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赤壁懷古》:失意不失豪氣,這就是風流人物蘇東坡

作《念奴嬌·赤壁懷古》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至黃州(今湖北黃岡市)已兩年有餘。他的職務是團練副使,這個職位相當低微,並無實權。

蘇軾經此一役已變得心灰意冷,到任後,心情鬱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遊覽,並寫下了這首千古名作。

但是,在這首詩裡,我們看到的不是萎靡不堪,而是豪氣依然。

《念奴嬌·赤壁懷古》:失意不失豪氣,這就是風流人物蘇東坡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滾滾長江東逝水,滔滔巨浪淘盡多少千古英雄豪傑。開篇豪氣沖天,奠定了本詞的大基調。詩人眼前之“大江”是長江,亦是歷史的“大江”,從古自今的一代代風流人物,在歷史的長河裡不過是渺小如沙石,終是“浪淘盡”的結局。

斯以為句中雖有悵惋,但並不消極。

畢竟此時的蘇軾已是40+的年紀,自然能悟到自古春去秋來,朝代更迭,本就是歷史的常事的道理。將自己放到歷史的格局裡,一時的榮辱成敗又何足悲嘆,這也是為本詞最後一句的釋然埋下了伏筆。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就是三國周瑜鏖戰的赤壁。詩人視線由江水轉移到西邊的“故壘”,思緒切入懷古主題,引出周瑜,也為下片歌頌周瑜埋下伏筆。接著通過“穿”、“拍”、“卷”等動詞著重描寫了赤壁險惡的地勢和江水騰湧的壯觀景象。

這是欲揚先抑的手法,此時的景象越驚險磅礴,越能跟下闋周瑜瀟灑從容的形象形成對比,亦更能突出對周瑜的欽羨之情。

《念奴嬌·赤壁懷古》:失意不失豪氣,這就是風流人物蘇東坡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由景抒懷,壯美如斯,引發詩人對歷史上曾經在這裡叱吒風雲的無數英雄豪傑的由衷讚歎。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遙想”二字將我們帶到久遠的戰場——赤壁之戰,這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一次戰爭,此戰中孫劉聯軍以少勝多大敗曹操,經此一戰,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形。

詩人卻不直接描寫戰況,而是極盡筆墨書寫了周瑜的英武風流,一場轟轟烈烈的戰爭就在周瑜的談笑間“灰飛煙滅”了。周瑜破曹之時年方三十四歲,而蘇軾寫作此詞時年已四十五歲。一個年少有為、瀟灑從容,一個年老無為、仕途坎坷,相比之下,內心的憤懣、傷感之情可表。

但是,蘇軾為什麼會覺得自己“年老無為”呢?殊不知他二十一歲隨父親蘇洵進京應試時,文采風格就深得歐陽修和梅堯臣的讚賞,並從此名聲大噪,也算是年少成名了。

明明詩文造詣如此之高卻還是悵然自覺“年老無為”,可見蘇軾是將自己的壯志立於朝堂和百姓的大格局中的,如今卻壯志難酬,故而生此感。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詩人今日神遊當年的戰地,自嘲自己多情善感,已過早地生出滿頭白髮。四十五歲的年紀並不算老,但詩人卻已早生華髮,可見作者仕途不順給他造成的打擊,這也算是那個時代的人的思想侷限吧,詩中消極情緒油然而生。

《念奴嬌·赤壁懷古》:失意不失豪氣,這就是風流人物蘇東坡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但是詩人畢竟是個曠達之人,豈會執著於無謂的傷感之中。一句“人生如夢”道盡前文的一趟“故國神遊”,周瑜縱使多風流,也還是被歷史的潮流所淘盡,自古英雄皆如此,自己又何必太執著。“夢醒”舉杯,且灑一杯酒祭江上的明月。並與第一句形成呼應,盡顯詩人的曠達襟懷。

從這首詞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蘇軾。

他走下神壇,變成了一個個平凡的你我。他會傷心難過,也會失落彷徨,但是卻不會執著在自己的小世界小情緒中,而是讓自己跳脫出眼前的世界,用歷史觀照自己。走出去,他依然是風流瀟灑的蘇軾,依然是文壇上的英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