的意志,陶冶情操。

【霜降|冉冉歲將宴,物皆複本源】

掃墓祭祖

古時候,霜降時節有掃墓祭祖的習俗。據《清通禮》中說:“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擴荃,屆期素服詣墓,具酒撰及菱剪草木之器;周服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

【霜降|冉冉歲將宴,物皆複本源】

進補

民間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霜降時節,天氣越發寒冷,民間食俗也非常有特色。人們認為先“補重陽”後“補霜降”,而且“秋補”比“冬補”更要緊。因此,霜降時節,民間有“煲羊肉”、“煲羊頭”、“迎霜兔肉”的食俗。俗話說吃啥補啥,據說吃煲羊頭有助於“頭風”等疾病的治療。醫書上也有加“四珍”、“八珍”的補藥煲羊肉,可以輔療肺病、瘧疾的記載。

【霜降|冉冉歲將宴,物皆複本源】

霜降歌謠

霜降前後始降霜,有的地方播麥忙。

早播小麥快查補,保證苗全齊又壯。

糯稻此節正收割,地瓜切曬和鮮藏。

棉花摘收要仔細,棵上地下都拾光。

復收晚秋遍地搞,柴草歸垛糧歸倉。

大棚瓜菜看管好,追肥澆水把蟲防,

大蔥蘿蔔陸續收,白菜抓緊來攏幫。

敞棚漏圈快修補,免得牲畜體著涼,

拴牢牲畜圈好豬,麥苗被啃受影響。

捕撈成魚上市賣,藕葦蒲芡採收忙。

城鄉害鼠一起滅,既防疫病又保糧。

【霜降|冉冉歲將宴,物皆複本源】

(圖片來自網絡)

【霜降|冉冉歲將宴,物皆複本源】

長寧區積極創建國家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

【霜降|冉冉歲將宴,物皆複本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