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為什麼是李嚴獲得劉備給予的兵權

我們都知道,劉備是三國時期的不可多得的明君,什麼叫明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知人善用,劉備可能忠義不及關羽,勇猛作戰不如張飛,權謀智計不如諸葛亮,但是他能發現這些人的長處,併為己所用,他能讓這些某些地方比自己厲害的人為自己服務,這才是一代明君的大智慧,非凡手段,但是就是這樣一個明君,卻在自己託孤時把兵權讓給自己的手下李嚴來把握,卻不是自己最信任最可用的諸葛亮?這是為什麼呢,就讓我們來好好探究探究這個問題。

三國時期為什麼是李嚴獲得劉備給予的兵權

要弄清楚劉備為什麼會將兵權交給李嚴而不是諸葛亮,首先我們要弄清楚這個李嚴的基本情況,我相信很多小夥伴可能都不知道這個李嚴是何許人物,李嚴,是三國時期的蜀漢重臣,基本上都算是劉皇叔的軍師級人物,李嚴曾經在荊州的郡守劉表手下效力,因為才幹而聞名,後來曹操攻入荊州時,他又投奔蜀地劉璋,長時間在益州任職,史書記載,李嚴此人恃才傲物,通俗點說就是驕傲過頭,因此而與諸葛亮產生了一些矛盾,後來因為諸葛亮北伐,李嚴主管糧草運輸失職諸葛亮趁機向劉禪參了李嚴一本,李嚴因此被劉禪貶到了梓潼郡,後來諸葛亮向北征討的戰爭以慘淡告終了,自己也溘然長逝於五丈原,李嚴聽到此消息後,認為自己已經沒有可以提用的機會了,於是也鬱鬱而終了。

那麼我們就可以看出來了,這個李嚴的智謀水平根本和諸葛亮就不是一個水平上的,可是劉備卻偏偏兵權交給李嚴了,那麼我們這位明君究竟是怎麼想的呢?首先,作為一個君主,想的肯定是自己的江山得以鞏固的問題,那麼江山怎樣才能穩固呢,那就是把兵權牢牢握在自己的手裡,可是劉備卻不放心把兵權交到諸葛亮的手裡,因為,諸葛亮已經任命為丞相的職位了,眾所周知,古代時期的丞相是地位非常高的文臣職位,而如果諸葛亮如果再把蜀國的軍事力量握在手中,那不就是總管全國的軍事政治大權了嗎,這還了得,這放在以前就是皇帝的職責了呀,就算劉備再怎麼對諸葛亮放心,認為他不會奪權,也不會將自己國家的軍事大權和政治大權都交給一個人管理吧。

三國時期為什麼是李嚴獲得劉備給予的兵權

其次,李嚴參與過《蜀科》的制定,在蜀國也算的的上是一方重臣了把,而且,李嚴在益州任職已久,對益州已經可以說的上是瞭如指掌,基本上可以算的上是益州的老牌人物了,但是諸葛亮卻是跟著劉備打到益州來的,可以說的上是益州的“新人”,他所統領的是荊州舊部,但是荊州舊部從荊州打到益州還剩下多少兵力呢,所以,兵源就需要在益州補充了,那麼這些士兵和將領對諸葛亮到底服不服呢,這尚且是一個問題,所以這時候就需要一個本來在益州任職,而且有一定地位並且效忠於蜀國的人,那麼就是益州的“老牌”李嚴了,而且李嚴也並不是庸碌沒作為的,據說公元218(建安年間),土匪馬秦、高勝等在一個小縣城興兵造反,招集隊伍幾萬人,一直打了到資中縣。當時劉備還在漢中,李嚴不待劉備增兵援討,只率自己郡的士兵幾千人前往征討,並且擊殺了馬秦、高勝這兩個叛軍頭子。其餘人都逃跑了,回家安安心心當農民。不久後一個郡的夷帥高定率領軍隊圍攻一個小縣,李嚴迅速徵集軍隊前去討伐,高定被打敗後逃遁而去。劉備於是又升官李嚴當了個輔助蜀國的將軍,同時保留原來的郡守職位像從前一樣。可見李嚴也並不是碌碌無為之才,他是具有一定的軍事才能的,不然的話怎麼會得到劉備的賞識呢?

三國時期為什麼是李嚴獲得劉備給予的兵權

並且,最重要的是,李嚴此人為人保守,這一點從他不服從諸葛亮的北伐調遣就可以看出來,諸葛亮想調用他去坐鎮漢中,他都推諉不去,是中國古代典型的墨守成規的保守型官員,這樣的官員在太平時代是深受皇帝喜愛的,因為他們最重要的品質就是忠心不二,不會謀反,或者說是沒有謀反的膽量,那麼手握兵權的需要什麼樣的人物呢?當然是為人穩重保守,對蜀漢忠心耿耿的人物了,因為此時的三國已經形成比較穩定,相互掣肘的局面了,此時的國家統治更傾向於維護國家的穩定而不是急於開疆拓土了,所以此時的蜀漢軍事力量需要的是像李嚴那樣的穩健保守的政治家來領導,以確保國家的軍事力量不會反叛以確保國家政權的長久存在,事實也證明確實是這樣,因為後來諸葛亮的頻繁向北征討確實極大的消耗了蜀國的軍事力量,損耗了蜀國的國力,這也成為了後期蜀國趨向傾覆的一個原因了,當時劉備將兵權派給李嚴確實是一個非常高明且良苦的選擇。

三國時期為什麼是李嚴獲得劉備給予的兵權

所以,我們來回顧一下,劉備將兵權派給李嚴的原因:一是諸葛先生已經是文臣的最高等級別人物,不能再掌握軍事大權,二是李嚴是益州老牌人物,是軍隊的眾望所歸,三是李嚴有一定的軍事才能,且立下過許多戰功,四是李嚴是一個保守的忠心耿耿的老牌政治家,維護蜀國的長遠的存活與統治確實需要這樣的軍事型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