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農村改革四十年,“三農”的變遷》

時間是忠實記錄者,也是公正的書寫者。2020年中國改革開放已經走過42個年頭了。40多年來,偉大的中華兒女敢闖敢幹的氣魄和自我革新的勇氣,硬是闖出了一條屬於我們自己的特色新路、好路。


今天的中國,已經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中國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已經超過30%了,2020年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

《淺談農村改革四十年,“三農”的變遷》


前兩天去我一個選房舅爺家玩,正趕上舅爺村子一年一度的分紅。舅爺家所在的村子正是改革開放帶頭第一村,大包乾發源地鳳陽縣小崗村。舅爺拿著分紅的錢,笑的感覺滿臉皺紋也少了很多,感概萬千的說:“趕上了新時代了,從人人分地到人人持股,今年又是分紅,真如老輩人講的,芝麻開花節節高了”。

舅爺一家和他所在的小崗村,是這波瀾壯闊的中國農村改革發展的一個縮影。映射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堅定腳步,映射著我們國家重農強農政策的正確性,更映射著中國“三農”發展的如黃河之水奔騰不息。

衡量“三農”發展水平和質量,主要看關鍵的亮點:吃得怎麼樣,錢包鼓不鼓。這4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年年翻新翻,解決了國家糧食儲備安全,以前吃不飽飯徹底成為歷史。

一,吃的怎麼樣:

《淺談農村改革四十年,“三農”的變遷》


1978年全國一年糧食總產量僅僅只有6000多億斤,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建立和農產品提價、工農產品價格縮小,更是激發了全國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根本解放了農業生產力,促進農產品產量的快速增長。到1984年的時候,全國糧食總產量已經達到8000多億斤,比78年多出了2000多億斤。

在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持續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力度,不斷改革不斷完善”強農、惠農、富農的政策”,糧食生產能力屢創新高。2012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首次突破12000億斤大關,糧食生產能力再次躍上一個新臺階。到2015年時糧食總產量再上新高,突破13000億斤大關。17年糧食總產量更是達到了13232億斤,比12年增產了987億斤。

二,錢包鼓不鼓:

《淺談農村改革四十年,“三農”的變遷》


改革開放這40年來,農民兄弟的錢包也越來越鼓了。1978年時農民年人均收入只有一百多塊錢,有的地方甚至只有幾十塊錢。農村改革後建立了家庭聯產承包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調動了人民積極性,使農民的收入不增長。

黨的十八大後,國家不斷完善”強農、富農、惠農政策體系”,並加快培育新型的農業經營模式,調整產品結構、產業結構、佈局結構進一步優化處理,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新舊動能加快轉換,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體系初顯成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農民收入進入快速增長新時期。

2017年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3432元,5年年平均增長8.0%。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從2012年的2.88∶1降至2017年的2.71∶1。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恩格爾係數=食物支出金額÷總支出金額)從2012年37.5%降至2017年的31.2%。

《淺談農村改革四十年,“三農”的變遷》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執行鄉村振興戰略,翻開中國“三農”發展的新篇章。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已經基本實現,到2035年,鄉村振興需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農村全面振興,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我國“三農”發展正在快車道上勇往直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