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技能人才突破200万 高技能人才占比三成

“坚守‘疫’线,就是要站好每一班岗!”每天背负30多公斤的消毒液进行车体消杀,对于成都地铁1号线红花堰车辆段检修员毕东云来讲是常态;“关键时刻,我们更要迎难而上!”四川科伦药业新都基地负责人刘文军春节期间马不停蹄地组织生产,向湖北输送莫西沙星、利巴韦林等药品60余万袋。

毕东云和刘文军还有另一个身份:他们都是首批“成都工匠”。当前,我市正处于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关键时期,正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严峻形势,更需要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作为有力支撑。记者从市总工会了解到,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紧扣改革试点工作主线,有序有力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产业工人总量、技能人才总量、高技能人才占比和待遇保障水平“四个快步提升”的阶段性成效,成都也成为全国首批6个全面试点单位中唯一的副省级城市。

组织覆盖和思想引领相衔接 百人以上企业建会1460家

近年来,我市系统性重构市级产业工会组织体系,深化全市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推动4个国家级开发区(含国家级新区1个)、 20个省级开发区(产业园区)工会的规范化建设。开展基层组织建设“百日攻坚行动”,完成1460家100人以上企业、5123家25人以上100人以下企业建会。

以“职工之家”建设为统领,将“乡镇(街道)工会评级、企事业单位评星”行动作为“小三级”工会健全组织体系、推进规范化建设和发挥作用全链条的抓手,推动375个乡镇(街道)工会、7800余家企事业单位工会参与评星定级。

与此同时,持续推进“智慧工会”建设,以“成都职工”微信公众号和APP为主干的新媒体传播矩阵正在形成。深化产业工人理想信念教育和“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广泛开展“践行新发展理念、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群众知识竞赛、“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中国好网民”“建功新时代·追梦新天府”宣讲等主题活动。

源头保障和强基固本相共振 吸引超5000名技能人才来蓉落户

为推动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发展壮大,市总工会相继出台《关于实施“成都工匠”培育五年计划的意见》《成都市鼓励校地校企合作培养产业发展人才补贴实施办法》等配套文件6个。加大财政资金对职业院校生均财政拨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技能培训、“成都工匠”培育评选等改革事项的保障力度,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给予3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超过30所职业院校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引导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调整专业92个,组建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个、专业职教集团13个。全市技工院校创下年度招生2.85万人的历史新高,已吸引5163名技能人才来蓉落户。市属高职院校本年度招聘引进人才65名,为市技师学院增设82个中级、131个高级专业技术岗位。

深入实施农民工就业稳岗、职业技能提升、市民化促进、权益保障、关爱扶持等集中行动,推动广大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型。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已突破200万人大关,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跃升到30%以上。

赋能成长和维权服务相配套 61万余人次通过百万职工技能大赛晋升职业技能等级

为加快构建产业工人提升技能、维护权益的绿色通道,市总工会出台了《成都市全民技能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19年累计完成各类职业培训17.18万人次,支持1760名技师开展技能提升培训。

推进“技能成都”品牌建设,建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职业技能竞赛、职业培训网络学院、各类工作室等平台,新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3个。创新实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引领性劳动竞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在职职工免费技能提升培训等品牌活动,今年,选树扶持“百佳”职工创客明星118名,利用在职职工万人免费技能提升培训实名制培训职工10627人,已有61万余人次的职工通过百万职工技能大赛晋升职业技能等级。创立由市政府主办的“成都职业技能邀请赛”,首届邀请赛共吸引到国内66个城市的1042名技能人才同台竞技交流,参赛职工中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的高技能人才达到58%。

与此同时,对接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新要求,推进工会“互联网+”普惠服务平台建设,“成都职工”APP和微信公众号已吸纳620余万人,实施职工生活服务、职工文体活动两个“百千万”计划,逐步构建起线上实时预约、线下全域供给的服务模式,累计提供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工会普惠服务1215万人次,已推动广大职工享受到价值上亿元的优惠。

标杆选树和尊崇礼遇相融合 对高技能人才实施多维度、有温度、组合式的叠加激励

让劳模和工匠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领军方队”,为此,市总工会实施了“成都工匠”培育五年计划,建立工匠人才梯度培育机制,去年命名首批“成都工匠”502名,带动评选县级工匠1400名。启动高技能领军人才数据库建设,支持企业普遍建立首席技师制度,2019年新建企业首席技师工作室17个。同时,将“成都工匠”等高技能人才纳入“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才”“成都本土人才培养计划”范围。

记者了解到,市总工会整合政治性安排、人才新政、荣誉激励、经济待遇、职业发展、生活服务等领域的资源,坚持对高技能人才实施多维度、有温度、组合式的叠加激励,正推出大病医疗专家服务、休疗养、定制保险、国际性技能提升培训交流、国有景区免费开放、交通出行特惠等专享礼遇。

此外,坚持“人城产”逻辑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全域规划布局“15分钟基本公服圈”,提升教育、文化、卫生、医疗、住房、交通等城市公共服务对产业工人群体的供给水平,在产业工人集聚区域增设定制公交线路3条、网约巴士线路1条。

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围绕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和队伍壮大等方面,继续深化探索职业技能提升路径,拓宽产业工人成长平台,提升产业工人服务供给,强化产业工人思政建设,确保改革取得实效。(侯定颖 廖静 记者 侯初初)

原标题:全市技能人才总量突破200万 高技能人才占比三成——我市加快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