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琴第1個月,最重要的5條心法

初學古琴時,聽說練琴要一天 8

小時...心裡發慌;找不到好的古琴學習資料,感到無助;樂理知識也是一頭霧水;遇到困難的技法和樂句,無從下手;又想迫不及待地學習心裡“種草”已久的曲子···這樣的我,還能愉快地學古琴嗎?

今天,我們藉著幾個初學最常見的問題,來看一看:學琴第1個月,樹立怎樣的學習觀念,可以幫助我們奠定一個長遠的基礎,從而使整個習琴過程受益無窮呢?

1、勿急學曲

琴友 學習古琴的動力,往往來源於幾首特別喜愛的古琴曲。在正式學習古琴之前,可能早已經聽了多遍,慢慢地也就在心裡種下了這顆種子。因此在學習幾個幾個指法之後,或是在初學指法的過程中,便會找來心儀之曲的譜子,躍躍欲試。

容易被初學的琴友“種草”的琴曲,一般以《酒狂》、《陽關三疊》、《梅花三弄》這樣旋律鮮明的曲子為主;學佛的朋友則普遍喜愛《普庵咒》這樣寧靜寬廣的樂曲;另外就是像《流水》這樣家喻戶曉的名曲。而近些年來一些現代曲目也頗受歡迎。

於初學者而言,心裡懷著這樣一份動力,會促使我們開始真正學習古琴。但真正開始學習的時候,就必須清醒地意識到:唯有將基本功打紮實,才能真正幫助自己彈好喜歡的琴曲。而基本功的紮實,需要一個過程。

如果你強烈想要學習的琴曲恰好又處於難度較高的級別,就更需要通過前面一些基礎曲目的練習作為循序漸進的基石。‍對古琴而言,基本功就是指法、音準、節奏的訓練,任何一首琴曲的詮釋,都離不開這三個最重要的基本要素。守住基本功,是每一個學習古琴的琴友必須要牢記的一個基本準則。因此,請一定不要著急學習曲目,老老實實地花上幾個月的功夫先打好指法的基本功,練好每一條小練習曲。幾個月的耐心和付出,

提示:關於不同琴曲的難度,可以參考古琴考級的設置。公眾號中回覆“考級”兩個字,即可自動獲取《古琴考級曲集》電子版下載鏈接。

tips:學會延遲慾望,不要著急學曲子。剋制,是為了更好地“放肆”

學琴第1個月,最重要的5條心法

2、化難為易

教學 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對某個指法或技法的學習,老師給同學做了幾遍示範並告訴同學說“照著我這樣做”。如果同學做不出來,老師會繼續做示範,然後請學生繼續“依葫蘆畫瓢”...於是陷入了一個“老師不斷示範,學生不斷模仿但就是學不會”的循環...

除了上面這個場景之外,還經常會遇到的場景是:課堂上老師講授了某一個樂句的彈奏方法,但是回到家裡自己練習後,沒有了老師的引導,獨立彈奏時便困難重重...之所以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往往是因為教學過程中缺乏對技法或樂句進行“步驟性”的拆分。因此,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請老師為你做步驟化的拆分,化難為易。

無論如何複雜或者高難度的樂句和技法,都可以通過拆分的方式,用步驟化的形式來降低難度,從而達到可理解、可執行的狀態。

在每一個小步驟上可以做到之後,再加以熟練和銜接,這就是 有方法、有策略 地學習。

學琴第1個月,最重要的5條心法


舉例:在《流觴》這首樂曲中,第一段第5句的前半句,演奏速度較快,操作稍顯複雜。即使老師放慢示範,有時也很難理解得精確。此時不妨請老師就這個難點的部分做出“步驟化”拆分,那麼老師會拆解成如下6個步驟:

第1步:左手名指按在五絃十徽,右手勾五絃;

第2步:左手帶音上少許(右手不彈弦);

第3步:左手名指按在五絃十徽,右手剔五絃;

第4步:左手再帶音上少許(右手不彈);

第5步:左手帶音退回到十徽(右手不彈);

第6步:左手帶音上到八徽半。

單看這6個步驟,每一步都很容易做到,只需慢慢地練習每一個步驟,然後逐步銜接和熟練,就可以掌握完整樂句的彈奏。因此,在學琴開始時,建立“步驟化拆分”的思維方式,請學會“化難為易”會很大提高學習的效率。

tips:智慧有時候就是,化繁為簡、化難為易

學琴第1個月,最重要的5條心法

3、穩定練習

初學 古琴,這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能否養成穩定的練琴習慣,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在古琴學習上所能達到的水平。習琴,從技能的習得上來看,和體育運動有很大相似之處,講求“刻意練習”和“肌肉記憶”,這背後其實是“穩定的練琴習慣”在支撐。而初學時養成“穩定的練琴習慣”,其意義不僅在於能夠讓你持續地學習下去,更重要的是幫你開了一個“好頭”。一個正確的起點,就是所謂的“高起點”。

這裡面的關鍵在於“穩定”二字:一天練習3小時,但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倒不如一天練習1小時,但是每天都在持續。

