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試真相:三流家長看成績,二流家長抓習慣,一流家長這麼做

眨眼十一月過半,你家孩子的期中考試成績出來了嗎?考得怎麼樣呢?

期中考和期末考一樣重要,檢驗了孩子半個學期成果。期中考試過後,不管成績如何,想必你一定都會和孩子談到有關成績的話題。

然而同樣是面對孩子的成績,每個家長的做法卻不同。

三流家長只看成績,二流家長知道抓習慣,一流家長能幫孩子成長。


01

三流家長看成績

三流的家長看成績,這樣的家長簡單地以成績好壞來給孩子定義價值。

有這樣一段對話:

“你已經考得這麼好了,你父母為什麼還不滿意?”

“我爸爸說了,必須每一門都要滿分。”

“就算你其他的可以滿分,但是作文你要怎麼滿分啊。”

“我爸爸說,如果沒有人作文能夠拿滿分的話,就不會有滿分作文這本書了。”

期中考試真相:三流家長看成績,二流家長抓習慣,一流家長這麼做

我們的身邊真的不乏有這樣的父母,他們對孩子的學習和成績有一種近乎苛刻的要求:

別的孩子能考90分,你怎麼能考89分?

要是孩子剛好考了90分,他們又會說,為什麼第一名能考95分,你為什麼不行?

這類父母還有可能會導致極端事件的發生。

還記得那個四川男孩小斯嗎?

他在高考後選擇了自殺,留下了一封遺書:


“有點什麼事情就打,考98分都被罵,吃飯打嗝要打,夾菜姿勢不對也打......”

“第一次月考全校73名,打電話的時候和我媽說了,我媽說才73名,呵呵,我在電話另一邊都快氣哭了。”

最後他在遺書裡面留下很刺痛人的一句話:我的屍體,不用埋了,要麼燒了,要麼扔了,別把我拿回去。

這類父母一般有三種表現:

1. 打擊孩子自信心

例:你怎麼才考了這麼點分?你平時是怎麼學的?

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行,導致之後的自信心越來越差,好的學習狀態一定是充滿自信心的。家長這時候應該做的是給予鼓勵和信心。

2. 情感綁架

例:我們天天辛苦工作掙錢,還不全是為了你!就考這點分數你對得起我嗎?

曾經我也聽到過這句話,聽到這句話的第一感受就是“可是我又沒讓你為了我啊”。全為了孩子,這個責任太大了,孩子承擔不起它帶來的壓力。這樣的對話會引發爭論,也讓父母覺得孩子不懂感恩。

3. 拿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

例:你看某某怎麼就每回比你考的分數高呢?

當我們拿別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較時,常常是為了自己的面子。但,不是孩子考得好,家長就有面子,孩子考得不好,我想說家長的面子和孩子無關。不要因為自己給孩子不該有的壓力。

每個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一定要掌握教育方法,不能把成績當作唯一指標。


02

二流父母會孩子學習習慣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二流的父母懂得抓孩子的學習習慣:

1.自學預習、專心上課的習慣

自學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提前預習教材,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不懂的部分。集中精神,專心聽老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聽,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

2.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

要善於提出問題,要積極思考在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問題,積極思考老師和同學提出的問題。對書本知識不可以全信,而應該批判地吸收。

3.善於提問、切磋琢磨的習慣

積極提出問題,帶著知識疑點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問題要互幫互學,展開討論。

4.獨立作業的習慣

做作業的同時也是一種學習和積累的過程。中學的作業一般包括兩大部分,一是書面的,二是看書思考或實踐操作的。做作業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的知識,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5.仔細審題、練後反思、複習歸納的習慣

審題能力是學生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要學會抓字眼,抓關鍵詞,正確理解內容。注意練後反思、複習歸納,複習必須及時,否則超過了人的記憶極限點再去複習,將要多花幾倍的時間,效果也不好。

6.整理錯題集的習慣

平時要把有什麼疑問或是弄錯的地方隨手拿張紙記下,經常看看,看會了、記住了才扔掉。

有人說,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優良素質便猶如天性一樣堅不可摧。抓好習慣,再談成績。這些習慣,家長幫助孩子完成,對孩子以後有莫大的幫助。


03

一流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

一流的家長擁有三種“心”:

