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複雜的人際關係,看懂這三個道理夠用了


看透複雜的人際關係,看懂這三個道理夠用了


一、寧肯少說,絕不瞎說


在人們的固有觀念之中,外向性格的人,似乎天生就有交際優勢,


他們能說會道,跟每個人都能說上幾句話,


開會能做主持人,私下聊天也是話題的引領者。


反觀內向的人,他們很悶,不善於表達,


所以顯得很木訥,沒什麼本事的樣子。


但這種固有的觀念,其實存在一個非常嚴重的偏見,


那就是,真正懂得交際的人,不在於表現的多麼外向,


而在於溝通的有效性和身份感的提升。


那些看起來外向的人,其實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


滔滔不絕之中,往往存在著許多毫無意義的廢話,


很多特別能說的人,如果分析他們的言論內容會發現,


他們的語句往往很蒼白,觀念平庸且無趣,


他們拼命的說話,其實暴露了他們害怕別人認為他們“不能說”,


別人說話了,自己不說,好像顯得自己格格不入,


但實際上,越是有這樣心態的人,為了說而說,


往往容易說出一些讓人反感,或者觸怒他人,


惹人厭煩的觀點或是態度。


所以,真正懂得交際的人,寧肯少說,也絕不瞎說,


只說有把握的,真正瞭解的話,


這會讓人覺得你“不說則已,一說,便一鳴驚人”,


這與那些滔滔不絕卻沒什麼內涵的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話不在多,


有溝通的態度,才有交際的深度。


看透複雜的人際關係,看懂這三個道理夠用了

二、和而不群的尺度


孔子說,君子和而不群,


意思是說君子會保持自己的獨立觀點,同時也能與大家相處和諧。


這是一句聽起來很美,但做起來很難的事情。


聽起來很美,是因為這是大多數人最理想的交際追求,


不想接受從眾,同時又想展現個性,


不願意因為自己不被別人理解這件事,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那麼,為什麼說這件事做起來很難呢?


這就要引出另一句老話了: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不群,別人就不在乎你“和還是不和”,


群體的智慧,往往是被個體和主流觀念所裹挾,


甚至被奴役的存在,


當群體之中的一些人覺得,他們只看到了你的不群,


就不會管你的“和”,究竟對他們來說意味著什麼,


這,就是偏見,


這就是偏激的偏見。


所以,和而不群的尺度,就顯得尤為重要,


比如有些時候,聰明的君子會先讓自己隱於俗世,


入俗世,出俗事,這樣就顯得跟大家一樣,


而後呢,與那些看得懂,看得清醒的人,


再去談那些不俗的,有個性的自己,


說是談自己,其實是談我們:


流於俗世,不為俗人,


才是和而不同的精髓所在。


看透複雜的人際關係,看懂這三個道理夠用了

三、黑與白的狂歡


人際關係的複雜,無法用單純的黑與白去區分做法,


但是,做法本身,卻有著黑與白的天壤之別,


性格好的人,不會說卑鄙的話,


自私自負的人,裝得出大度,卻裝不出從容,


交際複雜,人心卻是單純的,


所以,黑與白是一種衡量做法的尺度,


也是一種考量心境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