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牛飛村

羌族非遺文化活態傳承 羌山兒女握住了生活與遠方

走進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牛飛村

俯瞰牛飛村

平武縣的清漪江兩岸是羌族的聚居地,九環公路和清漪江交接地帶的平通鎮牛飛村走馬羌寨,密密麻麻地建起了大片的羌家碉樓。牛飛村,正是國家民委最近命名的595個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之一。近日,記者來到牛飛村採訪,羌繡、羊頭、碉樓等羌風羌貌撲面而來……

走進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牛飛村

沈豔燕在牛飛村裡指導體驗羌繡的遊客

碉樓石塔下的秘密 灰石青瓦訴援建情

從綿陽驅車約一小時,經過綿江公路駛入九環東線路上時,汽車就從涪江沖積扇平原進入龍門山脈的崇山峻嶺中。暮春時節,繞著涪江支流清漪江(平通河)邊的公路往山裡駛去時,一輛輛載重大貨車也接二連三地從身邊駛過,忙碌著復工復產。

進入平通鎮地界已是中午,天空放晴。行不多遠,眼前驀然現出一座頂著牛角形狀的寬闊拱門。拱門上方掛著的黑色牌匾上,“牛飛村”三字映入眼簾。拱門後面,是一座石橋,石橋後面則是羌族風貌的民房,以及雲霧迷濛的青山……下車看到橋頭的羌式小碉樓,三面都有壁畫,多是反映羌族人勞動生活的場面,基座上刻著漢字:古時有神牛飛臨此地,危害百姓,後被神仙收服,並在此建牛飛寺,該寺後來被毀;“走馬”二字來自此地的戰略要道“走馬嶺”。

進入牛飛村,要經過橫跨清漪江的那座橋,正對著石橋的是一座黑石碉樓,上刻“走馬羌寨”大字。碉樓的前面是一棵古樹根,2008年汶川地震後,時任國家主席的胡錦濤視察經過這裡,指著樹根說“這就是根基啊”,故將這棵樹根稱為“根基”。如今這裡修建有被一座方鼎狀涼亭,護住古樹根,上刻“根基”二字。走在牛飛村裡,彷彿進入青石砌成的石頭城,從腳上踏的石板地面,到包裹房子外牆的青灰色石片,再到幾乎家家戶戶都懸掛的石雕羊頭……所有的一切都與石頭有關。

漫步在羌寨裡,一座五層石塔吸人眼球。最底層的拱門上面還刻著四個字“勿忘此恩”。據瞭解,牛飛村是由2018年汶川地震後河北省邯鄲市援建的災後集中重建村,新建建築風貌以羌族特色為主。“吃水不忘掘井人。如今,牛飛村經過12年的重建和發展,更加生機盎然,當地人民十分感念當年河北人民的雪中送炭的援建之情。

走進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牛飛村

走馬羌寨

繡樓藏身半山腰 千針萬線繡出好生活

午後的牛飛村已籠罩在明媚的春色中。一輛裝有活雞的小貨車駛進村頭,隨著“買土雞”的吆喝聲響起,很快就有羌家婦女停下手中的羌繡活,聚攏在車前選購。還不時能看到一些寨子裡的村民或是抱著幼童散步,有兩個小男孩一見到記者的相機端起,立即就對著鏡頭擺起可愛的“POSS”,入目之景皆一片祥和。

不遠處,身穿鮮豔民族服飾的羌寨女主人沈豔燕走過來,跟在她身後的還有一群也換上了羌族服飾的遊客,沈豔燕帶他們去山下采新茶。沈豔燕說,採茶節已是走馬羌寨的特色文化節目。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來採茶的外地遊客很少,但自家種的茶葉還得采摘回來。而往年此時,到走馬羌寨裡來體驗的外地遊客很多,採下的新茶也很快銷售出去。近年來,隨著牛飛村大力發展旅遊業,越來越多的外鄉人來到這處羌寨旅遊,並加入到當地羌民的民俗活動中來,和當地人民一起載歌載舞、每個季節都有民族風情濃郁的節慶活動,有力地帶動了經濟和產業的發展。

在牛飛村,最引人注目的文化產品當屬羌繡,還有遊客在繡樓裡端坐,靜靜地體驗古樸而美好的羌繡。牛飛村裡的羌繡是市級非遺保護項目,目前已建立起羌繡產業園,依託“平武縣傳承職業培訓學校”,現有專家、技術骨幹、繡娘上千人,以“公司+基地+合作社+繡坊+繡娘”的鏈接機制運營。並制定了發展規劃,希望能讓羌繡插上翅膀,從羌寨飛進千家萬戶。沈豔燕說,她生長在平武縣的清漪江邊,年少時外出綿陽工作,在地震後返鄉做羌繡及文旅融合,沈豔燕及當地繡娘做的羌繡產品獲獎無數,聲名遠播。如今,集羌族文化研究、羌繡傳承與研習、羌族歌舞與民俗的展示於一體的羌繡產業園,已經建設完畢並開園。力求將牛飛村寨打造成羌族文化活態傳承的特色村寨,讓羌族與羌繡走出四川,走向全國。沈豔燕說:“我們是從汶川地震中走出來的兒女,我們懂得感恩,我們拿起針線縫補創傷,把無疆大愛傳承,用一針一線繡出美麗家園……”

走進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牛飛村

通往牛飛村橋上的石牛

羌寨掩隱山林間 詩與遠方日子好

繼續往前,見有的村民在山坡新建木樓,有的村民在村醫室裡聊天。爬過一段小坡,前面豁然開朗,依山而建的木石羌寨映入眼簾,有外地來的遊客停車在旁邊的空地裡,走下來,饒有興趣地在那些裝飾著紅色文化的牆下拍照。寨子的主人任潮湧長著絡腮鬍,看起來頗有幾分英武之氣,他說:“幾十年前,紅軍曾在走馬嶺駐紮過,很有底蘊。幾年前,我從豆叩鄉來到這裡流轉山林,修起了走馬羌寨,做民俗文化及紅色旅遊接待等。”不遠處,來自綿陽市一醫院的職工們在此開展黨建教育活動,有的人還穿上了仿製的紅軍服飾。

走馬羌寨位於牛飛村的西南角,小車可以沿著山坡路一直開到寨子中心——戲臺前面的一個空地。以此為中心,寨子裡的10多棟木樓沿著山勢依次展開,分別有“轉角樓”、“四合院”,羌繡教室、茶樓、餐廳等。在這裡,入眼的盡是瓦片房頂、樹皮牆、石子地面,一拐角就是隨意栽種的花草,每一塊石頭都透出質樸感。清漪江就在下方,沿著村子向前向後延伸,河水輕聲流動,就像春天沙沙夜雨聲傳來。

近年來,牛飛村以鄉村旅遊為突破口,羌文化傳承為核心,農戶自願改建農家樂,將農家樂轉型為鄉村民宿,發展鄉村旅遊業,提供旅遊接待、餐飲住宿,帶動周邊農戶農產品展銷促增收,同時還成立鄉村旅遊合作社,吸納有勞動能力農戶入社務工獲得務工收入。(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田明霞 文/圖)

走進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牛飛村

編輯:郭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