“榮辱不驚”的平常心:自家的孩子自家愛,把成績高低看淡一些,把對孩子的愛看重一些,眼光長遠一些,就是平常心。

如果孩子考得好了,父母積極鼓勵,幫助孩子繼續努力。

如果孩子考得不理想,父母及時幫助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誨人不倦”耐心:學會管理孩子,去理解寬容,並且學會蹲下來,平等尊重地對待孩子,而不是去管住孩子。

“胸有成竹”的信心:信心支撐學生渡過一道一道難關;同理,信心也支撐家長面對孩子成績的一道一道難題。

一流的家長能幫助孩子做好以下四點:

1、分析卷子:找到失誤的地方和原因,發現知識薄弱點。

2、查漏補缺:發現知識薄弱點,重點突破知識漏洞。

3、整理錯題:把錯題整理到錯題本上,解決後能夠舉一反三。

4、反思總結:反思學習習慣,總結考試的經驗教訓。

其實每次考試後,家長們深深的愛和信任,才是最好最重要的家庭教育。

有這樣一段兒子和母親的經典對話,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兒子:媽媽,我睡不著,你能和我說說話嗎?

兒子:你對我的成績滿意嗎?

媽媽:你對你自己的成績滿意嗎?

兒子:還行吧,感覺挺有自信的。

媽媽:有時候自信比成績更重要!

兒子:難道你真不在乎我的成績嗎?媽媽!

媽媽:不在乎!你想一想,我什麼時候在乎過你的成績呢?

兒子:小學的時候,我寫作業一不認真你就把我的作業撕了,沒有任何餘地!

媽媽:我那是在乎你的學習態度。書寫漢字不要求你寫得怎麼美觀。首先必須認真,那是端正的態度問題。態度出問題了,學習肯定出問題,這個人就會出問題。

期中考試真相:三流家長看成績,二流家長抓習慣,一流家長這麼做

兒子:嗯,有道理,我中學的時候你重視我的成績,每天都關注我的聽講情況。

媽媽:那是我在乎你的學習品行。一個學生不尊重課堂就是不尊重老師,不尊重老師就是不尊重知識,不尊重知識,他的品行也好不到哪裡去!

兒子:嗯,那我上高中了。你肯定在乎我的成績,因為關係到將來的高考呀!

媽媽:說實話,我真的不在乎!我在乎你的是學習品質!具有良好學習品質的學生就能夠享受學習的過程。

不想結果會怎樣,愉悅地面對所有的過程。

兒子:媽媽,那我考上大學後你在乎我什麼呢?聽人家說,上了大學就是玩樂,很輕鬆的。

媽媽:兒子,等你上大學,媽媽就一定在乎你的成績了。你想想,別人都在玩樂,都在揮霍學習的時候,你依然堅持,最後得到實惠的必定是你自己。

兒子:我明白了,小學的時候你在乎我的學習態度,中學時你在乎我的學習品行,高中時你在乎我的學習品質,上了大學你在乎我的學習成績,是不是?

媽媽:我兒子感悟深刻呀!你將來踏上社會,我在乎你是否能夠明智地選擇。選擇自己的事業,選擇自己的愛情,這些都將左右你生命的大部分。

兒子:這些對我來講很遙遠的,我還沒有想過。

媽媽:不著急,但是媽媽給你一個忠告——寧靜致遠!

到現在,你可以和自己的同齡人比較比較,你的心不浮躁,這一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呀!明確了每一個學習階段的重點和目標,再過十年,你會更加受益。

我很欣賞你的不跟別人比就跟自己比,體現了你樂觀積極的心態!

有了陽光般的心態,無論你將來做什麼,你都會不辜負自己,都會做到享受生活的本身,這就是幸福!

兒子:跟你一談話,心裡感覺有更大的力量了。

這位媽媽用幾句話給予了孩子鼓勵和信任。正如對話裡說的那樣,小學重態度,中學重品行,高中重品質,大學重成績,將來重選擇。

對於家長來說,比起分數這個結果,更重要的是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是否付出了努力、是否比上一次有進步。如果孩子付出了努力,那就沒什麼遺憾的。而懂得努力的孩子,又怎會不優秀呢?

所以家長們,當您看到孩子的考試成績時,無論成績好壞,家長千萬不能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情緒化。

請和孩子站在一起,打敗問題;請千萬不要和問題站在一起,打敗孩子!

畢竟,考試的最大目的是透過成績發現問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幫助家長認識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