學琴第1個月,不妨把一個月拆分為4周,然後給自己制定每週的小目標。由於是初學,目標的設定一定要比較容易達成。比如,第1周的小目標可以是:7天內,有4天是有練琴的(不需要連續),並且每次練習時間不低於10分鐘。第2周的小目標可以是:7天內,至少有3天是連續練琴的,並且每次練習時間不低於15分鐘...靈活設定,且難度不要高。

像上面這樣的小目標,由於練習時間要求較低,基本上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當週內一旦達標就可以“拋棄”古琴,做別的事情了。要超過目標也不難,還會有額外的成就感。同時,它又讓你基本處於一個“每週都在練琴”的持續練習狀態,而這一點至關重要。

與此相對的,則是學習古琴切忌的:開始時熱情很高(一般目標也很大),練習也很勤奮(一天好幾個小時)。但是一個星期過後,練習時間越來越少,直到連續好幾天不碰琴,再到慢慢地就把琴遺忘在角落裡。

tips: 練得時間長,不如練的日子久,細水長流真英雄

學琴第1個月,最重要的5條心法

4、多維學習

古琴 的學習,是多方面知識積累的過程。在一開始就建立多方面入手學習的思維,對整個學琴過程非常重要。所謂“學者型演奏家”,就是說不僅在演奏上功力紮實深厚,在學術上也頗有研究和成果。對於古琴愛好者來說,也要努力做更加全面的“綜合性選手”。書籍資料,是必不可少的習琴伴侶。這裡推薦一些學習書籍,供琴友在彈奏之餘,查閱學習。

綜合教材類3本

▷《古琴演奏法》(龔一 著)、《古琴新譜》(龔一 著)、《琴學備要》(顧梅羹 著)。

上面這三本教材可以幫助你建立對古琴的整體印象,並涵蓋了大部分減字譜的識讀對照,可以作為隨手翻閱的工具書(以後再也不用擔心不識譜啦)。另外這三本教材也囊括了大部分經典曲目的曲譜,可以作為譜集使用。

琴史類1本

▷《琴史新編》(許建 著)。這一本用來了解歷朝歷代的琴曲、琴人、琴論、琴曲、琴事。

圖典類1本

▷《故宮古琴圖典》(鄭珉中 著)。這一本帶給你的是一場歷代名琴高清大圖的視覺盛宴。

故事類1本

▷《近世古琴逸話》(嚴曉星 著)。

本書講述了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到二十世紀末,一百二十年間琴壇的軼聞趣事,涉及琴人一百五十餘位,不僅包含了九十多篇掌故,還選配了近八十張圖片,其中不乏首次正式面世的珍品。

美學類1本

▷《溪山琴況》(明·徐上瀛 著)。

這一本是古琴音樂美學思想的集大成者,成書於明崇禎十四年。徐上瀛根據宋崔尊度“清麗而靜,和潤而遠”的原則,仿照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在總結前人琴學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古琴表演藝術的24個審美範疇,即所謂“二十四況”。本書是“琴論”類書籍中的精品,至今被奉為圭臬。文字優美,且頗具專業度。

提示:我們為琴友打包了100本古琴學習資料,在公眾中點擊“福利”按鈕添加好友後,我發給您。

tips:左手吟猱綽注,右手輕重急徐,更有一般難說,其人須是讀書

學琴第1個月,最重要的5條心法

5、不懼樂理

習琴,到底需不需要懂樂理?這是初學者經常會疑惑的問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問題,很大原因在於很多學習者對“樂理”的印象,大概是“五線譜”、“簡譜”、“和聲”、“調式”等一系列看起來很複雜和專業的名詞,完全是一門專門而又複雜的學科。為了學習古琴,還得專門去學習樂理嗎?看起來有些麻煩且不太感興趣。另一方面,由於許多初學琴友在音樂學習上是完全的零基礎,心裡可能也有一些不自信。

其實,對於古琴彈奏上的學習而言,不必介入複雜深入的樂理理論(當然願意深入是好的)。但是譜面上基本的節奏型態的辨認,以及學會打拍子的練習——這兩點卻是必須的。否則,彈奏樂曲的時候極有可能出現節奏不準確的情況,會非常影響樂曲的聽感。

前面我們提到,古琴基本功的三要素是:指法、音準、節奏。指法上,由於古琴有自己獨特的記譜方式——“減字譜”,它是基於漢字的拆分重組而構建的,非常容易識讀。所以即使看不懂簡譜和五線譜即也沒有關係,也能彈出相應的指法和音符。音準上,由於很多琴曲已經有優秀的演奏錄音,我們多聽示範和對比,也能基本能發現和解決音準偏差的問題。但節奏上如果需要做到精準,光靠聽可能還不夠。如果能夠辨識譜面上以及辨聽錄音中的節奏型態、學會打拍子,那麼對節奏的把握也會更加精確。之後如果拿到新曲的曲譜,根據譜子上的減字譜以及對節奏的辨認,也就可以習彈下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