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務“三農”助力鄉村振興

春耕好時節,科技顯身手。自3月13日市委組織部、市科協聯合下發《關於做好全市第28屆“科技之春”宣傳月相關活動的通知》後,在各縣區的產業大棚、田間地頭、高山林地,科技人才服務團兵分多路,活躍在春天的田野中,爭當新科技新技術的應用者和推廣者,為這個特殊的春天播下“科技之種”。

遠程技術支持:群眾學到科管“真經”

核桃產業是我市一項重要的基礎經濟產業,其發展重在科管,要在技術,關鍵是把握時令。園子怎麼建?何時嫁接易成活?怎樣進行科學管理?針對群眾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服務好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傳經送寶顯得尤為重要。

洛南縣古城鎮寨子村核桃大戶董建峰高興地說:“微視頻裡專家講的很受用。核桃專家還來園子現場演示,為我疫情防控期間科學管理60畝核桃園送來了‘真經’。”為了不耽誤春耕,市科協利用互聯網遠程演示培訓和科技人才現場指導相結合的方法,把春季核桃產業田間管理的技術送進千家萬戶。

“我們確保疫情防控和科技服務核桃產業發展兩手抓、兩不誤,實現產業助推脫貧攻堅關鍵之年開好局、起好步。”市科協主席董紅梅說。在董紅梅看來,疫情之下科技工作者更應該創新工作方法,藉助“科技之春”宣傳月普及科學技術,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服務“三農”,助力群眾增產增收脫貧摘帽。3月以來,市科協、市林業局找來7名專家,圍繞核桃整形修剪、科學施肥、病蟲防控等七個主題,分別錄製了7個微課堂專題片,通過相關網站滾動播放宣傳,解決了種植戶的燃眉之急。

同時,在直通基層科技人員及種植戶的“商洛核桃科技”微信公眾號,微信群、QQ群等相關平臺轉發宣傳,開展核桃科學管理實用技術遠程培訓,確保服務到基層。市核桃研究所所長陳新樂介紹,春節以來全市已組織實施核桃綜合科管176萬畝,採集儲備核桃良種接穗100萬米,落實核桃高接品種提純地塊10萬畝,實施核桃良種整地建園3.7萬畝,其中紅仁核桃建園0.69萬畝。

復產增效益:科技元素引領“三農”

在商南縣城關鎮捉馬溝村現代農業園區裡,依託匯康生態茶業協會成立的陝西君悅康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三年來,公司以發展茶葉種植加工、花生油料種植加工、食用菌生產為主,帶動在冊貧困戶115戶。

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該公司處於停產停業狀態。企業不能復工,周邊村裡在此務工的村民也乾著急。在市委宣傳部駐村工作隊和商南縣科協的幫助下,企業重新恢復生產。“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嚴格排查與湖北有關聯的人員,每天為務工人員測量體溫,發放口罩,定時消毒,建立健康檔案。目前,全村已有180多人走上覆工崗位。”公司董事長羅鐮威說。據統計,開春以來該公司通過多種特色農產品,包括羊肚菌、花生油、明前茶等,帶動村民務工,支付務工工資十餘萬元。

家住捉馬溝村河東組的48歲貧困戶陳道林,母親常年患病,17歲的女兒上初中,家中因病缺勞致貧。近幾年,在駐村工作隊和技術員的幫扶下,他種植了天麻、白及和魔芋等經濟作物,一年下來能收入兩萬多元。去年9月,公司與陳道林簽訂長期用工合同,每月工資3000元。今年3月1日,隨著復工復產,陳道林入企務工後除草、施肥、澆水、炒茶,高興地說:“在家門口乾活,還能照顧老人孩子,啥都不耽誤,一天能掙100元。”

科普常態化:科技彰顯“硬核”實力

3月6日,市科協、市林業局聯合組織了一批科技專家,把“科普流動課堂”帶到了丹鳳縣棣花鎮四方嶺1200畝核桃示範園,開展春季核桃防蟲害科管等實用技術培訓和無人機一噴三防示範推廣活動。4月3日,商洛學院在洛南縣巡檢鎮舉行第28屆“科技之春”宣傳月暨人才服務團科普下鄉活動,7位專家分別在當地開展了中藥材種植、鄉村旅遊、食品加工、健康診療等技術服務活動。從2月11日開始,商南縣林業站為科技人員配發防疫物資,抽調7名技術人員下鄉,利用一週時間採剪核桃穗條6萬米;另一組6名技術人員,用10天時間採剪板栗穗條4萬米,儲藏冷庫以備嫁接。目前,全縣組建3支技術服務隊,33名科技工作者經過20多天時間,嫁接板栗7000畝。

此外,在山陽、商州、鎮安等縣區,“科技之春”活動也在同時推進。人才服務團下鄉支著,“硬核”實力不斷彰顯。科學普及常態化,夯實鄉村“硬”基礎,人才服務團紛紛奔赴脫貧攻堅主陣地,鄉村振興主戰場,成為增產增收“主力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