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穿地攤貨與穿名牌站一起不自在?有個人從不覺得寒磣

有些不富有的人,穿著寒磣的衣服,站在那些穿著名牌高檔衣服的人旁邊,感覺自己與這些人不在一個檔次上,不是想避而不見,就是覺得相形見絀,自慚形穢,不自覺地覺得好像低人一等,很不自在,但是孔子的弟子子路從來不會覺得這樣。

子路出身貧寒,家裡十分窮困,經常揭不開鍋,吃野菜是常態,跑到百里之外背米來孝敬父母,父母活著的時候沒有錢讓他們吃得好一點,死了也沒有錢體面地埋葬。子路雖然貧窮,但他從來不自卑,就是穿著破舊的衣袍,也敢於與穿著華麗皮草的富貴之人站在一起,並不覺得寒酸,沒有什麼可恥辱的。這就是子路的自信,他貧而不諂,也是他的氣節。

《論語》|穿地攤貨與穿名牌站一起不自在?有個人從不覺得寒磣

有的人把穿名牌當作身份的象徵,雖然不富有也要充大,打腫臉充胖子,省吃儉用也要買名牌,以為穿在身上就覺得上檔次,好像身價上漲多倍,覺得這是一種榮光。其實,這是一種不自信,用外在的東西來裝點門面,就沒有子路的自信。

如果內在豐盈,神采自會飛揚,即使不穿高檔服裝,而是穿著樸素的衣服,自有氣度在。能把地攤貨穿出名牌的感覺,這才是真正有氣質的人。氣質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溫潤,是一種掩飾不住的光華。

《論語》|穿地攤貨與穿名牌站一起不自在?有個人從不覺得寒磣

有的人穿得很高檔,用名牌從頭包裝到腳,沒有修養,矯揉造作,一舉一動再裝,也掩飾不住其自身的粗俗。修養是由內而外的透露,光華是自然的流露,化為氣質,不是外在的衣裝能表現的。

孔子認為,志於道,不以惡衣惡食為恥是最起碼的要求,孔子說“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子路做到了不惡衣惡食,孔子就引用《詩經·邶風·雄雉》的詩句來稱讚他:“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忮,嫉妒;求,貪求;臧,善。對於富貴不嫉妒,不貪求,能以平常心對待貧賤富貴,這樣的人怎麼會不善呢?

《論語》|穿地攤貨與穿名牌站一起不自在?有個人從不覺得寒磣

有的人出身卑微,卻不安於貧賤,不像孔子、顏淵那樣安於貧窮,不改其樂,也不像子路那樣面對富貴臉不紅,心不跳,而是以貧賤為恥,當改變不了自己貧窮的處境時,就對富貴由羨慕到嫉妒再到恨,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心生貪念,想不擇手段地佔為己有。

儒家強調人要有氣節,起碼要“貧而不諂”,不能沒有骨氣,要養浩然正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孟子·滕文公下》),要有更高的追求,不能只注重外在衣食,更要追求更高的境界。

《論語》|穿地攤貨與穿名牌站一起不自在?有個人從不覺得寒磣

子路聽了孔子讚揚他的那句詩後,很得意,念念不忘,經常吟誦,並把它當作終生的修身之道。孔子就提醒他說,把它當作終生的修身之道,這樣是不夠的,怎麼足以成為大善呢?因為能以平常心對待貧富,不因別人富貴而嫉妒仇視,不因自己沒有貪想有而求於人,這只是修身一個方面,而不是修身的全部,如果僅僅要求做到這一點,對自己的要求就太低了。

人的自信靠的是有內涵,涵養來自於平時的修養。修養不能只滿足於一點點的進步,要求要更多更高,人生的境界要更高,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到達至善的境界。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立刪)

我讀《論語》之子罕篇

【原文】子曰:“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譯文】孔子說:“穿著破舊的袍子,與穿著狐貉裘皮衣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覺得羞恥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詩經》上說:‘不嫉妒,不貪求,這樣的人怎麼會不善呢?’”子路聽了,從此常常念著這句話。孔子又說:“僅僅做到這個樣子,又怎麼算得上最好呢?”

讀書感悟人生,寫文傳承文化。歡迎關注@丁小悟典,帶你一起領略傳統文化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