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級絕不是判斷水平的唯一標準!

莫扎特奏鳴曲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其中《C大調奏鳴曲》K545第一樂章,

是隻要學過幾年鋼琴的孩子都一定彈過的一首作品,同時它也是一首六級的考級曲目。一首看似並不難的六級作品,在鋼琴大師郎朗的演奏下,會是一種怎樣的效果呢?

視頻觀看鏈接
https://v.qq.com/x/page/l0919jqbol1.html

流暢又不失顆粒感的旋律,清晰又具有線條感的跑動,色彩鮮明、清澈透亮的音色,張弛有度、毫不誇張的情感,每一次觸鍵、每一個動作、每一次呼吸,似乎都是經過深思熟慮,有著精心的考究,但好像每一處情感的變化又是發自內心,自然流露的,聽起來格外舒心。

1、“能彈”不代表“能彈好”

一首並不太難的六級作品在郎朗的指尖呈現出來的效果,就像是一件精緻的藝術品。但是回看身邊已經達到六級甚至六級以上的孩子,他們考級時的演奏又是怎樣的水平?

先不說音色、情感、風格的這些問題,就連能夠不錯音、節奏準確、奏法正確、完整背譜演奏下來的學生都只有少數。這樣只是為了應付考試,為了獲得一紙證書的學琴,真的有意義嗎?

考級絕不是判斷水平的唯一標準!

但參加考級似乎已經成為了每個學習音樂的孩子必須經歷的事情,一年三級、三年六級、五年十級這樣的跳級現象比比皆是。可這樣獲得十級的孩子真正所達到的水平,可能還不及一些踏踏實實學琴,只考過一次級,甚至沒有考過級的孩子。

“能彈”不代表“能彈好”,所以說,千萬不要把考級作為衡量孩子水平的唯一標準,也不要為了考級而考級。

2、考級不是評判學琴好壞的唯一標準

彈得好不好聽才是

而對於十級這個級別來說,不同的人群有著不同的看法:

在外行人看來,考過了十級那就是到達了學琴之路的頂峰,就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郎朗;

在孩子看來,考過了十級可能就是一種解脫,終於不用再每天辛辛苦苦地練琴了;

在家長看來,孩子考過了十級,就表示他的孩子已經學到了音樂的很高的水平,也就有了在親戚朋友面前炫耀的資本;

在老師看來,考級是一次鍛鍊孩子,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機會;

可是在專業人士看來,他們卻最怕別人問自己過了幾級,因為十級也只是代表你剛剛踏進音樂大門,根本不值一提……

考級絕不是判斷水平的唯一標準!

其實,十級的分量的確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重:

考過十級的孩子比比皆是,但能成為郎朗的,只有千萬分之一;

十級也不是音樂學習的終點,藝無止境,這才是音樂人生的剛剛開始;

十級也並不值得被炫耀,真正值得炫耀的,是孩子通過學習音樂後的那些收穫和改變……

鋼琴教育家周銘孫教授曾說過: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聲音彈得好聽不好聽,就是評判演奏水平的標準。如果彈的不好聽,自己受罪,家長受罪,聽眾受罪,這樣學習音樂勞民傷財,沒有必要。學音樂不管業餘還是專業的,彈的好聽就是好的,就算級別再高,彈得不好聽也一樣沒有用,彈琴最後終歸是一個聽覺上、精神上的享受。

考級絕不是判斷水平的唯一標準!

的確,現在我們不缺十級琴童,缺的是真正能把曲子彈好聽的學生!

畢竟,音樂歸根結底不是一門技術,而是基於技術的一門藝術。所以,學音樂不是用來考級的。提高孩子的內在涵養和藝術修養,學會欣賞和發現身邊的美,這才是學習音樂該有的目標和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