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集中統一 依法有序——抗疫鬥爭偉大實踐的思考之三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鬥爭,是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面對這次危機和大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全面加強對疫情防控的集中統一領導,及時提出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明確了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總目標,把堅持全國一盤棋、統籌各方面力量支持疫情防控作為重要保障,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戰,堅決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展現了抗擊疫情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展現了出色的領導能力、應對能力、組織動員能力、貫徹執行能力,交出了一份全球抗疫的“中國答卷”。

抗擊疫情的生動實踐,彰顯了黨的堅強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及時研究部署工作,中央指導組現場進行指導督導,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加強統籌協調,各級黨委和政府積極作為,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形成了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衝鋒在前、頑強拼搏,廣大醫務工作者義無反顧、日夜奮戰,人民解放軍指戰員聞令而動、敢打硬仗,廣大人民群眾眾志成城、守望相助,廣大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員、社區工作人員等堅守崗位、日夜值守,廣大新聞工作者不畏艱險、深入一線,廣大志願者真誠奉獻、不辭辛勞,衛生健康、發展改革、工信商務、外交外聯、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應急管理、財政金融、文化旅遊、科技教育、市場監管、社保醫保、資源環境、國資林草等部門和紀檢監察、組織、宣傳、統戰、政法等戰線各司其職,人大、政協以及各人民團體等有力支持抗擊疫情鬥爭,形成了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疫情防控的戰略格局。抗擊疫情的鬥爭實踐再次證明,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我們最重要的政治優勢,越是危難關頭,越要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確保黨中央政令暢通。有了這一條,全黨全國就有了主心骨,全社會就能保持團結穩定,整個民族就有強大凝聚力,黨就一定能夠帶領人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

抗擊疫情的生動實踐,彰顯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顯著效能。面對傳染性強、防控難度大的新冠病毒,黨中央從一開始就秉持科學精神、尊重科研成果、堅持科學防控。從迅速開展病原鑑定、成功分離首株病毒株、率先完成病毒基因組測序,到快速研發出檢測試劑盒、制定發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防控方案並不斷修訂更新,從連續發表新冠病毒研究論文、第一時間與世界分享病毒及疫情信息,到評估確定病毒潛在人傳人能力,為儘快確認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學依據等,科技始終是我們抗擊疫情的最有力武器。我們在法治軌道上統籌推進各項防控工作,依法將新冠肺炎納入乙類傳染病、採取甲類措施嚴格管理,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發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我們既立足當前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有序推進各項防控工作,又放眼長遠,從體制機制上創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舉措。實踐證明,黨中央對疫情形勢的判斷是準確的,各項工作部署是及時的,採取的舉措是有力有效的。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在重大危機面前經受住了“壓力測試”,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有著深厚堅實的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能夠轉化為強大治理效能。

這次應對疫情,也暴露出我國在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等方面存在的明顯短板。我們將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全面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把這作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任務。

相關鏈接:

人民日報評論員:同舟共濟眾志成城

——抗疫鬥爭偉大實踐的思考之一

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危機時刻,更能考驗一個國家的意志;大考面前,更能砥礪一個民族的精神。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習近平總書記時刻關注疫情形勢,把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來抓,親自指揮、親自部署,提出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黨中央及時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確保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推進。全國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疫情進行英勇頑強的鬥爭,奏響了中華民族團結一心、共克時艱的英雄壯歌。

在這場嚴峻鬥爭中,中國人民彰顯了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一位名叫張敏的安徽護士,忍住眼淚放下懷中年幼的女兒,轉身奔赴武漢,臨走時說“媽媽要去打怪獸了,很快就回來”。一位不知名的男子駕車經過南京,從車上搬下來一大箱口罩送給執勤民警……丹心寸意,皆為有情;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歷史不會忘記,湖北特別是武漢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堅定信心、顧全大局、自覺行動、頑強鬥爭。歷史不會忘記,全國各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各地區馳援湖北和武漢的廣大醫務工作者、人民解放軍指戰員以及各方面人員聞令而動,不怕犧牲,越是艱險越向前。爭分奪秒的救治,愛心湧動的互助,感天動地的奉獻,這場抗疫鬥爭激發出的,是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和衷共濟的偉大精神,是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大愛深情。

