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花驚起宿燕,宿燕驚起落花,納蘭這首詞筆花四照,一字動移不得

菩薩蠻迴文(
箋銀粉殘煤畫)

砑箋銀粉殘煤畫①,畫煤殘粉銀箋砑。清夜一燈明,明燈一夜清。


片花驚宿燕,燕宿驚花片。親自夢歸人,人歸夢自親。


註釋


①砑箋:壓印有圖案的信箋。銀粉:銀色的粉末。煤:古代對墨的別稱。


賞析

聶晉人曾評納蘭容若:“筆花四照,一字動移不得。”納蘭之詞,看似句句無意,實際字字泣血。迴文體結構巧妙,正能體現其深厚的文字功力。

片花驚起宿燕,宿燕驚起落花,納蘭這首詞筆花四照,一字動移不得


在壓印有圖案的信箋上寫寫畫畫,百無聊賴,夜色清澈,小燈一盞,一夜便打發過去。“煤”字即“墨”的別稱。獨自對著這夜裡的幽清,無人相伴,竟成了這樣一個躊躇迷離的人,淨做些打發時間的事情。清夜和明燈,這兩個意象用得都倍感清寥,同明代的湯顯祖《閨中秋》所寫:“多少離懷起清夜,人間重望一回圓”。離愁別緒,總易由清夜而起,加之明燈光線寂寥地亮著,陪著失意之人,還無聊地擺弄著銀粉殘煤,內心思念著什麼,入了神,清夜就不知不覺地流逝。

百無聊賴的動作,放在迴文的效果裡,尤其襯景,好似能親眼目睹燈下之人對著那印圖的信箋眼神遊離,反反覆覆地鼓搗銀粉,添添水墨。字字都被附上了深夜裡的燈光。不得不令人感嘆,這人興許生來就是為留他的納蘭詞於此世間。以景觀物,目光所及的一切,都成為情感寄託。

更有下片,片花驚起宿燕,宿燕驚起落花。這話讀來好像納蘭從未於此間出現,無我觀物,寫的神化唯美,彷彿只留那落花宿燕相互驚擾。素來被寄予了太多悲情的落花,和那簷上之燕,低聲絮語便可。清幽之境中,只需“清夜一燈明,明燈一夜清”就已足夠,不需要明月,不需要和風,只這麼坐著,仔細聽落花宿燕的動靜,幽靜典雅,頗有王維“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的境界。

讀起來這宿燕,也是意有所指。

古代文人騷客用典,燕也是常有出現的意象,這是因燕為候鳥之故,隨季節變化遷徙,春去秋來,常被引用藉以惜嘆時光流逝,匆匆過耳。史上感時傷事者不少,“燕”字也是常見。再是古時廊簷下常有燕巢,又見它們出雙入對,故又常作寄託相思離愁只用。納蘭這詞中,下片首句,燕與花一道出現,叫人想到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之意境。

片花驚起宿燕,宿燕驚起落花,納蘭這首詞筆花四照,一字動移不得


晏殊之詞中,借“花落去”這一自然現象,聯想到朝夕之間,以表達哀婉之情。又因“燕歸來”,嘆道,又是一年春去秋來季節更替,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流光仍舊把人拋。人類與自然相比,渺小為力,只得低吟“無可奈何”。“花開花落,一朝一夕,春去秋來,年華似水。可見這裡的“花”和“燕”,同是意象。花只開落,自是與那興亡之事脫不了關係。燕子遷徙,喻年華更替,時光荏苒。

晏殊此句經典,相傳也是有個故事。那上半句的“無可奈何花落去”,曾是他心心念唸對不出下聯的靈感,那下半句的“似曾相識燕歸來”,則是出自於他因大明寺壁上好詩結下的友人王琪。志趣相投,互相敬重,才有了這千古名句,也算是偉大友情的見證了。

叫人揣測,不知納蘭寫花寫燕之時,是否也有對故友之思呢?無奈嘆,“親自夢歸人 人歸夢自親”,清夜之人,思念如潮,卻為何仍是夢中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