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上任務太多時間太少?試試讓大腦學會專注,輕鬆擺脫焦慮

其實,每個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有限到只能夠專注一件事情,但是如果在這件事情上做好了,

升職加薪乃至成為人生贏家都指日可待。

做壽司是一件小事情,但是小野二郎卻通過專注做壽司,成為壽司之神,出名到奧巴馬都將來這裡光顧。

專注,是每個職場人都應該走的道路,但是有許多人卻在忙碌的工作中漸漸失去了專注,不僅不能專注於職場目標,甚至不能專注於當前的工作任務。而康普諾利正好在《慢思考》中講述瞭如何控制大腦,做到專注。

《慢思考》一書,通過講述大腦的運作過程以及那些會摧毀我們大腦健康運作,導致大腦焦慮的因素,再提供瞭解決這些因素的方法,教會讀者怎麼在忙碌、繁雜的職場中,專注最重要的事情,打通升職的任督二脈。

工作上任務太多時間太少?試試讓大腦學會專注,輕鬆擺脫焦慮

篩選最重要的事務,鋪開職場晉升的道路

在作者看來,身處職場之中,面臨鋪天蓋地

的事務,我們首先要做的是篩選重要的事務。翻開日程表,會看到密密麻麻的日程安排,但是在作者康普諾利看來,這些密密麻麻的日程安排中,有80%是需要捨棄的,或者說,完成他們對你的職場生涯收效甚微。這個比例,不是盲目猜測的,而是根據二八法則得出來的,根據二八法則,職場生涯80%的成就,往往是由20%的事情所決定的。

就像是日本的壽司之神,他的職場生涯之中,最重要的20%是做壽司,而如何開壽司店、招攬客源等事情,不是他專注的事項,如果他將精力投注於此,勢必會減少在做壽司上的投入,甚至世界可能會因此而減少一名壽司之神。

但是要想在日常工作中區分出80%不重要的事情,是很困難的,所以作者康普諾利給我們推薦了一個方法幫助篩選任務,這就是四象限法則。

這個法則將日程表上的安排劃分為四部分,分別是:

重要且緊急的,這部分,是應該優先做的。
重要但不緊急的,這部分,是應該在完成第一部分之後立刻做的。
不重要且緊急的,這部分,是可以選擇不做的,而且最好的方法,是將這裡面的任務,按照主題歸類到一起,再挑選一個時間批量來完成,避免零星地處理,做出決策,消耗大量注意力。
不重要且不緊急的,這部分,是一定要放棄的,他就是吞噬你時間的幫兇之一。工作上任務太多時間太少?試試讓大腦學會專注,輕鬆擺脫焦慮

拒絕多線程,把專注還給大腦

在根據四象限法則劃分任務之後,就需要開始著手做這些事情了,但是在做這些任務時候,許多人會有一個誤區,即認為多線程工作會更加有效。事實並非如此,根據大腦的特性,同時處理多個任務,是最沒有效率的方法,這不僅會降低工作質量,還會導致精力快速耗盡。

由於大腦的特性,大腦在工作時,會動用注意力思考工作內容,而注意力只能夠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如果中途切換到其他任務,就會打散之前已經集中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到新的任務上,浪費了許多注意力。

而且如果這兩個任務領域差距極大,大腦的不同領域甚至會相互抑制,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嚴重的,還會導致分心,造成危險。

在寫作《慢思考》的過程中,康普諾利收集了多線程工作對法官判案質量的影響,這些法官都是一件一件地處理按鍵,判完一件再接手下一件案子,在收集並研究了31位法官五年內判的58280件案子後,將統計數據與那些同時處理多件案子的法官比較,“專一”的法官做出的判決質量更高,上訴率更低,當事人也更為滿意。而判決的上訴率,是法官專業能力的衡量標準之一,那些“專一”的法官,職業生涯也將更為寬廣。

所以在確定了對你最重要的20%的任務後,千萬不要同時進行這些任務,而是一項一項地做,做完一項再開始另一項,這樣不僅能節省頻繁切換任務帶來的注意力消耗,還能讓你更專注地思考工作內容,提高工作質量。

正如愛因斯坦所說“並不是說我有多聰明,我只是對問題思考地更久而已。”我們只有拒絕多線程工作,不頻繁切換任務,做到專注,才能夠讓思考更深入,想出更有創意的成果。

工作上任務太多時間太少?試試讓大腦學會專注,輕鬆擺脫焦慮

避開社交媒體,給專注以可能

而在作者康普諾利看來,光知道不能夠多線程工作是不夠的,許多人還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在工作時開著郵箱與微博。所以作者也提出了,我們應該嚴格控制對手機的使用,甚至在專心工作時候,將手機關機交給旁人幫忙保管。

因為我們拒絕多線程工作的目的是為了保持專注,保證思考,而如果同時打開這些社交軟件,不僅達不到專注的目的,甚至連任務都完不成,因為這些社交軟件頻繁刷新出的內容會侵奪你的注意力,浪費時間。

刷微博時候,看到好玩的內容經常會情不自禁地繼續看,等看完後再想繼續工作時候,就得花幾分鐘的時間思考剛才的工作進度,這就是對注意力的浪費,因為你原本不用花這時間重新聚集這些注意力的。

工作上任務太多時間太少?試試讓大腦學會專注,輕鬆擺脫焦慮

當然,還會有些人認為,自己能夠可制住刷微博的衝動,在不該看的時候不看,這其實是一種不太現實的幻想。根據相關統計,2018年年輕安卓用戶手機的平均解鎖次數高達74.7次,這就意味你在醒來後,平均每小時解鎖幾乎6次,近十分鐘一次,這是對注意力的極大浪費,也是對我們專注於工作任務的巨大挑戰。

所以作者建議我們在專心工作任務時候,將手機教給其他人幫忙保管,直到你完成工作任務或者到了休息時間,才可以拿回手機。

而如果要更深層解決,還需要從戒除社交媒體出發,減少社交媒體的使用頻率。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 先將手機中所有的社交媒體統一刪除。
2、 在日後的使用過程中,如有需要,再將社交媒體下載下來。
a)在下載之前,要深問自己“我真的需要這個軟件嗎?”

這個方法步驟簡單,但因為這些社交媒體本身不能給我帶來實際的價值,所以這個方法具有可行性。這些社交媒體,給我們提供的往往是一些愉快的體驗,但並不是我們唯一愉快體驗的來源。

當刪除後,就不會因為頻繁的推送而打斷我們的工作時間,而且如果我們剋制不住慾望時,從下載到安裝的那段時間,也可為我們提供一段緩衝器,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這個軟件,從而繼續返回,專注工作。

工作上任務太多時間太少?試試讓大腦學會專注,輕鬆擺脫焦慮

對於職場人而言,專業能力與相關成就,是其升職加薪、跳槽的最重要砝碼,而要提升這兩樣,就需要通過專注最重要的工作來獲得。但學會專注,不僅僅是應對工作與升職加薪,他更多的是一種生活態度,可以沿用到工作與生活兩方面,幫助每個職場人,在信息爆炸的社會中,創造一份屬於精神世界的孤島,解放精神世界,讓人生更加豐富多彩。

工作上任務太多時間太少?試試讓大腦學會專注,輕鬆擺脫焦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