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柿子”孩子是被家长“捏”出来的,错误处置影响孩子今后人生

文/豆宝奶奶(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在社会群体中,总是有人处于优势地位,有人处于劣势地位。即便是在小朋友们的互动世界中,也有这样的强弱差别,造成这种差别的可能是性格、也可能是心态。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在社交群体当中成为左右逢源的受欢迎者,避免成为被大家欺负的“软柿子”,而这就需要家长们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软柿子”孩子是被家长“捏”出来的,错误处置影响孩子今后人生

小龙和小明曾经就读于同一所幼儿园,由于两人都长得比较瘦小,在刚刚入园的时候,两人都是“大孩子”欺负攻击的对象。然而因为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两个孩子向父母反映了自己被欺负的事情后,家长的处事态度拉开了两个孩子未来的差距。

“软柿子”孩子是被家长“捏”出来的,错误处置影响孩子今后人生

小龙的妈妈是个高中教师,平时在学校的时候,经常会以较为严厉的语气教导自己的学生认真学习,回到家中对孩子依然保持着为人师表的尊严,成为了典型的“虎妈”。

当孩子跟她说“妈妈我被小朋友打了”时,小龙妈妈的第一反应是“你怎么那么笨,连自己都保护不了!”在严厉的训斥了孩子的无能之后,小龙妈妈又去了学校,和老师与欺负人的孩子进行沟通。本以为事情解决了,结果孩子在学校被同学孤立,让孩子更加懦弱,甚至在上了小学以后也仍然没有改变被欺负的命运。

“软柿子”孩子是被家长“捏”出来的,错误处置影响孩子今后人生

小明妈妈是个普普通通的公司职员,更愿意通过沟通的方式来实现孩子的温和教育。当小明回家后跟她委屈地叙述在学校被欺负的过程后,她非常细致地给孩子分析为何会被欺负,并告诉孩子:“如果小朋友和你抢玩具,你第一次可以让给他,如果对方打你或是反复欺负你,要学会反抗,盯着他的眼睛说‘不可以!’明白了吗?”

孩子按照妈妈的方法去做,令其他小朋友知道小明不是“软柿子”,便不再欺负他了,反而觉得他非常勇敢,反过来和他做朋友。

孩子在学校受欺负之后,家长不要急于代为出头,更不应该以“无能”“没出息”这样的话打击孩子,要让孩子懂得自己强大才能够真的不被欺负。除此之外,父母日常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也有着极大的影响,“软柿子”往往都是被父母给“捏出来”的。

“软柿子”孩子是被家长“捏”出来的,错误处置影响孩子今后人生

父母的哪些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怯懦、容易受欺负?

1、贬低和打击孩子

一部分父母在教育的过程当中用错了方法,以为用贬低和打击的方式可以激发孩子的潜能,令孩子“绝地反击”,有更为突出的表现。然而对于孩子来说,在其幼小的心灵当中,这些贬低和打击的话语常常会伴随其一生,导致其不能够合理地建立自信,会产生怯懦和逃避的想法与习惯。尤其是在群体社交过程当中,会不自觉地展现出自卑状态,成为被欺负的对象。

2、强势压制孩子

总是拿着“家长”之姿面对孩子,在成年人和孩子之间分出了“地位等级”,且经常以严厉的状态来强化这种等级意识,压制孩子的情感释放,导致孩子不善表达、不敢反抗,最终形成了软弱的性格

,成为在群体当中容易被别人欺负的“软柿子”。

“软柿子”孩子是被家长“捏”出来的,错误处置影响孩子今后人生

3、“代而为之”成习惯

有些家长喜欢替代孩子去做所有的事情,替孩子去理论、替孩子去争辩,阻碍了孩子独立思索、独立面对事情的通路,使孩子对于家长的依赖性过大。这一类型的孩子不仅不能够勇于承担责任,在受欺负的时候也会第一时间想要逃避。缺乏能力、没有担当、主观意识偏弱,故而成为群体当中容易被欺负和压制的对象。

4、控制孩子不放手

一些家长的控制欲非常强,这种对于孩子的控制往往是出于过度的爱,生怕孩子离开自己的控制之后变坏、走错路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安排,一步一步向前走。这样的家长通常不会给孩子自我思索的机会,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看起来乖巧听话的“提线木偶”。一般在这种教育状态下的孩子,很容易在学校中成为他人的“跟班”,胆小、懦弱,常被欺负或是驱使。

“软柿子”孩子是被家长“捏”出来的,错误处置影响孩子今后人生

5、自私为荣,小气为傲

部分家长在孩子教育的过程当中,会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在日常生活当中使孩子养成了以自私为荣、以小气为傲的特点,在群体当中很难融入,故而成为了被孤立或是被欺负的对象。

育儿不是小事情,家长明智很重要,做个聪明的家长,不要把孩子死死攥在手中,捏成“软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