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天,全球將面臨的巨大挑戰!

未來十天,全球將面臨的巨大挑戰!


01


統計局發佈的一季度GDP數據大家也看了,國內生產總值206504億元,同比下降6.8%,而2019年的四季度是 6%。在沒爆發疫情之前,大家對今年一季度的預期也在6%。


重要的是,這一正一反算下來,一季度整體經濟實際上是下滑了-12%。


如果按照二八法則來算的話,這次疫情,只有兩成產業/行業受益,八成產業/行業是虧損的。


受益的產業/行業也幫大家不完全統計了一下,主要有以下這些:


1、醫療衛生行業;

2、互聯網醫療;

3、養生保健行業;

4、居家運動器材;

5、AI產業;

6、社區生鮮電商;

7、自媒體;

8、直播電商;

9、在線培訓;

10、遠程辦公軟件;

11、視頻會議平臺;

12、VR、AR場景體驗;

13、網絡遊戲;

14、在線影視。


換句話說,疫情期間的這三個月,雖然很多企業停工停產,但做上述這些行業的,營收反而大幅增加。


而全球的情況,大家看新聞也基本上都瞭解:疫情確診人數早已超過200萬,很多國家也採取了封國封城措施,但好在境外一些主要國家也都陸續出現了明顯拐點。


剩下的,就是大家對全球經濟的擔憂。


02


4月14日,在《世界經濟展望》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世界經濟展望下調了預期,認為今年全球經濟可能出現-3%的負增長。


而就在三個月前的1月份,IMF還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以3.3%的速度增長。


而這一正一反算下來的話,今年全球經濟實際上也要下滑6%。


未來十天,全球將面臨的巨大挑戰!


並且IMF首席戈皮納特還說了這樣一句話:


各國為控制疫情采取的必要措施使世界陷入‘大封鎖’狀態,經濟活動以百年難遇的規模和速度崩潰,可能會出現‘大蕭條’以來最大的經濟衰退。”


終於,全球最大的金融組織有了“全球要出現“大蕭條、衰退”這樣的明確表述“。


而這個警告,我已經很早之前就告訴各位了,不知道大家聽進去了沒有。


03


什麼是大蕭條?


我相信幾乎沒人經歷過,因為上一場大蕭條已經過去了近100年。


經歷過那場大蕭條的老一輩差不多都駕鶴西去了。


翻看了90年前的歷史資料,1929年的美國大蕭條導致5000家銀行倒閉,13萬家企業倒閉, 金融機構被瘋狂擠兌、工廠關門、工人失業,美國有28%的人無法維持生,流浪人口達200萬。


未來十天,全球將面臨的巨大挑戰!


當然,這場歷史離我們太遙遠,各種數據也離我們太遙遠。


但IMF首席經濟學家戈皮納特很形象的打了一個比方:在經濟衰退的預測速度下,2020年和2021年全球GDP的累計損失可能達到9萬億美元,這個數字大於目前日本、德國兩國的GDP之和。


什麼意思呢?


日本和德國是目前全球GDP排名位列第三和第四名的國家!


你能想象兩個經濟大國經濟突然歸零的場面麼?


接下來,經濟總量的衰退,人們收入是必然下降的!


為什麼不讓大家繼續加槓桿?能理解麼?各位!


沒有收入的增長,如何償還不斷高積的債務?


那些首付都靠信用卡刷出來的投機客,這次,估計要全軍覆沒。


04


雖然全球疫情出現了拐點,但疫情是否會在印度、非洲國家等公共衛生條件較差的國家蔓延?

今年秋冬季節是否會反覆?

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播究竟怎麼控制?

全球經濟復甦能不能按部就班推進?


目前這都得打個問號!


況且你說要重啟經濟,全面復工,但企業沒訂單怎麼辦?


你說報復性消費,大家兜裡沒錢怎麼消費?


所以在疫苗沒有研發出來之前,全球經濟負增長必定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但是,會不會真如IMF所說陷入“大蕭條”或者“大衰退“。


我覺得也不會導致那麼嚴重的場景。


各國當局應對這次疫情的反應,都出臺了一系列危機管理舉措。


比如金融層面,美聯儲在疫情蔓延時,就果斷直接降息至零、重啟量化寬鬆,並承諾無限量QE,這種決策對緩解流動性風險極其有效,阻止了金融層面和實體層面互相傷害反饋。


而與此同時,在財政政策方面,美國在極短的時間內出臺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比如2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法案,這都對實體經濟起到了非常明顯的託底作用。


這些果斷殺伐的金融操作,都是從2008年危機之後吸取的教訓。


還是我上次說的,事態雖然比較嚴峻的,對未來複蘇節奏不要預期那麼高,但也不用完全喪失信心。


現在不是2008年,也不是1929年。目前全球央行貨幣制度環境、當局的宏觀政策理念、全球貿易狀況、銀行體系的運轉,與過去都迥然不同。


所以,雖然疫情對實體經濟的衝擊很嚴重,但這並不意味著全球即將陷入曠日持久的大蕭條。


05


很多人懼怕這次疫情會導致國內產業鏈搬遷。


你看新聞都在報導:“美日都在呼籲要趕快撤資,把在華企業全部撤離。”把人們都搞得人心惶惶。


但智商這個東西,真是有很大差距。能說出這話的,都是傻的冒泡。


我把話放到這兒:這次全球疫情蔓延,不僅無法敦促歐美日在華投資企業遷出,反而會使這些企業更加固定在中國。


原因很簡單:不管是遷出還是撤資,這都意味著這些企業回去後要重新投資,但是,經此一,歐美經濟估計要很久才能恢復元氣,全球衰退陰霾下,哪個產業資本願意現在折騰去搞搬遷撤資新投資???


對於產業資本而言,現在是能不折騰就不折騰,現在折騰搬遷撤資不傻X麼?


況且,現在中國是全球復工環境最好的國家,沒有之一。


他企業傻X了?從全球復工環境最好的地方遷出去,去復工環境不好的地方去做新投資???


所以,還有十天就到了5月份。歐美當局現在著急復工恢復經濟,擺在他們面前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讓經濟進入復甦?


其實很難。


目前歐美日等各國貨幣和財政的流動性救助只是緊急輸血,用於紓困的。


但疫情和金融市場的劇烈波動對各國實體經濟、製造企業和金融機構造成了重創內傷,這不是僅僅靠所謂放淼就能根治的。


比如,無法復工的餐飲、娛樂、航空等服務業,油價暴跌破產的油氣公司,財務基礎薄弱的中小企業,這不是說你給他們點低息貸款就能救得過來的。


所以,真正的挑戰,是未來十天,歐美日等這些國家要出臺的行政和產業政策救助改革。


如果這些政策不能果斷有效出臺,那麼2-3個月之後,大家會發現,在既沒有“群體免疫”又沒有疫苗和特效藥等有效治療手段之後,別說經濟復甦了,可能連金融市場都會在遭重錘!


分享到:


相關文章: