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维淮|年少初显国医风范

郭维淮从小就聪明好学,乖巧懂事,被全家人视作心肝宝贝,但他的父母对他却从不娇生惯养。在做人和学业方面,对他的要求更为严格。


郭维淮|年少初显国医风范


郭家有棉花行和钱庄,但他们并没有让儿子参与商业经营活动,经商利润大,风险也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倾家荡产,只有祖上传下来的正骨绝技,才是郭家安身立命之本。


他们也不急于让儿子做一名乡村郎中,儿子应该有更大的出息和更好的前程。为了让孩子不受干扰地安心读书,郭维淮的父母将儿子送到了远离洛阳的沁阳高中读书。郭维淮没有辜负父母的希望,在学校,他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郭维淮的理想是考入医科大学,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学家。就在郭维淮离梦想越来越近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改变了他的人生方向。


16岁那年,放假回家的郭维淮,拿着成绩单给父母报喜,儿子取得了好成绩,父母自然十分高兴,但是没过几天,父亲的一个决定,让郭维淮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父亲患有“鼓证”(肝硬化),郭维淮是知道的,不然父亲也不会违逆“传男不传女,传本家不传外姓”的祖训,把郭氏正骨的绝技传给母亲。父亲希望他继承祖业,扛起平乐郭氏正骨的大旗,郭维淮心里也十分明白。


现在的郭灿若(郭维淮的父亲)感觉到自已的身体每况愈下,他担心儿子再不接班,恐怕自己就等不到那一天了。郭灿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儿子,让他不要再读高中了,在家和父母学习正骨。开始郭维淮坚决不同意,他要考大学,要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他和父亲辩解、争吵、抗争,没有丝亳退让。


然而,就在郭维淮快要开学的时候,突然手脚麻木的郭灿若,更加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郭灿若一向宽厚温和,这次他真的发火了,说什么都不准儿子再上学了。明白事理的郭维淮知道,要是再这样坚持下去,不仅会让父母伤心,自己也会无法安心学习。

百事孝为先,郭维淮听从了父亲的安排,放弃了自己的大学梦,跟着父母一门心思地学起了正骨。


条条大路通罗马。郭维淮没因大学梦的破灭而意志消沉,老祖宗传下来的平乐郭氏正骨虽海内闻名,但还需要改进提高,他决心在传承祖传正骨医术方面成就一番事业。


学习正骨医术,郭维淮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父亲郭灿若是当今一代正骨宗师,母亲高云峰继承郭家祖业,医术精湛,远近闻名。郭维淮的血液里也传承了郭氏正骨的优良基因,在父母的悉心指导下,他的正骨技术进步很快,加上聪明好学,能吃苦,肯钻研,没多久便能独立坐诊了。


其实,郭维淮心中一直有个谜团,人体骨骼究竟是什么样子?究竟有多少块骨关节?彼此之间是怎样的关联?学习正骨多年,也治愈过许多骨伤患者,但都是隔着皮肉摸骨头,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毕竟不够客观真实。如果有一副人体骨骼标本,那该有多大帮助啊。

强烈的好奇心和医生的使命感,让郭维淮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


有一天,郭维淮从乱坟岗背回一具无主尸体,他要亲自动手制作一副人体骨骼标本,把问题搞个明白,以解开多年的谜团。


郭维淮的大胆之举,吓坏了郭家的男女老少,也遭到了母亲的责怪,郭维淮非但不听,反而把尸体洗洗刷刷,上笼蒸了起来,最后将处理干净的骨骼,用铁丝一个个地串起来,真的就做成了一架人体骨骼标本。郭维淮像是得了宝贝似的,没事儿就围着骨骼标本看,一边看一边记录,还拉上母亲一起研究。郭维淮问母亲:“妈,你说说,人体有多少骨头?”高云峰回答:“我以前听人家说,一年有365天,人有365块骨头。”郭维淮说:“妈妈错了,那是古人形而上学的说法。古时候玄学盛行,喜欢以自然现象来解释人体;现代医学都在研究解剖,不信你亲自数一数,那结论肯定是错误的。”经儿子这么一说,也激发了高云峰的兴趣,她仔细数了一遍,终于弄清楚了。原来,人体骨骼是由206块骨头组成的。


儿子学习正骨肯下如此工夫,做母亲的心里特别高兴,她相信儿子将来一定会超越自己,一定会有更大的出息,高云峰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后来郭维淮果然成为一代正骨大师,他在学术上保留平乐正骨之精华,同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融合并打造新的"洛阳正骨"技术,使"平乐正骨"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踏上了新的台阶。


郭维淮|年少初显国医风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