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去別人家,也不喜歡別人來自己家,往往是這幾種心態

家是什麼?

家是生存的場所,家是棲息的地方,家是前行的動力,家是一生的牽掛!

家,為我們遮風擋雨,讓你放鬆身心;

家,是我們堅強堡壘,可以隨心所欲;

家,讓我們坦露軟肋,無需什麼偽裝。

家,在我們心裡面的位置,永遠排第一!

不喜歡,陌生人闖入它;不喜歡,他人給與差評;不喜歡,別人隨意糟蹋。

漸漸地,即便是那些常來常往的人,也很少互相光顧彼此的家,這種表現不是不合群,而是大多這幾種心態。

不喜歡去別人家,也不喜歡別人來自己家,往往是這幾種心態

01、互不打擾,不願增添麻煩

人啊,這一路走來誰都不輕鬆,在外面披荊斬棘,在家裡任勞任怨,我們平時生活忙碌,很少有空閒。

終於休息幾天,如若有朋友來到家裡,收拾打掃,準備飯菜,一天忙碌下來身心俱疲。

於是不約而同的,聚會就換了地點,不想給誰添麻煩,也不想被麻煩。

02、家境不同,不讓對方難堪

當和朋友之間,家裡的條件相差太多,就不願互相串門了。

家裡條件太好,不想讓朋友來,怕對方難堪;

家裡家境一般,不想讓對方來,怕人嫌寒酸。

久而久之,自己的家都是自己的寶,好與不好自己都愛,不想聽到他人的品評。

03、習慣獨處,杜絕無效社交

有些人來到你家,不是東家長,就是西家短,評論他人的是非,閒話他人的流言,這樣相處,純屬是浪費時間。

有些挑事生非的人,更不喜歡他來自己家,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你來我往是非多,淡淡交往才長遠。

不喜歡去別人家,也不喜歡別人來自己家,往往是這幾種心態

04、人情涼薄,真朋友沒幾個

這些年,心很累,人很煩。

工作忙忙碌碌,不得閒,家裡老人孩子,要顧及。慢慢的,朋友之間變得疏遠,相處之時多了客套。

“互相串門”的習慣,也隨著朋友的疏遠越來越少。

掏心的朋友沒幾個,關係不到位,不想請到家裡做客。

不喜歡去別人家,不喜歡別人來自己家。

不是人情涼薄,不是感情淡漠,真朋友,怎麼相處都可以;假關係,推杯換盞是多餘。

家裡聚會只是習慣,真心交際才是重點。

心是真的,甭管去不去對方家裡,關係都不會變,感情都不會淡!

來源:吳大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