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若是早死幾年,必是千古一帝,唐宗宋祖都得靠邊站 !

先來一首詩“ 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

如果讓你猜,肯定會猜是唐宋某一位偉大詩人的作品,意境悠遠,情感豐富,彷彿面前出現了那個夕陽下的小山村。其實它的作者叫楊廣,對,就是那個隋煬帝楊廣。提到楊廣,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荒淫無度,暴虐無道,是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大昏君。可真實的歷史是這樣麼,隋朝是因為他滅亡的,這不假,可是他真的就是書上寫的那麼不堪麼?

隋煬帝若是早死幾年,必是千古一帝,唐宗宋祖都得靠邊站 !

關於楊廣搶奪皇位

這根本就是靠實力掙回來的。如果說你有兩個兒子,一個資質平平,不善待自己的正室老婆,天天在外面胡搞,連嫡子都沒有生出來,最後老婆不明原因死亡;另一個兒子,才智出眾,作風簡樸,不好聲色,謙恭謹慎。跟自己的老婆相敬如賓,舉案齊眉。要是你你會立誰當太子。更何況他們的父母可是千百年來最有名的模範皇帝夫婦。

有人會說楊廣的這些所作所為都是裝出來的。這是典型的以結果推原因,就算他平時的行為能裝,平滅南陳治理江南的功績可是裝不出來的。開皇八年,年僅二十歲的楊廣,作為最高統帥,率領賀若弼、韓擒虎、楊素一舉蕩平南陳統一華夏,之後任揚州總管,治理江南地區將近十年,政績突出。

隋煬帝若是早死幾年,必是千古一帝,唐宗宋祖都得靠邊站 !

關於楊廣的政績

頒佈大業律。晚年的隋文帝,猜忌殘忍,屠殺了很多功臣,苛捐雜稅越收越多,刑法越來越重。楊廣上臺後,廢除了嚴刑苛法,重新修訂了法律,頒佈了《大業律》

始定科舉制度,改革官制,恢復了國子監。大業二年,楊廣增設進士科。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國家分科選材制度,打通了寒門的上升渠道。這相當於恢復高考,設立大學。

遷都洛陽,修建大運河。楊廣遷都洛陽可不是某些書上所寫的那樣,為了享樂。當時江南地區已經漸漸成為華夏的經濟中心,雖然隋朝統一了全國,可南方地區的分裂勢力仍然強大,關中的長安無法對江南地區形成有效統治,包括到了唐代,洛陽也是一直作為陪都存在的。而大運河的修建,更是建立了一個南北方軍事經濟乃至政治溝通大通道。同時遷都洛陽也打破了自北周開始的關隴集團對帝國政治的壟斷。可以說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皮日休詩中有云: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正是道盡了運河百年大利。

攻滅吐谷渾,占城,契丹等國,大大擴張華夏疆域。征服了半個西域和整個青海,這時華夏王朝首次將青海高原劃入版圖,亦是東漢之後再次將越南納入版圖。

隋煬帝若是早死幾年,必是千古一帝,唐宗宋祖都得靠邊站 !

如果說這時楊廣去世,說他超越唐宗宋祖,並不是在吹牛。然而一切都葬送在了大業八年的那一個決定

大業八年,隋煬帝決定東征高句麗。其實這個決定是沒什麼錯誤的。當年高句麗進攻隋朝的遼西地區,隋文帝楊堅派大軍三十萬攻高句麗,無奈士兵水土不服,高句麗也遣使謝罪,仗沒打起來。後世唐王朝經過太宗高宗兩代人數次的攻伐才終於平滅了高句麗。可見出兵高句麗是很有必要的。

隋煬帝楊廣錯就錯在太過於自信,太急功近利。第一次征討高句麗軍隊總數達到130多萬人,而運輸物資的民夫是軍人數量的兩倍。統治如此多的軍隊,放在現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加上隋煬帝過於自負,常凱申附體,所有的軍事行動都必須經過他的同意才能實施。戰場形勢瞬息萬變,這樣的指揮,不失敗才怪。反觀唐朝的每次征討,不過數萬人,精兵強將,每次都是大勝而歸,同時還不斷對高句麗實施偏師騷擾。最後高句麗因為糧荒自己都快瓦解了。

隋煬帝若是早死幾年,必是千古一帝,唐宗宋祖都得靠邊站 !

所以說戰略失誤,急功近利導致了隋煬帝第一次征討高句麗失敗。但是一場戰役的失敗對於隋帝國來說並不是致命的。如果此時隋煬帝能夠整軍修武,休養生息,同時採取唐朝的策略,偏師騷擾高句麗。勝利還是能夠站在他這一方的。奈何隋煬帝太自信,太自負。從小到大,從南陳,到吐谷渾,逢戰必勝,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大的挫折。憤怒已經衝昏了他的頭腦。

隋煬帝若是早死幾年,必是千古一帝,唐宗宋祖都得靠邊站 !

大業九年,大業十年又分別第二次,第三次征討高句麗,最終鬧得國困民窮,烽煙四起。其實從頭到尾隋煬帝都是想要建立不世之功業,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而一開始的成功,讓他不斷自負起來,而後的失敗,對他來說是不可接受的,也讓他迷失了自我,他開始不顧客觀條件,任性妄為,最終身死國滅。

對於我們個人來說,年少時候的挫折並不是什麼壞事,他讓我們認清了自己,而年少時的一帆風順,帶來的既有成就也有積累的自負。撞到了南牆就不要再去撞了,不要過分執著於自己心中的執念。到達成功的路有很多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