在這場嚴峻鬥爭中,中國人民凝聚了眾志成城、風雨無阻的磅礴力量。“不計報酬、不畏生死、隨叫隨到!”“遏制疫情,我們可以!”人們不會忘記寫下“請戰書”奮勇衝鋒的醫務人員,不會忘記夜以繼日建設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的工人,不會忘記“只要有疫情,一直在”的志願者,不會忘記默默奉獻的平民英雄。面對危難,廣大黨員幹部衝鋒在前、挺在一線,醫務人員白衣執甲、逆行出征,人民解放軍指戰員勇挑重擔、敢打硬仗,廣大社區工作者、公安幹警、基層幹部、下沉幹部、新聞工作者、志願者不懼風雨、堅守一線,廣大群眾齊心協力、踴躍參與,展現了令人震撼的行動能力和精神力量。正是舉國上下團結奮鬥、英勇奮戰,築起了一道抗擊疫情的鋼鐵長城。

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最讓我震撼的是,每一箇中國人都有很強烈的責任擔當和奉獻精神,願意為抗擊疫情作出貢獻”,世界衛生組織赴中國考察專家組負責人如此感慨。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從抵禦地震、洪水、泥石流、雨雪冰凍等重大自然災害,到抗擊天花、血吸蟲病、瘧疾、非典等重大疫情,我們之所以能夠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就在於有黨和人民的堅強團結,有同舟共濟、萬眾一心的民族文化基因。這次抗疫鬥爭的偉大實踐深刻印證:“團結是鐵,團結是鋼,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重要保證。”

上下同心者勝,同舟共濟者贏。前進的征程上,無論遇到什麼樣的風險和挑戰,只要我們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把億萬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在一起,我們的力量將無堅不摧,我們的事業將無往不勝!

《 人民日報 》( 2020年04月26日 01 版)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抗疫鬥爭偉大實踐的思考之二

生命重於泰山,人民利益高於一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場保衛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嚴峻鬥爭。

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開始就明確要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黨中央採取的所有防控措施都首先考慮盡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眾被感染,盡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認真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防控要求和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救治要求,著力提高收治率和治癒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經過全國上下和廣大人民群眾全力奮戰、英勇奮戰、團結奮戰,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疫情防控向好態勢不斷鞏固拓展,中國抗疫書寫了人類與重大傳染性疾病鬥爭的偉大篇章。

中國抗疫鬥爭偉大實踐,有力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事不避難,義不逃責;民之所向,我之所往。越是關鍵時刻,越能檢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強調“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要求“牢記人民利益高於一切”,部署“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號召“用心用情為群眾服務”……堅定的人民立場,深厚的人民情懷,為我們贏得這場疫情防控鬥爭注入了強大信心和力量。當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受到威脅,廣大黨員幹部挺身而出、英勇奮鬥、紮實工作,以必勝之心、責任之心、仁愛之心、謹慎之心,堅守人民至上的宗旨信念,踐行服務人民的錚錚誓言,擦亮了新時代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中國抗疫鬥爭偉大實踐,生動展現了生命至上的價值追求。世間萬物,人是最寶貴的。從清底摸排“四類人員”,做到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到精準救治重症患者,“一人一案、專人專護”;從廣大醫務人員白衣執甲、逆行出征,到科研工作者研機析理、奮力攻關;從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建設爭分奪秒、不捨晝夜,到基層黨員幹部和社區工作者堅守崗位、日夜值守,“生命重於泰山”的價值理念在疫情防控中得到充分彰顯。作為全國疫情防控鬥爭的重中之重和決勝之地,武漢總體治癒率達到94%,重症患者治癒率超過89%。上至108歲的老人,下至出生僅30個小時的嬰兒,不放棄一名患者,不放棄任何希望,正是這樣珍惜生命、愛護生命、尊重生命的追求,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生命奇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戰勝這次疫情,給我們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國人民”“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只要緊緊依靠人民,我們就一定能夠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們就一定能凝心聚力,共克時艱,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